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与一河之隔的金国在成熟中走向荼䕷之时,一个新兴的游牧民族正在蒙古草原上兴起。在韩侂胄酝酿北伐的那些年里,孛儿只斤·铁木真已经率领他的部落完成了对东起呼伦贝尔、西到阿尔泰山的广袤疆土的征服。1206年,他在全蒙古大呼拉尔台(部落会议)上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即“大海洋之可汗”。
自1207年起,蒙古开始对称臣于金的西夏发动试探性进攻,并于次年直接攻取了金的昌、桓、抚三州,击破金国30万大军。1214年,蒙古骑兵拿下金之中都(即昔日的燕京),在河北、河东一带如入无人之境。无计可施的金宣宗不得不下令迁都汴京(开封),把昔日的战利品北宋腹地作为最后的战略根据地加以经营。自开禧北伐以来已成惊弓之鸟的南宋君臣,此时终于直起了腰杆。嘉定七年(1214),在朱熹的门徒真德秀建议下,宋宁宗决定停止向金支付每年60万的岁币。
金军在三年后出兵南侵,接连夺取西和州、成州、凤州等地,但在襄阳、枣阳被南宋守军击败。此时成吉思汗正忙于西征,无暇顾及中原之地的变局。但到1226年蒙古大军返回东方之后,立即屠灭了苟延残喘的西夏。此后由于成吉思汗病逝,蒙古各部一度群龙无首,但在1229年的哈拉和林(大斡耳朵)大呼拉尔台上,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被推举为大汗,重新开始了对金的战争。此时的金由于屡遭重创,疆域已经缩小到潼关以西、黄河以南一块极小的版图内。
1232年夏,蒙古大军包围开封,同时向南宋派去使臣,商量合力击灭金国之事。此时的宋人仿佛早已忘却宣和年间海上之盟的往事,再度兴奋了起来。权臣史嵩之振振有词地表态:“徽、钦二帝与列祖列宗所受的屈辱犹在眼前,倘不能抓住此良机,实乃不忠不义之举!”两万宋军迅速北上,与蒙古人一起包围金国行在蔡州,还送给对方30万石军粮。1234年正月,立国120年的金朝在蔡州灭亡,宋蒙两国成为中原最后的逐鹿者。
仿佛旧日重现,金国灭亡之后的南宋,浑然不觉占据华北的蒙古已经成为第一大威胁。相反,为争夺人望,宗室重臣、扬州知事赵范企图利用蒙古军主力北撤之后的战略真空,一举光复河南之地和故都开封。端平二年(1235),20万宋军渡淮河北上,进入昔日的西京洛阳,史称“端平入洛”。但宋人惊讶地发现,经过蒙古铁骑的一轮劫掠,这座繁华的都市已经仅剩300户居民,米粮全无。
入夏之后,蒙古军突然自潼关杀出,进入洛阳的宋军主力一触即溃,双方正式进入准战争状态。不过由于此际蒙古人再度出兵西征,窝阔台又在1241年病逝,南宋尚有几年喘息之机。到1258年春天,成吉思汗之孙蒙哥出任大汗之后,令其弟忽必烈率军出兴元府,绕过宋军重兵把守的襄阳、沿汉水东进;蒙哥本人则南下合州(今重庆合川),沿长江东进,准备与忽必烈在鄂州(今武汉)会师,然后顺流东下、直取临安,彻底灭亡宋朝。
这一回,蒙古人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钉子。“端平入洛”后,南宋深知蒙古人必出兵报复,从1243年起陆续在川东、川东北和川南的山丘上修建了21座要塞,作为阻挡蒙军抵达长江一线的防线。蒙哥的第一记拳头,正打在合川的纵深防御要塞钓鱼城上。1259年初,7万蒙古军齐集钓鱼城下,用云梯、锤车、投石机和炸药猛攻不止,但由于宋军占据制高点,且防线正面极为狭窄,蒙古人并未取得成效。当年入夏后,蒙哥本人在登高查探守军虚实时被宋军的石炮打中,不久即伤重死去。
此时,忽必烈正在猛攻鄂州,闻讯急欲回师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因此他卖了个人情给总领鄂州军务的南宋外戚重臣贾似道,以长江为界、宋朝向蒙古称臣、每年纳岁币40万为条件达成了临时停战协议,随后率师北返。而贾似道对双方议定的条件秘而不宣,反而添油加醋地在宋理宗面前伪造出前线大捷、蒙古军被击退的假情报,一跃成为朝廷最倚重的实权大臣。
钓鱼城下的一炮,意外地为南宋创造了将近20年的喘息时间,但真正利用好这一时间的却是蒙古人。忽必烈在1260年春天的开平呼拉尔台上如愿当选为大汗,随后相继击败阿里不哥等人的叛乱,平定了北方。随后他派谋士郝经出使南宋,去收取此前与贾似道约定好的岁币。后者唯恐牛皮露馅,将郝经软禁在真州军中,秘而不宣。
1267年,忽必烈再度挥师南下,对长江桥头堡襄阳发起了长期围困战。而贾似道依然在新即位的度宗面前粉饰太平,歌舞升平不断。1270年和1271年,蒙古军两次击退增援襄阳的南宋水军;1273年开春前,南宋守将吕文焕眼见事不可为,开城宣布投降。在那之前两年,忽必烈已经将蒙古的国号改为“元”。
蒙古军队利用浮桥横渡长江,攻打宋军(www.daowen.com)
襄阳沦陷之后,蒙古水军沿长江东进已呈势如破竹之势。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终于亲率13万大军抵达芜湖,与伯颜统率的元军主力做最后的决战。在敌军步兵和骑兵的协同冲锋下,7万南宋陆军一触即溃,长江上的2500艘战船亦陷入混乱之中,一天之内就宣告战败。
芜湖之战惨败之后,南宋君臣才获知郝经已经在真州被扣16年的骇人事实,立即将其释放,并将贾似道流放岭南。但忽必烈并无意对临安朝廷的“歉意”表示温情:在两次招降未果之后,伯颜的大军在1276年正月攻入浙江,距临安仅咫尺之遥。当年三月,主持朝政的太皇太后谢氏(宋理宗皇后)向伯颜献上降表,随后与4岁的恭帝赵㬎一起被送往大都。与百年前的徽、钦二帝相比,南宋亡国之君获得的待遇多少有所改善,但作为正统王朝的宋至此已宣告灭亡。
但宋帝国三个世纪的养士传统,终究在最后时刻爆发出了格外耀眼的光芒。临安城破之后,6岁的皇兄益王赵昰和4岁的皇弟信王赵昺在国舅杨亮节保护下从城内逃出,辗转抵达温州。陆秀夫、文天祥等忠臣在此地奉益王为天下兵马都元帅,接着将这个流亡小朝廷迁往福州,在那里正式奉赵是为帝,改元景炎,史称宋端宗。
1276年夏天元军攻入岭南后,端宗一行军民近50万人随枢密副使张世杰乘船入海,企图驶往泉州避难,但被阿拉伯血统的市舶司(海关关长)蒲寿庚所拒,被迫在潮州、东莞一带徘徊竟年。1278年3月,端宗乘坐的御舟在井澳海面被台风打翻,8岁的小皇帝落水后患上重病,于两个月后死在一个无人岛上;群臣遂又拥戴6岁的赵昺为帝,改元祥兴。
率领陆路义军在岭南一带转战的文天祥闻讯赶往潮阳,企图与张世杰等人会合,但在海丰附近被元军击败俘虏。元朝水军统领张弘范将他带到战船之上,驶向与张世杰最后的决战地崖山(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部)海面。巧合而残酷的是,张世杰是出生在易州的北方汉人,其家乡正在宋人曾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境内。
祥兴二年二月六日(1279年3月19日),宋元战争史上最后的战略决战在崖山爆发。张弘范巧布奇兵,利用涨潮之机发动突袭,大破笨重不良于行的宋军战船。左丞相陆秀夫背负7岁的少帝赵昺投海殉国,张世杰率18艘战船勉强突围,企图退往安南再兴义军。四月八日,舰队在今阳江市西南端的海陵岛暂避时遭遇台风袭击,张世杰拒绝登岸自保,独自屹立于船楼之中。“舟遂覆,世杰溺焉,宋亡。”
惨烈而悲壮的崖山之战,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末士人有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认为这标志着汉民族5000年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亡国。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工商业大国、贸易大国、文化强国,在蒙古的铁骑和水军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成为此后历代中国知识分子难以磨灭的惨痛记忆。直到20世纪初近代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之时,中国作家犹常以宋末抵抗运动的故事自况,以振奋人心。
至于那位写下不朽诗篇的文天祥丞相,他在忽必烈的监狱中继续待到了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依旧不肯投降。是月九日,他在柴市刑场就义。人们收敛他的遗体时,在衣带中发现了一首短诗: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