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出大殡的陋习及其历史背景

天津出大殡的陋习及其历史背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迟叟《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杨绍周先生《解放前天津吃红白饭儿的》一文《奢靡婚丧几例》举出殡二例:民国九年李纯出殡与隆聚顺卞家出殡。这一例开头称“大概”,颇疑出于展转传闻,故与事实颇有出入。我家过去在天津富户中亦曾以出大殡著称,当时识者即讥之为“劳民伤财”。出大殡是旧日天津富户的陋习。

迟 叟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6辑杨绍周先生《解放前天津吃红白饭儿的》一文《奢靡婚丧几例》举出殡二例:民国九年(1920年)李纯出殡与隆聚顺卞家出殡。于后一例说:

大概是隆聚顺经理卞荣卿的母亲,这位老太太有存款二十万元,儿子为母亲的生荣死哀,又另提出现款五万元,扬言连同老人的存款尽数办理丧事。……总其所花殡葬费用仅用了老太太存款二十万尚有富余,……(页242—243)这一例开头称“大概”,颇疑出于展转传闻,故与事实颇有出入。

我家过去在天津富户中亦曾以出大殡著称,当时识者即讥之为“劳民伤财”。(www.daowen.com)

我生也晚,在民国元年。往日闻家中长辈言,得知在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1895年),我家颂清卒于甲午八月十九日(1894年9月18日),以在中日战争期间,丧事从简。(其实比一般中产之家仍费得多)及荣卿奔生母之丧(甲午十二月十八日,1895年1月13日),去前丧仅四个月,踵事增华,办得视前为奢。虽也引起一些议论,但在当时清朝制度尚有君臣品级的限制,风气不似后来的奢靡无度,物价亦远较后来为低,所费自不能与二三十年后比拟。而且我家尚未析产,私房纵有存款,也绝难达到20万元之数。当时荣卿之上,尚有父叔三人无论在隆顺或隆聚,他均不能担任经理之职。凡此种种,杨文所云,皆属传闻失实,亦为讲掌故者之所忌。

就我所知,我家遇有丧事,老辈比中年以下者为隆重。甲午、乙未之后,老辈丧事有:煜光夫人(1898年)、士清夫人(1901年)、荣卿嗣母(1908年)、煜光(1909年)、颂清夫人(1912年)。析产以后,有宝廉(1916年)、世清(1922年)。诸丧均出大殡,但未闻有何特出之处。最后在1926年有世清夫人、翊清夫人及荫昌三丧。其中以翊清夫人丧事办得最为讲究,用钱也最多,可说在我家丧事中是空前绝后,登峰造极之举。当时家中就有人说:“这次白事,要好好看看。以后丧事花钱再多,也不会采取这样的形式了。”但是全部丧葬费用尚不足五万元。在前此30年的1895年,简直无法想象,怎样才能把这20万元浪费掉!

出大殡是旧日天津富户的陋习。其兴衰起伏也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如讲地方掌故,最好结合历史实际,实事求是,不离大格。当然,个人见闻纵广,也有一定局限性,正赖互相印证,以求一是,庶免给后人以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印象。一隅之见,尚望读者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