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启示:迷失与重建大学师生关系探讨

启示:迷失与重建大学师生关系探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学师生交往过程是主体间互动的过程互动是米德符号互动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米德认为,主我与客我、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表现为一种符号互动关系,这种符号互动最终促进了个体心灵的成熟、自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师生关系在情境文本意义的构建和对话中生成和发展米德认为,人类特有的互动是传媒符号及各种内涵的载体,刺激的意义来自与他人的互动,而非刺激本身。

(一)大学师生交往过程是主体间互动的过程

互动是米德符号互动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米德认为,主我与客我、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表现为一种符号互动关系,这种符号互动最终促进了个体心灵的成熟、自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师生交往过程是影响并促进师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师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着双向互动。在这种符号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表意的姿势对话和符号展现着交往沟通的真谛。教师一方面通过学生所熟悉的表情符号和肢体动作向学生传递教育的信息、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另一方面通过最为间接的象征符号来表情达意。“教育是通过凭借着姿势对话和语词传媒来实现其沟通互动的价值的,教育的意义在这种符号互动过程中得以彰显,而教师与学生也在这种互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27]总之,大学师生主体间性的交往互动过程促成了教育的意义,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平等和谐的氛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我与你”的主体间的平等互动。只有教师和学生实现这种平等和谐的良性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往互动时,要相互尊重、彼此平等、坦诚相待。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感官,使用多种交流符号,采用不同的互动模式,做到形神兼备、声情并茂。教师既要采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又要借助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对他们产生一种积极的教育影响,双方才能真正产生进一步良性互动的愿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师生双方学习并掌握交往互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注重师生互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努力构建理解、信任和关爱的师生情感关系,交往互动的师生教学关系和民主平等、相互接纳与协调发展的师生人际关系。总之,大学师生交往的过程是主体间互动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符号互动理论的教育意蕴,并在教育实践中为互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在主体间的互动交往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师生关系在情境文本意义的构建和对话中生成和发展

米德认为,人类特有的互动是传媒符号及各种内涵的载体,刺激的意义来自与他人的互动,而非刺激本身。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有赖于交往互动情境的支持,也就是师生参与和对话的“相遇”情境。同时,大学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对互动情境文本的意义进行双向解读的过程,师生双方通过对互动符号的理解与解释而达成互识和共识。这与学生直观、情境性的心理发展特征是不谋而合的。学生是具有吸收力心智的有机个体,情境文本的意义建构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化与顺应自身知识,并促进其不断丰富自身经验。“学生个体要与教师及他人进行合作并发生互动行为,就必须要理解他所收到的或是准备发出去的符号的意义。”[28]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发展。(www.daowen.com)

文本是指教学中的教材或教学资料,是教师与学生产生交流互动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使师生双方看到自己,也就是库利的“镜中我”。按照符号互动理论,文本就是镜子,教师和学生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通过这面镜子,大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师生之间通过文本对话进行互动,他们在对话中通过移情性体验,在“你”中发现了“我”,即“镜中我”。这种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积极对情境文本进行双向建构和解读,并力求达成互识和共识。“在此情境中,学生可以在文本中体验到安全感,并且愿意与教师进行知识即有意义符号的互动。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看到自己,更容易促进师生关系的建立。”[29]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双方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和解读,使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让双方达成互识和共识,从而使双方增进了解,建立稳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师生交往是师生双方自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概念是指他们对于自己所担当的角色的相对稳定的观点。教师和学生都能意识到自身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其自我概念是比较复杂的。大学师生的自我概念外显于师生交往的整个过程之中。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就必须正确认识各自的自我概念。大学师生的自我概念是在他人对自我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师生交往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评价学生,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并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的老师,促使老师正确认识自我。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不仅需要师生彼此正确地认识自我,而且还要重视师生交往的真实情境,也就是师生参与和对话的相遇情境。在不同情境下,师生言行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只有处于同一情境中,师生之间才能够彼此相通,关系才能和谐发展。

在师生交往关系的重建中,我们都希望教师能转变自身的角色,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说教师中心地位的弱化主要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那么教师地位的理性确定则需要他们主体性的觉醒与发挥。教师对学生与师生关系的了解,都根源于他们对自我概念的认识,而这一点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教师对自己的认识可从构建师生关系的活动中获得,也可从学生的反应中‘看到’,如果他厌恶其所见的,那他就会设法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且改变教育。”[30]我们在强调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解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师对自我概念的理解,因为正确的自我理解是认识学生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与基础。“随着教师自我概念的逐渐明晰,由于师生客观上的差异而造成的教师所拥有的权力就不会成为师生关系的阻碍,而教师对这种权力理性而自主地运用会为和谐师生关系做出积极贡献。”[31]当然,教师对自我的认识必须要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与实现,这种主体性的生成贯穿于师生关系构建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主体的发展与师生关系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