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统一国家,这决定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中国文化又是独立起源、传承至今的,其间没有中断,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吴地文化在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使不同籍贯的流水在吴地荟萃,择善而取,不拘流派,不分门户,不求千口一腔,兼收并蓄,融各种文化于一炉,才浪涛升腾,撒出粒粒晶莹的珍珠,结出丰满的硕果。由此可见,在秦汉时期,扬州、镇江亦曾是出入大海之门。

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统一国家,这决定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中国文化又是独立起源、传承至今的,其间没有中断,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只有中国可以这样?这是比所谓的李约瑟难题更难以回答的。我想,这也许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与文脉的定力吧。

广袤无垠的大海,因为有深邃的底蕴,才会有飞驰的情、澎湃的爱;因为有不同籍贯江河力量的聚集,才会敢于与日月对话,同长风交流。

吴地文化在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使不同籍贯的流水在吴地荟萃,择善而取,不拘流派,不分门户,不求千口一腔,兼收并蓄,融各种文化于一炉,才浪涛升腾,撒出粒粒晶莹的珍珠,结出丰满的硕果。正如俞伟超先生所说:“任何文化,只要发展到其活动能力已达到可以比较广泛地同其他文化相接触并相互发生影响的程度,每一个文化内部都不会只有一种属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因素,而且这种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彼此影响,不会只发生一次。”

地理上来看,吴地处于大江大河之中,并向广阔浩瀚的太平洋敞开,它本身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又是一个聚集的地方(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碟形洼地)。早在四五千年前,吴越人就已驾船航行到太平洋西岸的各大岛屿,殷商时期已经自发形成市场的萌芽。(www.daowen.com)

春秋战国时代,在吴国出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器皿。秦汉以后,中国商船主要从扬州宁波泉州、广州等地出发,途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到达波斯湾、红海,乃至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开辟了与西北丝绸之路相比肩的“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2007年由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化厅共同组建的西沙考古工作队对深埋海底的“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进行发掘,出水近万件南宋时期福建与江西景德镇产的陶瓷器,成为江南与周边国家、民族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日本出土中国古镜的地点,仅以汉镜计算,已超过50处。”[41]无论是异域文化的传入,还是海外移民或丝绸、陶瓷制品的输出,吴越地区更多的时候则是开风气之先。[42]尤其是在明嘉靖到万历年间,江南的商品经济繁荣,与同时代世界各国的工商业和技术水平相比,江南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工商业最繁荣的地区。史料证明,早在六七百年前,吴越地区已经走到了人类社会近代化的大门口。

今天,上海是长江下游通向远洋的第一大港。明代早期郑和西洋的庞大船队,从太仓浏河口起航,就已驶向了东南亚海域。远溯唐代,六次航海东渡赴日的鉴真和尚,最后一次是在今天张家港鹿苑镇的黄泗浦搭乘日本遣唐使的海船,成功地东渡赴日的。西汉著名辞赋家枚乘在他的文学作品《七发》中,生动地描述了“广陵海潮”的雄伟奇观,“浩浩皑皑,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清楚地说明西汉时观潮胜地的海口确在“广陵”——今日的扬州。众所周知,扬州对岸的镇江曾名“京口”,金山之巅在六朝时筑有“吞海亭”,而在焦山的半山亭石柱上,至今还留存着“海门吞夜月”的石刻联句。由此可见,在秦汉时期,扬州、镇江亦曾是出入大海之门。

因此,在吴文化的整体中有许多亚文化及次亚文化,即既有本土文化又有海外文化;既有南方百越文化之灵秀,又有西面楚蜀文化之神韵,更有中原齐鲁文化之精髓。不难看出,吴文化将孔子的“一颗爱心”、孟子的“一股正气”、墨子的“一腔热血”,以及韩非子的“一双冷眼”、老(子)庄(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和荀子的“科学的进取心”……融为一体,乃多元互补,自成一家,并时时处在发展、创造、嬗变、更新的流变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