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这一思想有着非常丰厚的“人本”底蕴。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最可宝贵的东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1]邓小平同志考虑问题以及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是看“人民拥不拥护”“人民高不高兴”“人民答不答应”。他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为了冲破禁锢人的精神枷锁,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他说:“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2]质言之,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利民、裕民、养民、惠民”是我们一切政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先吴古国,由于南方暑湿,近夏瘅热,暴露水居,蝮蛇蠚生,疾疠多作,故地广人稀。[3]据考,在汉武帝以前,江南地区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3人左右[4],人口分布密度甚为疏落。由于缺乏足够的劳力,大部分土地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但吴地人民深爱这片沃土,勤劳勇敢,“断发文身”,“率依阻山泽”[5],就连巫咸在殷商做了丞相也念念不忘,回到了故土。“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6]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记有:“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7]可见,吴地人自古好善乐施,有崇拜名士高人之风,从不排外。支道林(本名支遁)为人好学并喜爱养畜,常与王羲之晤面,知名度很高。他到吴中在支硎山辟道场,举办“八关斋”(即持不杀生、不盗窃等八戒)仪式等活动,都得到吴中人士的支持与配合。支道林曾骑白马在南峰山北休憩,后来吴人就把那里叫白马涧;又曾牵马到城中桥下饮水,吴人又把那里叫饮马桥,并沿称至今。致使各方能人尽皆奔吴,如泰伯、仲雍从中原地区来,伍子胥从楚国来,孙武从齐国来……(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