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择以“迷失与重建:大学师生关系探讨”为题进行研究,主要缘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引发了笔者对大学师生交往关系重建的思考
正如本书前文关于研究背景的相关论述,社会转型为当前我国大学师生交往研究提供了时代境遇,为大学师生交往创造了一种社会心理和一个巨大的文化场。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理性的分化、多元文化下同一性的解体、信息革命中传统权威面临挑战等宏观时代背景下,大学师生关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大学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日趋迷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畸变,正面临着师生交往目的的功利化、师生交往主体的片面化、师生交往内容的褊狭化、师生交往方式的抽象化等一系列交往迷失问题。社会转型期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现状如何?师生交往中存在哪些交往迷失问题?导致师生交往迷失的原因何在?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如何构建大学师生本真交往关系?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因此,本书对大学师生交往迷失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既顺应了社会转型发展对大学师生交往关系提出的新要求,又对大学师生交往面临的挑战和冲击作出正面回应和积极应对,体现了研究视角的时代性。
2.当前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理论研究的不足促成了本选题的研究(www.daowen.com)
关于师生交往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野主要集中在一般师生交往关系的研究上(具体研究现状见文献综述中“国内外关于师生交往关系的研究”),即主要集中在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师生交往关系的研究上,而对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研究则是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其研究成果数量不多,大多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关于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研究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以一般的师生交往关系研究的理论代替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理论研究,研究对象不够明确,研究成果没有体现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特点。二是大多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三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缺乏整合性和系统性。四是研究的实践针对性不够强。大多数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一般的理论探讨,与社会转型发展和高校转型发展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导致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不够强。对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理论研究的不足,促使我们对大学师生交往关系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以丰富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研究视域和视角。
3.笔者的切身体会和研究旨趣促成了本选题的研究
选择这一主题进行研究,还与笔者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息息相关。笔者在大学工作将近20年,从事过专任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学校教学管理中层干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等多个和教学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工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长期处在各种师生交往活动中,笔者亲身经历了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嬗变,对高校师生交往关系有诸多切身的体会。另外,笔者在中南大学攻读高等教育学全日制硕士学位期间,以大学师生交往关系为主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以及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师从董泽芳教授访学期间及之后,我以“师生关系”为研究对象,陆续在教育类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这些经历不仅促使自己将研究旨趣集中在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研究上,而且也促使自己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去完成这一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