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大学诈骗作案特征摘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大学诈骗作案特征摘要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案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诈骗。诈骗人员行骗时都会伪装自己的身份,常常冒充老乡、同学、亲戚等身份,或利用假身份证、假名片骗取学生信任而作案,得手后立即逃离。诈骗作案人员利用学生“识货”经验少又图便宜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假冒伪劣产品行骗,一旦发现室内无人,就顺手牵羊,溜之大吉。诈骗作案人员利用学生勤工助学的需求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骗取信任,寻机作案。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大学诈骗作案特征摘要

1.手段上的智能性

诈骗人员在高校作案行骗时,一般都是利用丰富的知识、技能、经验,经过精心的策划,常常使用科技含量高、迷惑性强的手法提高诱骗效果。

(1)科技含量高。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一些远程匿名公司及个人通过互联网购物交易渠道向学生提供计算机设备、信用卡账号等信息,让学生直接汇款或复制信用卡账号进行款项划拨,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2)迷惑性强。诈骗人员在高校行骗,大都能摸准学生的个人心理,他们有着多次成功作案的经验,且能分清情况,随机应变,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2.方式上的多样性

高校诈骗案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案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诈骗。

(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人员行骗时都会伪装自己的身份,常常冒充老乡、同学、亲戚等身份,或利用假身份证、假名片骗取学生信任而作案,得手后立即逃离。还有的以骗到的财物、名片、信誉等为资本,寻机作案,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诈骗人员行骗时往往先是套话,利用学生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www.daowen.com)

(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诈骗作案人员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实体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这类案件在高校有所增加,由于没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往往得不偿失。

(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诈骗人员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有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他人借,拖到毕业一走了之。

(5)以次充好,连骗带盗。诈骗作案人员利用学生“识货”经验少又图便宜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假冒伪劣产品行骗,一旦发现室内无人,就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6)招聘为名,设置骗局。诈骗作案人员利用学生勤工助学的需求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或是利用大众传播工具等到处做虚假广告,骗取培训费、学杂费等,然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

(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人员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之情,或表现出大方慷慨而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了解情况,寻机作案。

3.目标上的选择性

诈骗人员在高校中行骗,一般与受骗人都有过较长时间的正面接触,既可能有面对面的交谈,也可能有信函交往,还有可能是通过网络来认识的。只有与作案人有过比较多的接触,作案人才会将其作为诈骗目标,伺机作案。作案人常选择的对象包括:求人帮忙,轻率行事的;疏于防范,感情用事的;贪图便宜,财迷心窍的;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的;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的;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