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历史文献资料选辑|天津治河大军勤俭治水精神的实践

国内历史文献资料选辑|天津治河大军勤俭治水精神的实践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几年中,几十万治河大军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治水的精神,严格财务制度,事事处处注意勤俭节约。广大民工和干部不计报酬,不辞劳苦,年复一年地在冬春两季农闲时出工,顶风雪冒严寒,用小车推着行李、工具,徒步到工地,完工后再徒步返乡。在施工上坚持自力更生,依靠群众,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他们先挖好挖的河段,把有淤泥的河段放到封冻季节施工。

国内历史文献资料选辑|天津治河大军勤俭治水精神的实践

十几年中,几十万治河大军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治水的精神,严格财务制度,事事处处注意勤俭节约。1965年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一切因陋就简,办公用具都是从当地机关借用的,架起铺板当办公桌,设计组住的是柳条笆搭的一窝笼工棚,在土墩子上放图板画图。生产队集体出工是义务劳动,民工一人一天完成一个标工只补助4角5分钱。广大民工和干部不计报酬,不辞劳苦,年复一年地在冬春两季农闲时出工,顶风雪冒严寒,用小车推着行李、工具,徒步到工地,完工后再徒步返乡。在工地住的是用竹片、柳笆、苇席搭的工棚,吃的是粗粮,工具是自带的钢锨和小车(手推车或小拉车),工具损坏了自己动手修理(有木工和铁匠炉)。在施工场地对工棚物料、生产工具注意保管,做到“五不丢”,即不丢一根木头、一条麻绳、一节铁丝、一个铁钉、一块席片和油毡。当时燃料紧缺,炊事员为节省煤炭不怕费心费力,把好坏煤搭配起来烧。后来研究改灶节煤,特别是向人民解放军8777部队学习了“双板双眼回风灶”型新技术,每人每天平均耗煤由二斤多降到1斤以下,全工地一天可节煤30至50万斤,为数可观。

在施工上坚持自力更生,依靠群众,艰苦奋斗,厉行节约。1965年,根治海河第一年开挖黑龙港9条河道,国家计划投资1亿元,实际只用了8400万元,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用节余的1500万元,在子牙新河上修建了一座2公里长的津浦铁路大桥,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赞扬。在施工中,常常遇到芦苇塘、沼泽地、淤泥、流沙、疆石猴、狗头胶土、贝壳等难工,治河大军群策群力一个个地去攻克。1971年冬和1972年春开挖潮白新河,天津专区五万多民工在宁河县境内七里海洼淀里开新河,遇到一米多深盘根错节的芦苇根,挖不动,扯不断。文安县民工还遇到二百二十多米长、八十多米宽、二米多深密密实实坚硬锋利的牡蛎层,每个牡蛎有六七斤重,象尖刀一样竖立着,锨挖、手刨都弄不动,而且脚被扎,手磨破。他们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在牡蛎上面垫上木板或铁板,蹬在上面用钢钎铳、钢镐刨,一个个地往下弄,经过半个多月的顽强战斗,才挖出了这段河道。1970年冬至1971年春开挖永定新河,既遇到芦苇塘,沼泽地,又是在海边上施工,没有道路,没有一片干燥地,几万民工肩扛手抬把一辆辆小车和工具,一件件工棚物料运到施工现场,吃、住在那里。黄骅县三千多民工在挖一段新河套旧河时,碰到旧河淤泥六米多深,用锨挖不出,手捧不住,铁桷淘出来往下流放不住的难工,民工们都主动出谋划策。他们先挖好挖的河段,把有淤泥的河段放到封冻季节施工。民工们一块块地挖冻泥,双手连冻带震,道道血口染红了锤把,硬是不喊疼不叫苦,挖出六万多立米淤泥,打通了河道。(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