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炬
一九三三年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年。日本帝国主义者继一九三一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之后,于一九三二年“一·二八”又进攻上海,于一九三三年初又攻占山海关、热河及长城各口。结束沪战的“淞沪协定”,以及结束华北战争的“塘沽协定”,都是出卖民族利益丧权辱国的协定。冯玉祥先生这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在张家口宣布就任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但是在反动政权的阴谋策划和强大军事压力下,于当年八月六日不得不通电交还政权,于十七日离张去泰山。这里所记的就是他这次到泰山的读书生活。
(一)
冯玉祥在张家口领导抗日期间,就有几个大学毕业生在身边,宋斐如就是其中的一个。宋原籍福建福安人,生长在台湾,后由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转学到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到了泰山以后,代为筹划成立研究室并安排人选的是陈豹隐教授(即陈啟修,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时曾任武汉政府《中央日报》总编辑,“九·一八”后为北京左翼名教授之一)。
研究室设在泰山西麓普照寺,冯住在五贤祠,祠在普照寺上坡半里之遥。研究室占用的是普照寺的客院,院有一亩大小,院中有一棵虬蟠老松,松下置石桌石礅,是小憩乘凉烟茶共话的好所在。院中还有两棵高大的白果树和两丛清香可人的腊梅。研究室六、七位成员,分住三间客房。中间的一间较大,半住人半做饭厅开会之用。宋斐如是实际主持人,他负责安排课程人选、时间、研究重点分工以及有关大家生活杂事。成员有徐万钧、陈家芷、赵澄之(以上均北京大学毕业),粟寄沧(平大法商学院毕业)、陈定民(中法大学毕业),另有留日的台湾人郑某。一九三四年以后陆续来泰山,一九三五年随冯去南京的还有赖亚力(北大)、杨伯竣(北大)、王卓如(中法)、吴组湘(作家)等。携有眷属的,住在普照寺附近的村庄里。
(二)
研究室当时没有搞比较象样的研究工作,无论从那方面说都不够条件,虽然有关的人对它的成立是抱有不小的希望。在三十年代国际间盛行所谓“头脑托拉斯”,政府、政党以至政治家个人均掌有这一类的组织。研究室当时的全部活动是围绕着冯玉祥个人读书。他在闲谈时表示过,他要冷静下来思考探索研究国家民族出路的大问题,要解决这个大问题需要新知识、新学问、新理论。他的军事政治生活一天丰富一天,他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一天多似一天,因而他求知的要求也必然要一天迫切一天。
研究室的活动方式:
(甲)日常讲课。每周少则两次多则四次,每次约两个小时,多半用上午时间。地点在五贤祠冯的读书室(也是会客室、起坐间)。当时进行的几种课程:①“经济学原理”,着重讲述资本主义发展最后阶段出现恐慌危机,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计划性,由宋斐如担任;②“政治学概论”及“国际政治问题”,主要用历史的观点说明国家政权的实质,政府形式的演变和各国政党组织活动概况;用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帝国主义与弱小民族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说明国际政治的重大问题,由徐万钧、赵澄之担任;③“中国语文”,选讲一些古代和现代好的散文,并讲些语法知识,批改作业(冯实习短文),由陈定民担任。
(乙)时事讨论。也称为专题报告,题目多选自报纸上出现的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一、两次新闻报导所能说得清楚的。如果想对它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就需要查找参考资料,加以分析研究。如康藏问题,云南少数民族与边境问题,德国法西斯兴起问题,日本少壮派军人干政问题等等。不限专人,谁有兴趣谁有把握就由谁负责编写提纲,做中心发言。有时候由冯先生提出他要了解的问题。这种讨论每月举行两、三次不等。
(丙)专题讲课。这种讲课不是由研究室人员担任,而是聘请教授专家学者来泰山小住一周半月,每天讲课,把日常的讲课讨论都暂时停下来,研究室的人也都参加听讲。如:
①陈豹隐教授讲“唯物辩证法”,当时介绍唯物哲学的人很少,出版的著作也不多,陈对此有研究,由北京好望书店出版《唯物辩证法》一巨册,主要是参考日本左翼教授(如河上肇)的著作编写而成。
②李季谷教授讲“西洋史”,着重法国大革命及产业革命后欧洲各国的外交关系及社会变革。
此外,薛德育教授、李达教授也讲过课。
另外,泰安县有位旧学老夫子范老先生(恕忘其大名),常来五贤祠讲《春秋》、《左传》。
冯玉祥不论听什么课,总是戴上老花镜孥起笔来做记录,记课程内容,记心得断片。虽然很简略,但帮助回忆和做为写书的基础和素材都是极其有用的。书写跟不上讲述时,就请讲述者喝茶停讲,而老先生自己却仍继续写记下去。
每次讲课大都有人旁听,冯夫人李德全经常在座。西北军的带兵将领、高级文职幕僚,以及一些老朋友们,时常来泰山看望冯先生。来了就住上十天半月。有讲课就请他们来参加听讲。小屋里显得拥挤了,天气许可,便移到院中讲课。(www.daowen.com)
课程排定了,不轻易更动,如更动也必事前派人来通知。
鹿钟麟、石敬亭、孙良诚、刘治洲、邓哲熙、陈继淹、李忻、张锋伯、高新亚等均听过讲。
(三)
在这个期间冯先生完成了几部著作:
1.《国联调查团李顿爵士报告书批判》,这是一本一万字左右的小册子,对当时国际联盟(类似今天的联合国)由帝国主义把持,偏袒日本,企图割裂中国的阴谋活动,予以揭露和批判。由宋斐如执笔。
2.《读春秋左传札记》,这是听范老先生讲《春秋》、《左传》的札记,读到某一段史实有所感触,就联系到当时政治社会的实际,古为今用,藉以发挥表达本人的政见。写作的办法,是在听讲之后,找时间大体依据听讲笔记,由冯口述,陈定民落笔成书。
3.《冯玉祥读书笔记》。陈豹隐讲“唯物辩证法”,冯先生记有笔记,根据笔记又找时间与赵澄之研讨,随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心得,即由赵澄之记录,最后整理成书。形式是一段讲义一段阐述,系统虽不完整,但大体是按照原讲稿的层次,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和古今社会变革事实,来解说事物发展变化正、反、合的规律,但也只是从理论上说明“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谈不到有意识地应用辩证法解决实际问题。但从此冯玉祥思想上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
以上三本书均于“七七”事变前付印出版。
(四)
冯先生在泰山这一段主要是读书,但以这样一个对当代中国政治军事有相当大的影响的人物,尤其是处在国内国际局势急剧变化之中,不可能与世隔绝,超然物外。以下两事是泰山读书生活的政治插曲。
一是与“闽变”可能有联系。以蔡廷锴、蒋光鼐为首的第十九路军,“一·二八”在淞沪抗日未竟全功,被迫调往福建与红军作战无出路,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联合李济琛,在福建成立“中华民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反蒋协定。当时冯并未公开参加,但高新亚名列福建人民政府中央名单之中,也能说明问题。
二是胶东之行与李烈钧会晤。一九三四年五月十日冯有胶东之行,乘火车经济南到潍县,改乘汽车经掖县、黄县、蓬莱到烟台、威海。五月廿六日在烟台召开抗日同盟军周年纪念大会,在会上冯与李均发表演说。李是国民党元老之一,人们对李来胶东晤冯,都猜测负有使命,与次年冯离泰山进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届代表会并就任军委副委员长有关。冯由张家口到泰山带有号称一师的卫队,此次去胶东有一列车卫队留在济南,嗣后在泰山的卫队仅剩下一营人左右。
(五)
冯先生在泰山,生活方面粗食布衣自奉俭约,但对研究室人员待遇不薄,每月给予百元生活费。三、两个月回北京探亲一次,还给往返车费。每餐鸡鱼必备。星期日休息,有的闲逛山村,进县城的不外齐鲁饭庄吃饭,民众澡堂洗澡。当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抗日救亡。冯玉祥有抗日主张,有抗日行动,所以在他那里工作是愉快的,有生气的,并且自信是有前途的。冯玉祥也照顾到个人出路,宋斐如去日本进修,陈定民去法国深造,均受冯的大力资助。这些人在大学里是比较活跃的学生,到了泰山成为特工的对象,因此,他们在各方面都非常小心谨慎。书信往还概用代名,端华即宋斐如,澄之即赵普炬。
(一九七九年五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