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吴文化:坚毅内敛,武文兼修

吴文化:坚毅内敛,武文兼修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中国的众多名人皆文武兼备。尚武精神曾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闪光的部分,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成为国学之源。先贤相望,士风因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至今令国人景仰。在这涅槃与重生过程中,吴中大地有着极为生动而鲜活的“文武”画境。

吴文化:坚毅内敛,武文兼修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翻开历史,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文化从源头开始,开天辟地,尚武精神就渗透在民族的根基之中。《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尚武”的最佳注释。“天”,是自然的运动,刚健强劲;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发愤图强,自立自尊,永不停息。

孔子提倡六艺,佩剑而行。汉朝发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振聋发聩之言。名成八阵图的诸葛亮文能安邦、武可定国,开创“出将入相”的典范。李白是诗仙亦是剑客游侠,名震中外。可见,中国的众多名人文武兼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士可杀不可辱”的弘道精神,“朝闻道,夕死可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殉道精神,无人不晓。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为此,他于1903年3月至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论尚武》一系列鼓舞国民精神的激扬文字,“然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蛮之武力。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尚武”精神必不可少。陶寺遗址考古新发现:尧舜禅让可能是假传的,尧时即充满暴力。尚武精神曾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闪光的部分,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成为国学之源。先贤相望,士风因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至今令国人景仰。(www.daowen.com)

老子曰“善为士者,不武”,意思是高明勇士不会武断而鲁莽行事。“武”字拆开来,就是“止戈”,化干戈为玉帛,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开始到17世纪中叶,古人们持续2 000多年,先后修建了总长超过2.1万公里的长城,代表着中国久远的守望家园、守护和平与和平相处的战略文化。吴人和平、温柔,犹如一朵绽开的棉桃,外观柔软雪白,内里却有坚硬的骨架支撑;又犹如春寒料峭中的蜡梅花,散发出阵阵清香,那是经过严寒战斗的洗礼。

一阴一阳为之道。文和武,一张一弛。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1911年10月,辛亥革命使用和平手段让清朝廷退位,2 000多年来首次实现了权力的和平交接,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并不失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随着时势环境的变化,吴地人从渔猎文化到农耕文化、工业文明、互联网时代,由好勇斗狠、粗犷豪迈、剽悍勇猛,到尚武崇文,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风云际会皆波澜壮阔,无不蒸腾着吴文化精神的涅槃与重生。在这涅槃与重生过程中,吴中大地有着极为生动而鲜活的“文武”画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