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师生交往中的偏爱式关系:三种不公平待遇

大学师生交往中的偏爱式关系:三种不公平待遇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偏爱式的交往是指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并非对所有的学生给予同等的交往机会、采用同等的交往态度、投入同等的交往情感,而是偏爱少数学生,对某些类别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这种交往常常只定位在少数学生身上,其他学生作为交往的背景被冷落,并成为陪衬人。偏爱式的交往首先表现在交往机会上。即使在提问频率很高的课堂上,也会有部分学生被“冷落”。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没有了这类所谓的师生交往,兴许是一种解脱。

大学师生交往中的偏爱式关系:三种不公平待遇

偏爱式的交往是指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并非对所有的学生给予同等的交往机会、采用同等的交往态度、投入同等的交往情感,而是偏爱少数学生,对某些类别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这种交往常常只定位在少数学生身上,其他学生作为交往的背景被冷落,并成为陪衬人。

偏爱式的交往首先表现在交往机会上。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会因对象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交往机会。比如教师常常有选择性地进行师生交往,这在课堂提问上有明显的体现。有的学生在一节课中会被教师多次提问,有的学生则连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没有。即使在提问频率很高的课堂上,也会有部分学生被“冷落”。教师给予学生交往机会的多少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从交往对象的职务看,教师与学生干部的交往机会要比非学生干部多。从交往对象的地位看,教师倾向于与地位较高的学生进行交往,忽视地位较低的学生。从交往对象的成绩看,教师更愿意同成绩好的学生来往。

在交往的时间上,教师与不同的学生在交往的频率上和时间上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常常乐意与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交往,其交往的次数明显多于与成绩后进的学生的交往次数。而且在与学业成绩后进的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往往缺乏耐心,较少给予他们思考和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在与学业成绩好的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往往表现出更大的耐心,更多地倾听他们的想法,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事实上,学业成绩后进的学生由于思维速度、知识基础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原因,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更需要时间上的宽容。(www.daowen.com)

在交往的内容上,教师通常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难度的交往主题。大多数教师一般倾向于让成绩后进的学生回答“判断性”、“描述性”较强的简单问题,而让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论证性”较强的复杂问题[24]。如果教师是希望让后进生在简单任务的完成中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则无可厚非,因为这样也有利于后进生的提高。但有些教师却是出于歧视后进生的考虑,他们从心底认为后进生无能,只能让他们完成简单任务,如此,后进生永远都将处于落后的地位。然而,作为教师,我们是否想过或注意到:任何后进生都可能在某个知识点或某个主题的学习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后进生的这种学习天赋,从而改变后进生的师生交往状态,丰富整体的教育交往内容。

在交往的情感态度上,教师在与不同的学生交往时,在对学生的期望、情感表达方式和使用语言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对于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常常倾向于使用民主式的、肯定性的、鼓励性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积极性的言语表达,也更能接受学生的个性自我表露,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较高,对他们的失误和不足也表现出更大的宽容;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则倾向于实行专制,或者使用带有否定性和控制性情感的消极言语表达,较少允许他们的个性自我暴露,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也较低。更为严重的情况是,有的教师在与他们眼中所谓的“差生”交往时,还可能对他们体现不同程度的侮辱。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没有了这类所谓的师生交往,兴许是一种解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