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即和衷共济之意,‘谐’有协调顺畅之义。和谐就是相互矛盾的各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内和外顺、协调发展。”[26]和谐的高校师生课堂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课堂互动中能够协调彼此的行为及其关系,并实现课堂互动目标的过程。和谐的高校师生课堂互动肩负着厚重的教育意义,不仅能促进师生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还能激发师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师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和谐的师生互动是高校师生互动关系发展的目标追求和必然选择。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来看,和谐的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师生互动的建构性。人的个性只有在社会互动的双向建构中才能生成。师生互动是师生通过自主活动和交往对话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的过程。这种互动以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为目标。师生双方总是带着各自的目标进入教学过程的,并通过教学符号互动实现自我发展目标,即“完成自我的知识建构、成就建构和个性建构”[27]。因此,和谐的师生课堂互动既是教师教学风格和成就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认知结构完善和完满个性生成的活动过程。
2.师生互动的理解性。自我是在个体通过主我与客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双向理解,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师生互动不仅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意义理解的过程。意义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上:第一,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上,意义的理解意味着教学过程是学生的“现实视界”与文本的“历史视界”实现“视界融合”[28]的互动过程;第二,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意义的理解意味着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的互动过程。第三,在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上,意义的理解意味着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的过程。因此,和谐的师生课堂互动是师生双方赋予自我理解的意义,并实现视界融合的活动过程。(www.daowen.com)
3.师生互动的体验性。米德强调个体的自我是在玩耍、游戏等体验活动中,通过扮演各种有组织的角色而获得的。师生互动不仅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体验过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源自个体的真实生活,来自个体的生活体验。”[29]教学必须重视个体真实的生活体验,把教学过程从机械的知识授受过程转变为一个知、情、意、行全生命的活生生的社会互动过程。通过个体真实的生活体验,实现社会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融合,实现情感与理性的对话,知识经由生命化、个性化而真正成为个体的精神食粮。因此,和谐的师生课堂互动是师生双方体验生活、感悟生命的真实体验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