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流传广泛的婴香方:黄庭坚的婴香与陈氏香谱的差异

宋代流传广泛的婴香方:黄庭坚的婴香与陈氏香谱的差异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婴香方是宋代流传广泛的一种和合香配方。宋代香方最初被列入与医方同属之医药除臭、妇女粉泽诸法中。香方是嗅觉评定的落实,黄庭坚所写婴香方,可能意味着对于特定气味的选择与看法。黄庭坚婴香方主香用的是角沉,与《陈氏香谱》的沉水香两者差别何在?两种婴香方最大的差异性在于黄庭坚的婴香方并无梅檀一味。从黄庭坚涂改香药方中数量观之,黄庭坚可能与其他婴香方做了检视,显见是有意识地记录下没有栴檀气味的另一帖婴香配方。

宋代流传广泛的婴香方:黄庭坚的婴香与陈氏香谱的差异

婴香方是宋代流传广泛的一种和合香配方。香方之典籍,可溯至《隋书·艺文志》记载三种香方典籍:“《香方》一卷宋明帝撰。《杂香方》五卷。《龙树菩萨和香法》二卷。”可惜今皆不存。

宋代香方最初被列入与医方同属之医药除臭、妇女粉泽诸法中。宋代各家收集各式香法汇集成谱而独立成书。随着宋人医药发展,对于芳香气味之追求,与药学之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的药方配伍观相合,视合香如合药。所以合香之妙,最重要在于各香之间的合和、窨造、熏修之法均能配合得宜。得一好香方,并不容易,因此颜博文《香史》序说得很透彻:“合和窨造自有佳处,惟深得三昧者,乃尽其妙。”同时也说明宋人的焚香,已经超脱汉魏燔柴炳萧尚气臭的气味取向,或是晋唐时期之熏衣香体风尚,所谓:“不徒为熏洁也,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通神观,而去尤疾焉。”

香方是嗅觉评定的落实,黄庭坚所写婴香方,可能意味着对于特定气味的选择与看法。因此,香药种类、数量上的差异,也说明配方在气味上的不同。除了黄庭坚《药方帖》的婴香配方,宋元之际《陈氏香谱》也有收录《婴香》香方一帖,两者比较如下:

《药方帖》婴香方    《陈氏香谱》婴香方

角沉三两末之      沉水香三两

丁香四钱末之      丁香四钱

治弓甲香一钱末之    治甲香一钱各末之

龙脑七钱别研      龙脑七钱研

麝香三钱别研      麝香三钱(去皮毛研)

香药种类:栴檀香半两(一方无)

做法:右都研匀。入艳(牙)消半两,再研匀。入炼蜜六两,和匀。荫一月取出,丸作鸡头大。右五物相和,令匀入炼白蜜六两去沫,入马牙硝半两,绵滤过,极冷乃和诸香。令稍硬丸如梧子大,置之瓷盒密封,窨半月后用。

两者差异,可以明显看出来。首先来看香方中使用数量最多者,通常是香方中的主香。黄庭坚婴香方主香用的是角沉,与《陈氏香谱》的沉水香两者差别何在?角沉,是海南岛所产沉香(或称沉水香)中最好一种。据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载:“沉香,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今南恩、高、窦等州,惟产生结香。沉之良者,惟在琼崖等州,俗谓之角沉。”又见丁谓《天香传》云:“素闻海南出香至多……琼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www.daowen.com)

自从北宋初年丁谓(966—1037)因流放海南岛而写下《天香传》,建立海南岛产沉香在嗅觉审美上的价值,提出“清远深长”的气味品评标准,相对地影响黄庭坚对于海南沉香的独特喜好,其所创制或喜爱的香方,都只使用海南沉香。一如周去非论述沉水香时便说:“山谷香方率用海南沉香,盖识之耳。”至于海南岛角沉与其他地区沉水香的差异,通过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比较海南沉香与海外番舶沉香,有具体且清楚的说明:

大抵海南香气皆清淑如莲花、梅英、鹅梨、蜜脾之类,焚一博投许,芬蘙弥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烬气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

中州人但用广州舶上、占城、真腊等香,近年又贵丁流眉来者,余试之乃不及海南中下品。舶香往往腥烈,不甚腥者,意味又短,带木性,尾烟必焦。其出海北者,生交址及交人得之海外番舶,而聚于钦州,谓之钦香,质重实多大块,气尤酷烈,不复风味,惟可入药,南人贱之。

换言之,以现今的说法是:以海南岛所产沉香燃之,基本气味应如梅花香、果香般清雅微带甜香,含油量十足,香气幽远耐久,尾香有余味而无焦气。来自中南半岛越南、泰国(占城、真腊、丁流眉)等地贸易而来的沉香,气味短促无余韵,且带有浓烈的腥味;而腥味较淡者,木性仍在,致使尾香出现焦味。或者来自广东高、化二郡所产之香的海北香,虽然质重实大,只可惜燃烧起来,气味酷烈,没有海南岛沉香之清婉气息,只能药用而无法列入品评层次。

两种婴香方最大的差异性在于黄庭坚的婴香方并无梅檀一味。梅檀香或称檀香[2],在宋代香方中沉香与檀香并用,十分常见。随手捡视《陈氏香谱》中的香方歌诀,如华盖香有:“沉檀香附并山麝”;梅蕊香(又名一枝香)香方为:“沉檀一分丁香半”;胜兰香是:“二两乌沉三两檀”;蓝成叔知府韵胜香有:“沉檀为末各一钱”;禁中非烟方是:“脑麝沉檀俱半两”;都是以沉檀并用。单独用沉香者有之,以梅檀香为主,亦非少数。《药方帖》末也提及“略记得如此,候检得册子,或不同,别录去”。

从黄庭坚涂改香药方中数量观之,黄庭坚可能与其他婴香方做了检视,显见是有意识地记录下没有栴檀气味的另一帖婴香配方。至于艳(牙)消与马牙硝,同物异名。见水即消,故作“消”,今作“硝”。

从《药方帖》中,除了谈到甲香的修制外,“末之”“别研”等都是说明合香的制法。合香以匀为首要,故要末之,便于融合;而麝香、乳香一类则另器研末后,众香材方能匀合为一。还有专门说明如何“捣香”的细节,如:香不用罗量,其精粗捣之,使匀。太细则烟不永,太粗则气不和,若水麝、婆律须别器研之。

“婴香”之名出自南朝梁陶弘景(456—536)《真诰》卷一《运象篇》,描绘九华真妃初次降临的情形,提到众真女与侍女的容貌与气味,描述如下:“神女及侍者,颜容莹朗,鲜彻如玉,五香馥芬,如烧香婴气者也。”并于“如烧香婴气者”小字夹注中说明“香婴者,婴香也,出外国”。

婴香或出外国,似不可考。宋人对婴香的起源已经众说纷纭,程泰之(1133—1195)撰《香说》以“汉武内传载:西王母降爇婴香等品”,表明汉代已有此香,汉武帝时迎接西王母降临,熏烧婴香等各香品敬迎。不过程泰之对史书中未记载此香而有所怀疑,认为其非汉代所有:“然疑后人为之,汉武奉仙穷极,宫室帷帐器用之丽,汉史备记不遗,若曾创古来有之香,安得不记?”

另一种婴香起源的说法,脱离神仙故事,而寄托于宋代的海舶香药贸易。据《香谱拾遗》记载,属于国家经营的香药专卖,从岭南运送到杭州都城的途中,运送香药纲的船只不幸翻船,遗失大半香药,官方将剩下的香药混杂和合为婴香,转卖而受到欢迎。不过,因《真诰》被视为道家重要经典,婴香在宋代被视为道家香法代表,屡屡提及,如晁公武以“真诰婴香”称之,或张邦基谓“道家婴香”。

至于婴香之气味,通过以上两种婴香配方观之,黄庭坚的婴香,取气味清远之角沉,又去檀香之气,此方尚淡雅,而非浓烈。如苏轼(1037—1101)所云:“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花之类,沉檀、龙麝皆不用。或以此香遗余,虽诚有思致,然终不如婴香之酷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