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晋楚邲之战:春秋时期晋国的惨重失败

晋楚邲之战:春秋时期晋国的惨重失败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时期,晋楚两国的争霸非常激烈,处在两个大国之间的许多小国,如陈、郑、宋、蔡等都经历了十分惨烈的战祸。郑国在晋楚争霸中所受的战祸更为严重,最严重的时候甚至遭到两个大国的夹攻。他认为要保持晋国霸业,就必须与楚国决战。楚国第二次同晋军讲和时,魏锜、赵旃要求向楚提出挑战,遭到荀林父拒绝。这场战争以晋国战败而告终。这是晋楚争霸以来,晋国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的争霸非常激烈,处在两个大国之间的许多小国,如陈、郑、宋、蔡等都经历了十分惨烈的战祸。这些小国作为两个大国的附属,没有能力自保,一般是争霸的两方哪方处于上风,就归附于哪个国家。作为晋楚争夺的重点,这些国家总是战火不断。郑国在晋楚争霸中所受的战祸更为严重,最严重的时候甚至遭到两个大国的夹攻。

鲁宣公三年(前606),晋国因为郑国背晋向楚而对郑国进行讨伐,晋军一直打到郔地,郑国为求自保,无奈之下与其讲和。当年夏天,楚国就派兵前来问罪。鲁宣公十年(前599),郑国在楚国的武力威胁下与楚国讲和,很快,晋国又联合宋国卫国、曹国对其进行讨伐,郑国又只好背楚亲晋。当年冬天,楚国就又来讨伐。

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郑国从楚会遭到晋国攻打,从晋会遭到楚国攻打,无奈之下,郑国大夫子良提出了“与其来者”的方针,这其实是一种顺风倒的政策,不死守与哪方的盟约,谁带兵来攻打就向谁献上一份礼物,表示服从。子良所提出的墙头草策略是郑国在那种形势下求生存的上策。

郑国这种周旋政策得到了晋国的默许,然而楚国对此却表示十分不满。郑楚结盟之后,楚国看到郑国依然与晋国来往密切,就向郑国发起了进攻。鲁宣公十二年(前597)春天,楚军包围了郑国国都。被围困了三个月后,郑襄公见晋国还是不肯出手相救,就只好亲自到楚军中去讲和。最终,两国订立盟约,郑襄公的弟弟子良被送到楚国去做人质。

郑国已经兵败投降,晋国才派荀林父带三军前去救郑。晋军行至黄河,得知了郑、楚讲和的消息。荀林父准备回师,中军副帅先縠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要保持晋国霸业,就必须与楚国决战。先縠的行动得到赵括(不是战国时期纸上谈兵的那位)、赵同的支持,他带领自己所属的部队渡过黄河,准备去攻打楚军。荀林父意识到,如果先縠失败,他作为主帅要承担全部责任,而全军渡河,如果失败的话,责任会由众将分担,于是便也跟着渡了河。

楚庄王在攻下郑都之后,正打算班师回朝,这时听到了晋军渡河的消息。楚国大臣伍参看出晋军内部不和,主将荀林父没有威望,觉得这是一次战胜晋军的好机会。楚庄王采纳了伍参的意见,在管地安营扎寨,等待着晋军的到来。然而,楚庄王虽明白这是战胜晋军的绝佳机会,却不愿意与晋军交战,他两次派人与晋军讲合。荀林父同意与楚军讲和,无奈部下已被先縠扰乱,根本不肯听从他的指挥。(www.daowen.com)

楚国第二次同晋军讲和时,魏锜、赵旃要求向楚提出挑战,遭到荀林父拒绝。两人假装去跟楚军讲和,却私自带兵去攻打楚军。晋军上军副将郤克对前去讲和的魏锜、赵旃很不放心,知道他们可能会惹怒楚军,建议晋军做好与楚军决战的准备。然而,他的建议却遭到了先縠的强烈反对。面对各执一词的下属,毫无威望可言的荀林父一下没了主张。他没有下令全军戒备。所以,晋军全军只有士会和郤克命其所统领的上军做了与楚军交锋的准备,中军大夫赵婴齐准备了渡河撤退所需要的船只。

魏锜、赵旃向楚军挑战失败,狼狈逃跑,楚庄王领军追击。此时还毫不知情的荀林父害怕两人的行为激怒楚军,会招致严重的后果,就派兵前去接应他们。楚军看到晋军中尘土飞扬,以为晋军要发动大规模进攻,楚国令尹孙叔敖害怕楚庄王被晋军俘虏,就下令命楚军快速向晋军逼近。两军在邲展开对峙。

面对突如其来的楚国大军,荀林父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之前丝毫没有与楚军作战的准备,慌乱中的他击鼓下令,命全军后撤,先渡河的人得赏,所以晋国的上军设伏未动,中军和下军士卒纷纷涌向河边,争着上船渡河逃命。先上船的为了及早开船,用大刀砍断扣住船舷正往上爬的人的手。推搡中,许多人被同伴推进了水中。还未与楚军正面交锋,晋军就已溃不成军。

这场战争以晋国战败而告终。这是晋楚争霸以来,晋国所遭受的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楚庄王这次出征的本来目的是讨伐郑国,却意外收获了一个如此大的惊喜。纵览邲之战的全过程,晋军失败并非偶然,原因有晋军内部不团结,将领各怀异心,主帅荀林父毫无威望,不能服众,又无指挥才能,在战场上对敌人竟不设防备等。

邲之战的失败暴露出晋国内部潜伏的重重矛盾,这次战役是晋楚争霸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的二十余年中,楚国在争霸中一直占据上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