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华元弭兵:停战协议的后续外交活动

华元弭兵:停战协议的后续外交活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华元的主持下,双方缔结了停战协议。这就是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华元弭兵”的外交事件。为了落实华元弭兵的成果,晋、楚两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后续外交活动。果然,华元弭兵不久后就由于晋楚鄢陵之战的爆发而宣告失败。华元弭兵与其说是晋、楚两国深谋远虑的长期国策,毋宁说只是双方在日益困难的局势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

晋景公死后的晋国局势暂且不提,将目光转向更加宏观的角度,从国际局势上分析,晋楚邲之战之后,楚庄王终于将雄踞中原十多年的晋国从霸主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并如愿以偿地取而代之。然而,晋国虽然一时失手,但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因此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晋、楚两国一个南下、一个北上,在中原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长年累月的兵荒马乱带来的动荡形势,让所有诸侯国都元气大伤。

晋楚争霸中原,首当其冲地就是郑国宋国卫国等位于中原的二等诸侯国。据史家统计,在春秋中期的七八十年中,在郑国境内爆发七十多次战争,宋国境内也有四十多次,至于其他小国,数目也不在少数。不仅如此,由于双方轮流称霸中原地区,这些小国的国君只得屈服于强权之下,“牺牲玉帛,待于二境”,轮流向两个大国做小伏低,同时还要遭受另一方的攻打。长此以往,各国疲于奔命,厌战情绪严重。

不仅小国如此,晋、楚两国也各有内忧外患。如此一来,暂时的和平就成为唯一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之下,晋、楚双方都先后派出使者联络,打算通过会盟来谋求和平。

鲁成公九年(前582),晋景公视察军队,遇到了被郑国俘虏,献给晋国的楚人钟仪。由于钟仪为人正直,又弹得一手好琴,范文子趁势建议晋景公将其放归楚国,以和缓晋楚之间的关系。楚国对这一示好的举动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当年冬天就派出公子辰回访晋国。晋国随即又派出大夫籴茷回访。一时间,双方的外交活动十分紧密,战争的硝烟味似乎正在远去。

晋、楚之间关系的缓和被敏感的中原诸侯们嗅到了,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要竭力促成双方的和平。宋国大夫华元虽然地位不高,但却和晋、楚双方的当权者都有良好的私人关系。这一有利条件方便了华元出面在晋、楚两国间进行斡旋。(www.daowen.com)

鲁成公十一年(前580),华元先后出访楚国和晋国,为双方的会面创造了条件。第二年,晋国派出士燮、楚国派出公子罢和许偃,双方在宋国都城西门外会见。在华元的主持下,双方缔结了停战协议。协议原文如下:“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这就是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华元弭兵”的外交事件。

为了落实华元弭兵的成果,晋、楚两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后续外交活动。鲁、卫、郑等原本已同楚交好的诸侯国再次赴晋国朝见晋厉公,重新确定附庸关系。而晋国和楚国也再次遣使互访,晋厉公又亲自与公子罢会盟,强化了弭兵之盟。

尽管如此,但晋、楚两国长达数十年的敌对状态却并没有那么容易一朝化解。就在弭兵会议结束后,晋国派出郤至使楚,楚国准备了全套礼乐迎接。按照周礼,只有两国国君相会时才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因此郤至表示愧不敢当,并提出疑问:倘若异日两国国君相见,将用何种规格的礼乐招待呢?不料子反却回答说两国国君相会只要彼此送一支箭就可以了,用不着音乐。子反的话毫无疑问暗含着两国即将兵戎相见,而士燮也预料到了楚国一定会毁约。果然,华元弭兵不久后就由于晋楚鄢陵之战的爆发而宣告失败。

华元弭兵与其说是晋、楚两国深谋远虑的长期国策,毋宁说只是双方在日益困难的局势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稍加分析便可发现,这次弭兵,参加人数极为有限,盟约也含糊其词。因此,它的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