魏哀王八年(公元前311年),魏国军队进攻卫国,占领了两座城池。卫国国君非常害怕,却又想不出让魏国撤军的办法。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大夫如耳来见卫国国君,他说:“我有办法让魏国撤军,还能够让魏国免除成陵君的职务,您能给我个机会,让我去做吗?”卫国国君激动地说:“先生您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些的话,卫国愿意世世代代侍奉您。”
魏哀王:即魏襄王,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8年即位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继位。
如耳接受了卫国国君的使命后,马上去魏国拜见成陵君,说:“以前魏国攻打赵国的时候,准备把赵国分成两个部分。最后赵国并没有灭亡,那是因为赵国和魏国为了共同抵抗强大的秦国而结盟,魏国看在赵国是盟国的情面上没有灭掉它。现在魏国马上就要灭掉卫国了,卫国没办法,决定依附秦国,以此来请求秦国的帮助,来保存自己。您与其让秦国发兵来解救卫国,还不如直接饶恕卫国,这样的话,卫国还会感激魏国的恩德。”成陵君认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打算按照他说的去做。
如耳又去拜见魏哀王说:“我曾经觐见过卫国国君。卫国是周王室的分支,它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财宝非常多。现在卫国已经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但还是没有把财宝进献给您,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灭不灭掉卫国不是国君您说了算,即使进献财宝贿赂魏国,也不一定要献给您,而是献给他们认为能够决定卫国命运的人。据我推测,最先向您建议饶恕卫国的人,一定就是接受了卫国贿赂的人。”魏哀王对如耳的话半信半疑。这时候,成陵君前来觐见,要求魏哀王饶恕卫国。魏哀王当真认定成陵君收受了卫国的贿赂,但又感觉他饶恕卫国的建议很有道理,所以命令魏军撤退,同时也罢免了成陵君的职位,并且终身不再和他见面。
魏哀王九年(公元前310年),魏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魏国国相田需去世,当时,张仪、魏章都在魏国,除二人外,有能力出任国相的还有犀首、薛公等人。楚国害怕张仪、犀首或薛公担任魏国国相,因为如果这些贤臣当权的话,魏国就会强大起来,对楚国就是一种威胁。楚国国相昭鱼召见苏代说:“田需死了,我担心张仪、犀首和薛公3个人中的一个人做魏国的国相,您看我应该怎样阻止呢。”苏代询问说:“那么谁做魏国的宰相对您有利呢?”昭鱼说:“我希望魏国太子来做国相。”苏代说:“那好吧,我请求出使魏国,说服魏王,一定让魏国太子来做国相。”昭鱼不太相信苏代能够做到这点,就询问他具体的方法。为了说服他,苏代让昭鱼假扮魏哀王,自己则向他进行游说。苏代假装对魏哀王说:“我是刚刚从楚国来拜见您的,楚国的国相昭鱼听到田需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担忧,他担心张仪、犀首和薛公3人里面要有一个人做魏国国相。我劝解他说:‘魏哀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肯定不会让张仪做国相,如果张仪做了国相的话,一定会偏向于他以前效力过的秦国,这对魏国来说是一种损害;犀首如果做了国相的话,就会偏向他于以前效力过的韩国,这也对魏国不利;薛公要是做了国相的话,则会偏向于他以前效力过的齐国,这样都会损害魏国的利益。大王您这么贤明,一定不会这样去做的。’这时候魏哀王就会问我谁最适合做国相。我将要回答他说:‘还是让太子做国相最为合适。因为太子亲自做国相的话,那3个人都会以为太子不会长期做下去,因为太子将来要做国君。这3个人为了能做国相,就会尽力辅佐您,会说服他们曾经效力过的国家来侍奉魏国。魏国本来就十分强大,再得到另外3个强国的帮助,一定会更加强大的。’”昭鱼听了苏代的计划之后,非常满意,放心大胆地派遣他去魏国见魏哀王。(www.daowen.com)
张仪: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代见了魏哀王,把对昭鱼所说的话原封不动地又对魏哀王说了一遍。魏哀王果然上当,没有任命张仪等贤能的大臣为国相。后来,魏国在和秦国的对抗中一直都处于下风。魏哀王在位23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昭王继承了君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