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在自己六十余年的电影生涯中获得了三十多个著名奖项,作为亚洲和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创作影响了亚洲几代电影人和以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等为代表的西方著名导演,甚至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品也从黑泽明那里吸收了某些叙事方法。
被称为波兰电影之父的著名导演瓦伊达[11],在谈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时说:“黑泽明对我的影响是无以伦比的,对我们波兰的电影人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老师’。不仅对于我这一代,他的影响力也波及年轻一代电影人。毫无疑问,他是现代世界三大巨匠之一。我们从黑泽明电影中获得的感动,是一种激情与抒情相结合的情感。”[12]
曾执导《教父》、《现代启示录》等影片的美国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说:“我希望拍摄能够促使看过电影的人发生某些改变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非常喜欢黑泽明,他是一个有意识地传达出成熟的人性和情感的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他的作品在技术的层面,同样是卓越的、稳固的。我希望拍出像黑泽明那样的作品。”[13]
美国在1960年买入《七武士》的版权,导演约翰·斯特奇斯将其重拍成美国式西部片《七侠荡寇志》,后来这个故事又被拍成电视剧,在美国电视台长期上演。20世纪90年代,这部作品再次被重拍。在黑泽明的《保镖》影响下,意大利导演瑟吉欧·莱昂内拍摄了三部意大利式西部片,法国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了影片《独行杀手》。香港导演吴宇森又在《独行杀手》的启发下,拍摄了《喋血双雄》等影片。乔治·卢卡斯松散地挪用《暗堡里的三恶人》的情节拍成《星球大战》,而他本人也承认自己在《星球大战》的人物设置上吸收了黑泽明的创意。
虽然黑泽明作品在中国最早上映的时间已无法考证,但从一些第五代导演的回忆中可以发现,他们是在初入电影学院校门的时候,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看到黑泽明的作品。通常所说的第五代导演指的是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文革后第一批进入电影学院学习,后来成为中国电影领军人物的一批导演,欧洲战后电影和黑泽明的创作理念对他们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不仅学习了黑泽明对镜头和色彩的运用,甚至还学习了他对题材的选择和对民族艺术的偏爱。
与第五代电影导演长期合作,创作过《活着》、《霸王别姬》、《秦颂》等影片剧本的著名编剧芦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的艺术创作受黑泽明影响最大,他说:“《七武士》、《保镖》等剧作我都精心研究过,他(黑泽明)是把历史文化和电影艺术形态结合得非常完美的一个人,我的不少创作应该说受到他很多的影响。”[14]
张艺谋的话验证了芦苇的说法,“在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前,我对电影这门艺术一无所知。……一年后我第一次看到了黑泽明的电影,是《罗生门》。我一下子被它迷住了。几年后,……我坐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亲眼目睹了黑泽明接受终身成就奖。他受到了东西方人民的热爱和崇敬。我从未和他相遇,尽管曾经有过一次机会。有一次,我去东京办事,一位日本友人建议我去见见黑泽明。我不敢去。无论如何,他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大师。在电影的王国里,我那时不过是个小人物。”[15]
2008年,陈凯歌在东京获得“黑泽明奖”,谈及自己获奖的心情,他说:“黑泽明不仅象征了日本电影的一个时代,同时对中国的一代导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我而言,黑泽明导演凭借《罗生门》蜚声世界的时候我还没出生;他在拍摄《德尔·苏扎拉》的时候,我刚刚进入电影学院;而在他拍摄《乱》的时候,我刚完成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黑泽明导演是对我们这代中国导演产生最大影响的导演之一,黑泽明的作品也是我学习的范本。……我们这一代学电影的学生,对于他的作品可谓如数家珍,即使是像《电车声》这样的电影,都相当熟悉。我佩服他能够在电影中勇敢地将人性的一面或是两面性真实地展现出来。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仁慈、怜悯、悲伤的人。我能获得这个奖项,就是要在电影世界中承接黑泽明的精神世界,在电影中拍我们所相信的世界。”[16]
应该说,选择张艺谋、陈凯歌与黑泽明进行比较是比较恰当的,他们的影片在内容、形式以及艺术追求上都体现出接受黑泽明影响的痕迹。《英雄》、《无极》、《我的父亲母亲》明显借鉴了《罗生门》、《蜘蛛巢城》与《活着》的叙事方式,《千里走单骑》、《霸王别姬》、《梅兰芳》与《蜘蛛巢城》同样体现出对民族传统艺术元素的使用,而《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影片,也鲜明地表现出与《影子武士》、《乱》等相同的艺术追求——拍摄史诗巨片。在中国其他导演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黑泽明的影响,何平执导的《双旗镇刀客》在很多镜头的处理和场面调度上与黑泽明的《七武士》、《保镖》如出一辙,而《天地英雄》的故事情节则与《暗堡里的三恶人》非常相似。冯小刚效法黑泽明改编《麦克白》的手法来改编莎士比亚的作品,将《哈姆雷特》改编为《夜宴》。何平的借鉴多是在形式和技巧的层面,而冯小刚与其他几位导演在艺术上的差距还比较大,因此本书间或引用他们二人的作品,但不会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注释】
[2]Mitsuhiro Yoshimoto,Kurosawa:Film Studies and Japanese Cinema,Duke University Press,2000。
[3]James Goodwin,Akira Kurosawa and Intertextual Cinema,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3。
[4]Stephen Prince,The Warrior’s Camer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www.daowen.com)
[5]Lars-Martin Sorensen,Censorship of Japanese Films During the U.S.Occupation of Japan:The Cases of Yasujiro Ozu and Akira Kurosawa,Edwin Mellen Press,2009。
[6]郑树森.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第12页。
[7]郑树森.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第18页。
[8](日)黑泽明.蛤蟆的油——黑泽明自传.李正伦译.海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2006,第一章。
[9]默片时代,辨士在电影放映过程中以旁白方式对影片进行解说。
[10]三船敏郎(1920—1997),日本著名演员,主演了黑泽明的十四部作品。
[11]安杰伊·瓦依达,波兰著名导演,曾获得第72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下水道》、《钻石与灰烬》、《大理石人》、《波兰铁人》、《福地》等。
[12]转引自都築政昭.黒澤明(下):その作品研究.東京:インタナル出版部.1976,第325页。
[13]转引自都築政昭.黒澤明(下):その作品研究.東京:インタナル出版部.1976,第326页。
[14]见《陕西日报》2003-08-22。
[15]见《南方周末》1999-9-13
[16]见《烟台日报》2008-10-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