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管仲的国富论 《写给青少年的春秋史》-管仲的国富论

管仲的国富论 《写给青少年的春秋史》-管仲的国富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仲推行的这一制度称为“参国伍鄙”制度,它废除了分封制度下的贵族采邑,而代之以一种类似于后世郡县制的体制。管仲还改善了士兵的来源。基于这一情况,管仲决定将“士”这一阶层作为齐国军队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管仲还建议齐桓公大力招募他国人才,派出八十名“游士”,多带金银财物,身穿绫罗绸缎,驾着宝马香车,游览四方,见到高人隐士立即延请回齐国。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国(国都以内)、野(国都以外)之分。管仲将国都以内地区划分为21乡,分别为工、商和士居住,其中3个工乡、3个商乡、15个士乡,士乡由齐桓公和高子、国子两家贵族各管5乡。

乡下有连、里、轨。从属关系为:5家为轨,10轨为里,4里为连,10连为乡,分别由轨长、里司、连长、乡良人(或乡大夫)管理。国都以外地区为5属(区),为农民居地。属下有县、乡、卒、邑。从属关系为:30家为邑,长官称“邑有司”;10邑为卒,长官称“卒帅”;10卒为乡,长官称“乡帅”;3乡为县,长官称“县帅”;10县为属,长官称“属大夫”和“属正长”,由朝廷的五大夫直接管理。

管仲推行的这一制度称为“参国伍鄙”制度,它废除了分封制度下的贵族采邑,而代之以一种类似于后世郡县制的体制。这种体制不仅是一种日常行政管理的基本架构,有利于人员管理和赋税征收,还直接与兵役制度结合起来,在齐国的争霸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参国伍鄙”制度使用了轨、里、连、乡这种层层管理的体制,很容易在战时转化为军事建制。

管仲还改善了士兵的来源。春秋时期,后世那种以战争为职业的雇佣兵还没有出现,各国普遍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也就是说,平日里安居乐业的老百姓,在战争时摇身一变就成为冲锋陷阵的士兵,这就是所谓的“入则为民,出则为兵”。齐国自然也不例外。基于这一情况,管仲决定将“士”这一阶层作为齐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春秋时期的士需要掌握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换句话说,一个标准的“士”应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所以,和农、工、商等阶层相比,他们的素质相对更高。

如此一来,齐军的个人素质大为提高,其战斗力直线上升;不仅如此,军事体制与日常行政架构联系紧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可以随时进行无缝切换,这使得军队的建制更为规范,也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效率,同时还减轻了国民的负担。(www.daowen.com)

军队的强大除了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还需要先进的武器。春秋时期出现的冶铁技术对农具和武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何才能迅速集中铁矿呢?管仲想出了一个“宽刑赎罪”的法子:他宣布,齐国的罪犯可以通过缴纳武器盔甲甚至矿石的方法抵消刑罚。犯重罪可用与盔甲和车戟等值的钱物赎罪;犯轻罪可用与车戟等值的钱物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一制度不但解决了军备来源,而且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也缓和了国内矛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这些改革,管仲还针对旧时根据血缘确定官职的人才选拔制度做了部分修改,他自己就是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的子弟,自然知道长久以来以门第论英雄的选拔制度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首先他无私地向齐桓公推荐了“五杰”:明礼善辩的隰朋、熟悉农事的宁戚、勇猛善战的王子成父、清廉刚正的宾须无、直言无隐的东郭牙,他们都担任了齐国的重要职务;其后又制定了全新的选举制度,规定凡是人才,由乡良人和属大夫向上推荐,朝廷重臣进行考评,齐桓公亲自策问,称为“三选”。地方官吏如埋没压制人才,治以“蔽贤”“蔽明”罪。

不仅如此,管仲还建议齐桓公大力招募他国人才,派出八十名“游士”,多带金银财物,身穿绫罗绸缎,驾着宝马香车,游览四方,见到高人隐士立即延请回齐国。一时间,齐国人才济济,宾客盈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