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出现了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与此相应的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器物制造得到飞速发展。当时全国的木匠属苏州最好,而在中华农业文明体系里,木匠是所有行业中的领军者,它带动了石匠、泥瓦匠、花匠、铁匠等各种行业,所以苏州及其太湖地区就成了器物制造中心、贸易中心与运输中心。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实践出真知,器物之中寓文明。每当我们看到那些简约的明式家具,会忍不住惊叹其流畅的线条、简洁的造型、儒雅的风韵以及清朗的人文气质。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所体现的是“高逸”“遁纯”“典雅”的文人气息和艺术风格
道光年间《苏州府志》载:“吴中人才之盛,实甲天下,至于百工技艺之巧,亦他处所不及。”由此辐射开来,江南各地名人高匠传扬四方。社会财富的聚集,刺激了经济繁荣,也推动了奢靡之风的盛行。无论富贵贫贱、在城在乡,男人一般着轻裘,女人大多着锦绣。价格越贵,买的人越多。当时的婚嫁习俗、家庭摆设,对家具提出的要求很高,既要贵重,又求精工,于是花梨、紫檀、乌木、杞梓木等优质硬木纷纷登场,其制作技艺极其讲究,要经过设计、木工、雕刻、漆工等几十道工序。
明式家具,又称“文人家具”。那时的唐寅、李渔等文人骚客,对他们而言,江山是不想指点的,社稷是无关痛痒的,诗书笔墨都操练了半辈子,此刻不大展拳脚,更待何时?
园林的隽秀空灵,那是他们留下的气息,家具的风格当然要与之匹配。由此,文震亨对于家具的观点是这样的:“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于是苏州在当时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有名气的时尚之都。出自苏州的新奇创意叫“苏意”、新鲜式样叫“苏样”。民间就有“破虽破,苏州货”,以至于“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王士性《广绎志》)。还有什么“苏气”(泛指苏州人文雅,打扮亦比较漂亮)等等,构成了时尚产品设计、制造、推广、销售乃至话语权的完整、成熟、比较先进的产业链条,而明式家具就是其中之一。
明式家具以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细、风格简约为主要特点,是中华民族家具文化的代表。它简练的线条具有重要的装饰意义,却又不使人觉得是刻意之饰。即使有花纹图案的家具,也善于提炼,恰如王世襄先生所赞赏的:“精于取舍,有概括之功,无刻画之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超出其物质使用的功能满足,而演变成符号化物品中所蕴含的意义消费,既有符号学、人文价值,又有产品语意等,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善美、不懈创新探索的精神。欲知其奥秘,角落里面藏秘密,细微之处最有文化味。
正宗的明式家具,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不论大小,没有一滴胶水,没有一颗钉子,以精密巧妙的榫卯技艺结合部件,使家具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它能够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榫卯是藏在红木家具里的秘诀。二是线条弧度与人体结构相适应,人坐上去不仅舒适,还能有助于纠正身姿坐态。据专家介绍,坐在酸枝木制成的椅子上,因散热性和透气性俱佳,其微微沁出的香味还能提神,对腰椎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睡在用紫檀木做成的床上,因该木为“木中之金”,可散发对人体有益的“木氧”,人就不害怕蚊虫叮咬,且有调节气血、安神醒脑、养颜驻颜的作用;用鸡翅木做餐桌餐具,因该木在热水的刺激下会挥发出一种自然的香气,这种香气亦有提神的效果,又因它本身柔韧、不怕水、不生虫,做茶具颇受欢迎。故消费者推崇,收藏者趋之若鹜。
据苏州红木雕刻厂总设计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许建平介绍说,明式家具的基础其实从宋代就开始了。离苏州不远的太湖东山、西山,那里盛产榉木。以前那里到处是两人合抱的榉木,孕育了一代制木匠人。当时离东山几十里的香山建筑工艺也已经形成规模,这就是建筑史上重要的“香山帮”。用木因材施制,有大木、小木之分,大木做建筑,小木做家具,就这样互补互借,逐渐形成家具的制作规模。明代主要是使家具的力点、用材各方面更趋合理化,结构更精美,造型更舒服。他说:“我在给学生们上课时,常提到撒切尔夫人的那句话‘英国可以没有首相,但不能没有创意’。”明式家具有艺术的基调,那是因为有文人的参与。
苏州地区的文人常常不以大众的审美标准为标准,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他们有的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设计图纸,交由工匠制作;有的监督指导工匠依照自己的想法制作,有的甚至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家具;还有的通过品评、鉴赏、收藏、使用等各种方式对家具的设计和制作产生影响。
文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熏陶和影响了家具的形态和气质,极大地丰富了明代家具的审美层次,并赋予其高雅的情调和深厚的素养。史称工艺品“出俗工之手,则贱技贱业也;出文人之手则腾贵”,这正是明式家具与历代家具不同的关键所在,它是在文人的指导下完成的,设计中体现着浓厚的文人气质,使得明式家具有着“文人家具”和“艺术家具”的美称,这是它有别于其他家具形式的显著特征。究其原因:一是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苏州雄厚的经济基础,三是文人的积极参与,四是书画艺术的浸润。(www.daowen.com)
明式家具有文人的积极参与,这就注定会赋予家具诗情画意的意境和表现力。与文人朝夕相伴的笔墨纸砚也必然会与家具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文人将自己的古雅之气通过家具这个载体予以表达和体现。我们从书法作品中可窥见一斑,其一笔一画之精辟成为后人效仿的标准,细看明式家具上的许多部件造型都清晰无误地印证着这一点。
请君注意观察: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行笔,生宣纸吸水性强但略泅水,行笔之中笔画交结处往往有墨迹涸开,使局部增大了笔画宽度成为结点给人以力量感,笔画交结夹角端部呈微小弧形,而不是尖角,给人以刚中带柔的美感。字体苍润丰满,这正是中国宣纸笔墨相融的魅力所在。这些神韵被文人生动地表现在明式家具上,他们原创性的作品,给人以典雅脱俗的神韵(见图5-20)。
图5-20 明式家具的文化元素
据曹昭《格古要论》载:洪武初,抄没苏人沈万三家条凳、桌椅,螺钿、剔红最妙。其中的“螺钿”,泛指产于江河、湖海中的贝类。因色彩鲜艳,又名“七彩螺钿”“夜光贝”等,它是中国最昂贵、最耗工的艺术品之一。以一件明式螺钿香几的制作工艺为例,首先要选料,大多为楠木、香樟木等体轻、不易开裂的木材,有的也用酸枝、紫檀等硬木,在上面涂胶、抹灰,并在胶上粘麻布,麻布上面再抹灰、打平,灰上再涂抹黑漆,绘上图案,并把螺钿片按照图案进行剪裁,粘在漆面之上,之后在螺壳之上用针、刀刻画出更加细腻的图案。它精致生动,夜间会散发出莹润光芒,但因工艺太过繁复,有的工匠甚至为此视力衰弱以致失明,这在扬州、苏州一带常有之,可见其工艺要求极高。嵌螺钿的图案纹饰除了明代已有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外,还有画意深远、寓意吉祥的图案,如“竹报平安”“瓜蝶绵绵”“寿山福海”等。
大美无边,从一点一滴做起。原汁原味的明式家具传遍世界,让世界闻香而知中国。这个“香”来自原创!原创是创作的基本品格,它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真正历史留痕成为经典而被后人不断学习、不断揣摩,甚至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终成原创。失去了原创,创作的生命和价值就失去了大半。
2012年,第51届米兰国际家具展,中国家具行业的代表——山东曲美家具集团公司等首次以参展商的身份莅临展会,50多位中国设计师的80件椅子作品,集体亮相。这是米兰国际家具展51年以来,中国家具企业第一次以展示者的姿态出现——一个为“坐下来”的主题——当代中国设计名家吕永中在米兰家具展上呈献的“苏州扶手椅”——借鉴中国明代圈椅的圆满结构,结合网状结构力学,椅背处融入苏州窗棂、小桥的设计,整体看起来轻柔大气,在苏州园林的意境中,品味吟唱评弹的江南风情。它呼吁人们坐下来,歇一歇、想一想,给米兰家具展带来了一股中国风,一炮打响,令世人无不刮目相看。
明式家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原创设计之美,而靠抄袭、跟风、模仿是没有出息的,也是难以生存的。在苏州的红木家具市场上,许多文人雅士醉心明式家具,常常不惜重金购买。这么多人的痴迷是有缘由的。因古代文人素有“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至质至美”的美学传统,明式家具的纯朴古雅、“天然去雕饰”、强调天然材质的气韵生动,正合古今文人的审美取向。再说,明式家具比例尺寸合度。它的空间尺寸,都经反复推敲,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不论是部件断面、局部图案,还是整体造型,明式家具都呈圆浑柔润状态。它“惜木如金”,能工巧匠在落木用料时十分用心,精心套用,连很小的木片都能尽其用,而且还恰到好处,在起到稳固作用的同时,显现出明式家具优雅的光芒。
如今明式家具已超出了家具的范畴,成为较为昂贵的艺术品。它的美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立体化、超时空的。著名文物专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曾说:“明及清前期的家具陈置在我国传统的建筑中最为适宜,自不待言,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见到几处非常现代化的欧美住宅,陈设着明代家具,竟也十分协调。为什么明式家具和现代生活这样合拍呢?不难设想,正是由于西方现代生活所追求的简练明快的格调在本质上和明式家具具有相同之处的缘故。”用西方研究人士的话来说,“依现代美学观点,它们极致的艺术性、手工、设计、造型及多样变化的款式至今深深地震撼着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