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2年),桓公身患重病,感觉将要不久于人世。此时,宋国的太子是兹甫,但兹甫却不愿继承君位,他认为自己的哥哥目夷才是合适的继承人。宋桓公虽然觉得太子兹甫的建议并不违背道义,但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宋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1年)春,桓公去世,按照他的意愿,太子兹甫即位,这就是宋襄公。宋襄公刚刚即位不久就任命他的哥哥目夷担任相国。当时,霸主齐桓公在葵丘会合诸侯,宋襄公还没有安葬父亲,便匆匆地赶去赴会。
宋桓公:子姓,宋氏,名御说,宋庄公之子,宋闵公之弟,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九任国君,公元前681年—前651年在位。宋桓公在位时期,多次参加诸侯盟会,曾出兵援救郑国、邢国,安定周王室。公元前651年,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继位,是为宋襄公。
宋襄公八年(公元前643年),诸侯国的霸主齐桓公去世。这时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和自己一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国比较弱小,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都没有理会,只有3个小国带了很少的人马前来配合。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攻打齐国。齐国战败,把公子昭迎接回齐国,拥立他继位,这就是齐孝公。齐国是诸侯的盟主国,宋襄公帮助齐孝公继承了君位,宋国的地位因此大大提高。宋襄公雄心勃勃,准备像齐桓公一样成就霸业,幻想让宋国成为诸侯国家的盟主国。他计划召集诸侯国家会盟。但是,上次他召集诸侯攻打齐国时,只有3个小国听从了他,而中原的大国们都置之不理。这一次宋襄公准备借助大国的声势来召集小国。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上和齐国、楚国的国君会盟。他请求楚国出面,召集更多的诸侯来参与会盟,楚王满口应承。正当宋襄公感觉满意的时候,国相目夷劝诫他说:“我们国家从幅员和实力上来说,都是一个小国,现在的好多大国要强出我们很多,我们和他们争做诸侯国霸主肯定不会占到便宜的,您如果还坚持这样做下去的话,以后宋国将会面临很大的危险!”然而,宋襄公好大喜功,没有听从目夷的建议。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兹甫,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任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第二个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到了秋天,诸侯邀请宋襄公参加会盟,宋襄公兴致勃勃地准备动身前往。目夷再次劝诫他说:“君王您就要大祸临头了,您的欲望大得过分了,有那么多实力强大的国家存在,他们怎么会容许您成为霸主呢?” 然而此时的宋襄公哪里听得进他的金玉良言。果然不出目夷所料,诸侯会盟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两个人为此争执起来。楚国的势力强大,诸侯国家大多数依附于楚国。楚国强行扣押了宋襄公,还派兵攻打宋国。这一年的冬天,诸侯们在亳地会盟。楚成王被推为盟主,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楚国才把宋襄公放回宋国。(www.daowen.com)
宋国老臣子鱼在宋襄公回国后感慨地说:“看来宋国的大祸现在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祸患还没有结束。”宋襄公十三年(公元前638年)夏,宋国进攻郑国,子鱼预测说:“宋国的祸患又要开始了。”郑国向楚国求援。楚国派兵攻打宋国,借此来援救郑国。宋襄公一直记恨楚成王夺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霸主宝座,因此准备和楚国交战。子鱼极力反对,他劝诫宋襄公说:“楚国是大国,宋国没有能力战胜它,停战是最好的办法。”宋襄公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子鱼:子姓,名目夷,字子鱼,因担任司马,故称司马子鱼,春秋时期宋国宗室、大臣。目夷是宋桓公庶长子,宋襄公异母兄,为鱼姓始祖。
这一年的冬天,宋国和楚国在泓水两岸拉开阵势,准备交战。楚国军队开始渡河,准备在渡河后进攻宋军。目夷看到楚军忙着过河,便对宋襄公说:“楚国倚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宋国放在眼里。我们可以趁着他们过到一半的时候,打他个措手不及,肯定能够战胜他。”谁知宋襄公却说:“宋国是讲究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我们去攻打他,不符合仁义的原则。”不久楚军已经全部渡河上岸,正在安排阵势。目夷建议宋襄公说:“现在应该进攻了吧,我们趁楚军还没有摆好阵势的时候攻打他,还有战胜的可能。再不发兵就没有机会了。”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究仁义了!敌人的阵势还没有排列好,我们怎么可以去攻打他呢?” 很快楚军就摆好了阵势,这时宋襄公才命令军队发动进攻。宋军抵挡不住强大的楚军,结果一败涂地。混战中,宋襄公的大腿被弓箭射中,受了重伤。宋军保护他逃回国都商丘。
宋国百姓都埋怨宋襄公不应该和楚国开战,更不应该采用如此愚蠢的战术。宋襄公却理直气壮地说:“讲究仁义的人是不应该乘人之危的,不能攻打没有准备的敌人。”子鱼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暗地里说:“打仗的目的就是取得胜利,为什么要遵守那些迂腐的话语呢?如果真要像国君说的那样去做的话,还和楚国打什么仗啊?干脆直接到楚国去做奴隶算了!”宋襄公由于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一年后就去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