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读黑泽明:日本传统戏剧的叙事方式

解读黑泽明:日本传统戏剧的叙事方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同昆曲、京剧之于中国戏曲,能与歌舞伎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传统戏剧形式。2001年,能与中国的昆曲、印度的梵剧等19项民族艺术一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古老的官方艺术“能”相比,歌舞伎不仅产生较晚,而且更具有平民性。歌舞伎与能的古朴截然不同,它的色彩绚丽浓艳,给人以豪华虚幻之感,题材既有贵族武士的传奇也有平民百姓的生活。

如同昆曲京剧之于中国戏曲,能与歌舞伎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传统戏剧形式。其中,“能”是在中国古代百戏、散乐的影响下,由“猿乐”、“田乐”发展而来的。从日本南北朝时代至室町时代初期(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中叶)的100年间,能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观阿弥(1333—1384)、世阿弥(1363—1443)、禅竹(1405—1470?)这样一批开宗立派的艺术家,奠定了能的美学和表演理论,而且能还得到了当权武士阶层的青睐与培植。在江户时代(1603—1868),能在幕府的庇护下,逐渐成为一种官方艺术。明治维新以后,西风东渐,能作为古典的艺术形式曾一度衰落,但在皇族及各界人士的倡导和援助下,能得以复生,并获得了政府的保护。2001年,能与中国的昆曲、印度的梵剧等19项民族艺术一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能的题材多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不追求复杂的情节变化,着重通过歌舞来抒发情感,风格古雅凝重,往往具有深远的宗教意味。根据内容构成,能可以分为“梦幻能”、“现在能”两大类,而按照演出顺序又可以分为“神能”、“修罗能”、“假发能”、“杂能”、“鬼能”等五种。由于能的内容和基调过于沉郁压抑,因此在几出能剧目中间还要加演一种短小诙谐的喜剧——狂言,这种短小喜剧兴起于民间,多描写地主与奴仆、鬼神与人、僧侣与施主、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矛盾,善于讽刺嘲笑,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与古老的官方艺术“能”相比,歌舞伎不仅产生较晚,而且更具有平民性。歌舞伎起源于江户时代(1604—1868)初期,创始人是在岛根县出云大社从事奏乐、祈祷等工作的巫女阿国,后来逐渐发展成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戏剧形式。歌舞伎与能的古朴截然不同,它的色彩绚丽浓艳,给人以豪华虚幻之感,题材既有贵族武士的传奇也有平民百姓的生活。(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