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建设

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建设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亚当·斯密、大卫·休谟等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运动,是英国现代化的起点,也是世界现代化的起点。英国在完成产业革命后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即现代化国家。中国的贡献是三大发达经济体之和的两倍,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39%,在全球首屈一指。“上海中心”这座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超级摩天大楼以其突破云层的非凡高度,成为既是上海又是太湖平原进入创新集聚时代的标志。

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建设

以亚当·斯密、大卫·休谟等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运动,是英国现代化的起点,也是世界现代化的起点。英国在完成产业革命后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即现代化国家。

其实,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世界领先了4 800年,只是近代落伍了。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指出:“中国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中国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土地耕作得最好、人民最勤劳、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37]这里的“最富有”显然是指国家的总财富,可用现代经济学术语GDP来表示。据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教授的研究:170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份额为22.3%,1820年为32.9%,位居世界第一;其间年均增长率为0.85%,位居世界第一。而整个西欧的GDP总额在1700年占世界GDP的份额仅为22.5%,与当时的中国相当;1820年则为23.6%,远远低于中国32.9%的份额。[38]麦迪森特别指出:“19世纪之前,中国比欧洲或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从5世纪到14世纪,它较早发展起来的技术和以精英为基础的统治所创造的收入都要高于欧洲的水平。14世纪以后,虽然欧洲的人均收入慢慢地超过了中国,但是中国的人口增长更快。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39]有关中国与美国的情况可参见下表(见表9-1):

表9-1 中国与美国(1500—1950年)GDP占世界GDP份额演变统计表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20世纪初是中国与美国经济历史的分水岭。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是英国,紧跟其后的是美国、法国……而中国则落伍了。英国学者李约瑟曾问:“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封建专制,重农抑商;封闭禁锢,作法自毙;墨守成规,回天乏术。当然,还有外国侵略。

今天,这个“先鞭”又打回来了,这个“转变”又转回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3.1%,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6.7%,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贡献分别为0.3、0.2和0.1个百分点。中国的贡献是三大发达经济体之和的两倍,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39%,在全球首屈一指。[40]

奇迹为什么一再出现在中国?因为一个没有中断的五千年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结合在一起,必然碰撞出绚丽的火花。哲学家梁漱溟曾说:“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吴地是“耕读文化”,“耕”是谋生存,“读”是谋发展,象征经世致用的实干精神;而“富厚日新”,即富强、厚德、日日更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6年,长三角地区的苏浙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5万亿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潜力的一块热土。而太湖流域又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华彩篇章。

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小港口)发展成国际大都市

人类的文明就像流动的河流,源头的不同、河谷的差异塑造了不同河流沿途的景观。在长江的入海口,上海用智慧、勇气、创新工匠精神,不断攀缘向上,推动了城市垂直化。“上海中心”这座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超级摩天大楼以其突破云层的非凡高度(632米),成为既是上海又是太湖平原进入创新集聚时代的标志。

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认为“六经之旨与当世之务”应该结合,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开创了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优良学风。借天下之势,做脚下之事,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其中最突出的非上海莫属(见图9-5)。

图9-5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上海,是“古吴之裔壤也,然负海枕江,水环山拱”,从一个东南小渔村、小港口逐渐发展成现代国际化的大都市。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的发迹地。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上海,距今7 000年前后绝大部分还被海水淹覆,仅西部局部出露,成为滨海湖沼低地。距今3 000年前至1 700年前,今浦东花木、北蔡、周浦、下沙、航头一线形成北、北西方向断续沙带,和今宝山盛桥、月浦沙带构成一条平行于西部冈身的古海岸线,冈身以东至下沙沙带间的中部地区渐成陆。距今1 700年前至1 000年前,下沙沙带以东至今里护塘故址之间浦东中部、黄浦江以西地区才成陆。距今1 000年前至600年前,西沙带以东为滨海地区,近600年才发育形成浦东(因地处黄浦江东而得名)。

上流下潮的上海,可谓海纳百川。从1008年至1843年,这800多年的历史,使上海处于传统江南文化的边缘地位,即使成为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在中国历史的城市版图上,既非省城都会,也非府衙治所,那个时候的上海人羡慕苏州的繁华、杭州的富足,时不时地自称自己“阿拉是小苏州”而已。从经济地理角度而言,上海实在与素称鱼米之乡的“人间天堂”的苏杭二州有着很大的距离,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自然也谈不上占有一个什么位置。除了传统农业渔业盐业、纺织业外,主要就是靠开放的沿海贸易,“先有青龙港,后有上海浦”,松江是“上海之根”“真正的上海人是松江人”,它的社会构成没有沉重的包袱,市民的民俗与心理构成相对传统型城市来说,有较少传统的束缚,勇于接纳新事物,开放与创新是这座城市打“娘胎”里带来的基因。

经过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艰难打拼,至上海开埠80年后的20世纪20年代,上海城市的体量已经庞大,工业产值约占全国60%以上,金融占到80%左右。据1919年统计,上海工人总数达513 768人,其中产业工人181 485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四分之一。即使在计划经济时代,上海的精良品牌产品、诚信商业道德、有序城市管理,都在全国赢得了高度的信任和美誉。

2015年的上海,改革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4.9%,GDP的含金量不断提升,放射出“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火焰。截至2016年年底,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80家,投资性公司330家,研发中心411家。这些地区总部能级不断提升,亚太区总部达95家,亚洲区总部10家,北亚区总部5家,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加大。2016年,全市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均排名全国省市和计划单列市之首,上缴税金近3 000亿元,同比增长15%。

勇当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奏响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号角。科技部发布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近一半来自上海,其成果占到“半壁江山”,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高水平科技奖项花落上海,呈现出令人目不暇接的创新盛景。2017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又在上海首飞成功。随着国产飞机走向商用,将极大地刺激飞机材料、装备设备、工具的国产化,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www.daowen.com)

目前上海的各类众创空间达450多家,90%由社会资本创办。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相距不到1公里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和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遥相呼应。这两大科学设施,对国内外用户免费开放。不用飞国外,就能用上世界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如于2016年10月创建的宝武集团吴淞口创业园,园区规划面积约5 000亩,目前已有近30家智慧制造、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孵化器。这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专业化孵化器,宝武中央研究院的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储能实验室等技术平台全部向入驻企业开放,还为中小企业创新成果提供中试、应用平台,并激励员工带着他们的发明创造走进创业园,在那里投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连MIT(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也吸引过来了。

如今的上海,人才总量已超过476万人,相比2012年底的不足400万人有了显著增长,其发展已从模仿创新变为制定国际标准。01100301001……在海内外专业人士眼中,这串看似神秘的数字由5层编码构成,依次代表“根及根茎类/贵重药材/三七/春三七/一等品”。这就是由中国专家主导、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2016年春起向全球发布并出版的《中药编码规则》。任何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都将用一个分10层、长达17位的阿拉伯数字,分类表达品种来源、药用部位、品种类别及其规格、炮制方法等。这是世界上首个中医药编码的国际标准,实现了ISO领域中医药国际标准零的突破,为促进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带来了深远影响。

②浙江以人为本,信息经济“先人一步”

浙江省七山二水一分田,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浙江人乐于用“草根”来比喻“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具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有土壤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内在特质。浙江人平实低调,他们崇尚“只做不说,做了也不说”。他们不等不靠上面“指示”,“挖空心思”捕捉商机,“绞尽脑汁”寻找市场空当,迸发出浙江民众创业特有的灵气,亦是其所向披靡的锋芒所在。从“鸡毛换糖”开始原始积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造就了众多的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以民营的力量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和腾飞。

作为全国首个提出打造信息经济大省的省份互联网正推动着浙江的创新发展。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系列互联网企业,让浙江牢牢抓住了“互联网+”的先机。早在2013年12月,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信息经济产业被列为浙江大力发展的七大万亿级产业之首。目前,全省65%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全省列入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百强县和淘宝村的数量分别达41个和62个,居全国第一。

2016年,浙江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11.7%,以信息经济核心的七大万亿产业增加值增长约12%以上。全年生产总值46 485亿元,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 237元和22 866元,增长8.1%和8.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9%。

美丽的杭州,近几年为吸引凤凰来巢,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措施。2015年,杭州人才净流入高达8.9%,排名全国第一。它拥有中国最快的云计算,运用杭州云计算的企业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更多前沿性的技术精彩呈现,包括人工智能、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人、基因测序、生物识别、交通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大安全生态等精彩案例,以及语音识别实时播报大会演讲内容等。阿里云推出的人工智能ET基于阿里云强大的计算能力,正在多个领域不断进化,目前已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数据显示,杭州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半壁江山,使世人看到了前沿技术的魅力,突出了浙江在未来互联网产业分工布局方面的领先优势和全球创新的先进理念,更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力量正在崛起。

“一天等于二十年”,这话一点也不假。该省原来的乌镇很土很闭塞,只剩下一张文化牌——茅盾故居。2010年借着上海世博会,乌镇迎来旅游井喷。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办,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推动了网络创客、网上医院、智慧旅游这些新业态迅猛发展,让这个粉墙黛瓦的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魅力——前沿的科技产业。“乌镇模式”获得了联合国专家好评,正是互联网,给了乌镇联通世界的通道,跨境电商买卖全球。几乎没有人敢想,也没有人可以想到,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在中国正在形成一个标杆,它们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珍珠,散布全国。阿里巴巴创造了3 000万个工作岗位,由鉴于此,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被联合国聘为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年薪一美元,将为世界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谋求更大空间。

③江苏千军万马奔向“创时代”

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很多的能工巧匠、耕织能手和智慧过人的天才。在我国古代的88项发明创造中江苏就有许多,如20世纪50年代在江苏吴江县团结村就曾发现一件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漆绘彩陶杯,该县梅堰遗址还发现两件用金黄、棕红二色漆绘的彩陶器,证明江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髹漆的地区;十步杀一人的发箭兵器——青铜弩机,在苏州黄埭古墓葬群也曾出土过;同样被用于战场的,还有圆周率“奇人”祖冲之于南朝宋代在钟山南坡皇家离宫别馆制造出的指南车;郑和船队所用的“过洋牵星术”(牵星板可判断船舶所在地的地理纬度,以便确定航线)和“海道针经”(我国元明清时期用于导航的航海罗盘),在当时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苏州的“香山帮”匠人还设计建造了紫禁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最突出的优势是实体经济和科教人才。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以“创业创新创优”为载体,以“争先领先率先”为动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当下,在苏南做引领、苏中创特色、苏北闯新路的布局下,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逐步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提升期”的深度转变。按照“从新、从优、从高”的原则,突出“一简一增三个着力”,即最大限度简政放权,千方百计增加创新投入,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强化科研人员创新动力、着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让政府、企业、高校及社会有更多“获得感”,进一步激活了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动力。

201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7.6万亿元,增长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4.5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2.2万美元。全社会研发投入1 985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1万家,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8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工业制造第一大省的江苏,目前正把握全球产业革命大势,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战略目标,从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两线切入,从基于研发的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两头突破,从政策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两端发力,经济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呈现出“老底子”愈加夯实、新动能强劲发展特征,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并率先作为,长三角大湾区的扬子江城市群正在崛起。

有“龙城”之称的常州市,向来就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美誉。该市主动参与全球研发分工,汇聚全球“创新名士”,配置全球创新资源,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最近,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共同主持的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二次会议上,以色列企业家依兰受到点赞。他在常州创办的艾斯瑞工业孵化器,专注于为以色列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服务。中以常州创新园是两国政府首个合作共建园区,目前园区已集聚41家以色列企业,集高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孵化和以色列文化旅游展示推广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以色列中心已开馆运营。中德产业创新中心落户科教城,莱茵河与扬子江的创新基因在此交汇。在太湖西北畔,有着“东方碳谷”之称的产业园,短短几年,就变跟随者为主导者。那里集聚了全国50%的石墨烯企业,创下10个“全球第一”,演绎了研究院托举产业高地的传奇。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主编发表文章说,石墨烯应用领域及产业化方面的发展中心,未来很可能在中国。

江苏最南端的苏州,是全国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所有的县(市)都是中国经济的重镇,均居全国百强县(市)前10名。其法宝正如以色列人所说,“我们没有资源,只有头脑”,相信人比资金设备更重要。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苏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率先“动力切换”,用“四两拨千斤”,以“人才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破解了“阿喀琉斯之踵”。2016年末全市各类人才总量24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9.8万人,高技能人才52.43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2.5万人,比上年增长8.6%。新增国家“千人计划”32人,累计达219人,其中创业类人才120人。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104人,累计达683人。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6件,比上年增加10.1件,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勇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勇当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标杆。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档数控及精密检测凸显产业优势,60米长的“庞大数控”专用于制造我国919大飞机骨架。天准科技公司是中国影像测量仪和三坐标测量机等校准规范及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已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由该公司承接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复合式高精度坐标测量仪器开发和应用”,精度已逼近0.3微米,使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掌握同等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第三个国家。总体来看,苏州的重大技术装备正在从跟随发展走向创新引领,从低端的“物美价廉”迈向“质优价高”的高端发展之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孕育成长。地处太湖边的苏州亨通集团,通过原点创新攻克了“光棒技术”,于2016年12月,一举捧回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中国工业大奖,成为全国光电通信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同时,也标志着亨通在光通信、智能电网等领域已代表中国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标杆。

伴随国际共运“莫斯科时间”的逝去,历史走入了“北京时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吴中大地乘风应势,抓住机遇,握指成拳,自主创新,跃上了发展的新平台。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在国家首批28家“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中,长三角就有7个(上海市杨浦区、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集团、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仅将会更多,而且会燃成燎原之势——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吸引各方参与,必将产生更多“顶天立地”的科技突破,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春芽知时节,竞相迸土出;“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近者悦,远者来”,吴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必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