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石竹山景区:1436级台阶,旅游缆车,美丽风景尽收眼底

石竹山景区:1436级台阶,旅游缆车,美丽风景尽收眼底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石竹山的山门到石竹寺共有1436级台阶。现在石竹山风景区已列入省级风景区,新建的慈航宫已耸立于山巅,并将在原址重建文昌阁,石竹寺宾馆亦利用寺西景区投建。石竹山旅游缆车是由永升(福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庆辉先生独资兴建的旅游索道,给中外游客游览“石竹寺”时免登1436级台阶提供了舒适、安全的旅游条件。登石竹山,倚栏俯瞰石竹湖,平添胜景。隔湖的鲤山之颠,矗立着明代的紫云宝塔,巍然与石竹山南北呼应。

石竹山景区:1436级台阶,旅游缆车,美丽风景尽收眼底

位于福清融城西10公里。素有雅胜鼓山之誉。它兀立于龙江中游,主峰海拔534米,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山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将会得到不同的意境和情趣。从远处看,全山如浣纱女娇媚地依偎在东张水库北侧。若从水库南面远眺,整座山及倒影则似翠绿的菱形玉扇,使人感到有“玉扇倒悬东海天”之意境。如果泛舟登鲤鱼岛,取高远仰视的角度,可见布列山上的九仙观、玉皇殿、文昌阁、观音堂及宾客楼,与悬崖峭壁融为一体,幻化出西藏布达拉宫的意象。

石竹寺,又称为九仙阁,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整座寺庙坐落在半山腰的悬崖峭壁之上。从山脚仰望,宛如空中楼阁,寺周怪石嶙峋,绿竹猗猗,故名石竹寺。寺内主要殿堂有仙君楼、玉皇殿、文昌阁、土地庙、观音堂、伽蓝殿等。从石竹山的山门到石竹寺共有1436级台阶。石竹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道教为主,道释儒三教长期共存、和睦相处;二是民间梦文化活动历久不衰。传说只要心诚意善,在寺中的九仙楼上住一宿,做个好梦,心中夙愿便能实现,且“春祈石竹梦,冬求九鲤签”,所以春季和冬季到石竹山祈梦抽签的人川流不息。宋代理学家朱熹、明代宰相叶向高、爱国将领戚继光等均曾到此讲学或游览。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清末皇太傅陈宝琛等人也都在这里留下足迹。徐霞客在游石竹日记中,记他一路上山,“蹬路曲折,木石阴翳,虬枝老藤,磐结危石欹崖上”。写半山亭是“突踞危石,拔迥凌虚”,写九仙阁“倚山凌空,可徙倚凭眺,阁后五六峭峰离六,高皆数丈……松偃藤延,纵目成胜”。石竹山的著名胜景有128处,有龟蛇石、小蓬菜、三重檐、青龙洞、通天洞、一线天、仙桥、紫云塔等,寺西有一座亭亭玉立的龙女岩,与其相邻的是九鲤仙醉卧岩,一条长丈许,宽尺余的石条横架其间,这就是石竹山胜景之一“天桥”,在桥下仰望便是一线天。在奇岩怪石中,尤以狮嘴岩形象最为生动险绝,此外还有一岩,模样奇特,令当年徐霞客称奇叫绝,称它为“飞来石”。

这些景点多数与动人的神话相联系。山间还保留自宋淳化年间的摩崖题刻20余段。

现在石竹山风景区已列入省级风景区,新建的慈航宫已耸立于山巅,并将在原址重建文昌阁,石竹寺宾馆亦利用寺西景区投建。

石竹山旅游缆车是由永升(福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庆辉先生独资兴建的旅游索道,给中外游客游览“石竹寺”时免登1436级台阶提供了舒适、安全的旅游条件。索道全长488米,速度1.1米/秒,8分钟直达石竹寺。乘坐在造型别致的吊篮上,更有一番腾云驾雾、别开生面的感觉。

登石竹山,倚栏俯瞰石竹湖,平添胜景。湖区水面15平方公里,蓄水量1.85亿立方米,具有灌溉、防洪、发电、养殖、游览、水上运动等多种功能。1988年6月,中国福建国际龙舟邀请赛即在这个秀丽的人工湖上挥桨竞渡。湖中有个林木葱茏、水禽翔集的小岛,酷似巨鲤卧波,十分可爱,称“鲤鱼岛”。隔湖的鲤山之颠,矗立着明代的紫云宝塔,巍然与石竹山南北呼应。

位于福清融城东10公里的海口镇。海口周围土地平坦,惟独此山怪石突起,迭成千姿百态的岩洞,吸引着无数游人。岩分前后两部分,前岩始辟于北宋年间。宋宣和四年(1122年)因乐居士在山南开辟景物,并创建了瑞岩寺,佛殿梵宫依山而筑,面对海口。

寺中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仙君楼等。后岩是福清元代雕刻家吕伯恭等元至正元年(1341年),依岩石自然状貌,雕刻的一尊巨大的的弥勒石佛,高6.4米,宽8.9米,厚8米。石佛盘腿跌坐,袒胸露腹,双耳垂肩,左手捻珠,右手抚腹,两眼平视,笑容可掬,线条流畅,形象生动逼真。腰间还刻有3尊神情各异的小罗汉。吕伯恭所刻石佛之大和雕工之精,都不亚于泉州清源山的太上老君像,是福建最大石雕佛像,被誉为“江南第一佛”。1985年10月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上建有报恩寺。明嘉靖间,倭乱已经平定,戚继光利用疆事之隙,发动军士开辟大洞天、宜睡洞、归云洞诸景,把游览范围扩大1倍以上。他把山南山北新开辟的景物寓意命名为:蓬菜峰、醉仙岩、醒心泉、双龙洞、归云洞、冲虚洞、振衣台、望阙台等等,还更改一些不贴切的景物名称。如把自在门改为穿云洞,把山光水色亭改为皆醉亭,又在亭后命名一石为独醒石。在望阙台旁,刻有他所赋的诗:“万里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乘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诗中表达了他驰骋沙场、勤劳国事的耿耿忠心。此外,戚继光还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九月,写了一篇《瑞岩开山记略》,立碑于弥勒像左,还撰有《瑞岩寺新洞碑》文,称这里有37洞天胜景,并记述他在弥勒岩旁设宴庆功的盛况

瑞岩上著名景物还有佛窟岩、天章岩、桃花洞等,都是古人精心开辟出来的。

弥勒佛像传说弥勒石佛又叫“仁佛”。传说,在扩建瑞岩寺时,弥勒佛祖变作一个肥胖木匠,混杂在诸工匠中劳作。竣工之日,主持修寺的吕伯恭想雕一石佛以志纪念,众石匠见胖木匠笑呵呵乐哈哈的,十分有趣,便以他为模型,利用天然巨石琢下了一尊石像,谁想就在石像落成之时,那胖木匠竟立时化成一楼青烟腾空而去……

在福厦公路60公里处,福清市渔溪镇梧瑞村西北面。海拔900多米,景区面积23平方公里,因旧时山上多产黄檗得名。主要旅游景点有五岭(马鞍岭、铁灶岭、吉祥岭、宫后岭、绛节岭)、七石(三山石、飞来石、钓台石、屏石、鼓石、盘陀石、界石)、十五峰(大帽峰、小帽峰、狮子峰、佛座峰、报雨峰、紫薇峰、香炉峰、罗汉峰、钵盂峰、天柱峰、五云峰、吉祥峰、屏障峰、宝峰、绛节峰)。宋代蔡襄、朱熹、刘克庄和明代叶向高、黄道周等在此留下游踪。

万福寺坐落在黄檗山主峰绛节岭下的万福寺,是国务院公布的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为日本佛教黄檗宗的祖庭。该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初名般若堂,后德宗赐额“建德禅寺”。明嘉靖年间毁于倭乱,后渐次修复。明万历年间,神宗赐额“万福禅寺”。

明崇祯年间重修,扩建钟鼓楼、藏经阁、斋堂、库房、云厨等,寺内僧众超千人,使之成为当时福建佛教的中心之一。1949年再次毁于火。现仅存法堂、塔各一座。法堂为明代遗存,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全宽21米,深11.7米。柱础系唐代石雕;穿斗式木构架,斗拱、歇山顶,均保留明代建筑风格。万福禅寺高僧辈出,正干、希运、懒庵、鸿休、德庵、真净等均见《福建通志·高僧传》。明末清初隐元更名闻遐迩。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隐元应日本长崎县崇福、兴福诸寺邀请,带领弟子30人东渡日本,传播中国佛教文化。5年后在日本京都东南郊风景区——宇治,建造仿黄檗山万福寺的大寺院,亦名“黄檗山万福寺”,成为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发源地,至今日本属黄檗宗的寺院达500多座,隐元禅师成了日本黄檗宗的开山鼻祖。多次被日本天皇赠以“国师”、“太师”称号。隐元把中国的建筑、雕塑书法、印刷、医药、音乐等传入日本,被誉为“黄檗文化”。1973年,日本为纪念隐元逝世300周年,专门出版《黄檗文化》一书。日本现有黄檗宗寺院和传教所450多座,信徒35万人。

1979年以来,日本黄檗宗信徒多次组团来福清黄檗山拜塔谒祖。1992年,还专程将身披大红袈裟的隐元塑像送来祖寺。

灵石山位于东张镇的三星村内,。灵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优美的风景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闻名遐迩。著名的有三峰、九叠峰、留雪峰、报雨峰,其中尤以九叠峰挺拔,峻峭,势若插天;还有报雨峰,山巅有石,当地人以峰鸣为雨候,“久晴鸣必雨,久雨鸣必晴”。

山中有灵石寺,座落于万绿丛中,始建于唐,初为草庵,后由唐懿宗赐额“灵石俱胝院”。明万历四十年,高僧性麟大举募修,规模乃大,它依山建造,以山为门,大雄宝殿为轴,布局严谨,气势壮观。该寺现全部由尼姑管理,堪称一奇。

灵石山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动植物品种丰富,可谓天然生物博馆。(www.daowen.com)

位于福清市沙埔镇东南部的目屿岛和江阴镇的球尾沙滩,自然条件优越,是海上旅游走廊的理想地带。

目屿岛和球尾沙滩,隔水相望,相距10公里,位置优越,外贸海轮可从球尾沙滩与目屿岛之间通行。

目屿岛风光独秀,海天一色,四周礁石突兀,岛上象形石争奇,植被良好,水产品丰富,水源充足,拥有优良沙滩多处,最长的约500米,是个不可多得的自然景区。

球尾沙滩,天风海涛,碧波万倾,退潮时沙滩宽度达120米以上,总面积在0.52平方公里以上,可容数千人游泳休憩。从球尾至目屿岛,沿途还有莲蓬海滩、小麦岛、东壁岛等天成海景,是福清南部的海上旅游走廊。福清市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清西北部、东张镇境内。这里的山川地貌景观与河南登封嵩山十分相似,南少林寺院遗址座落与北少林寺相似,同为莲花宝地,九莲山环峙。景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全区植被覆盖率达98%。

嵩山周围山林中珍奇野生动物频频出没,成群的猕猴时常出没于五老峰一带。自1995年,我国考古专家在福清嵩山风景名胜区内发现了南少林寺遗址以来,经发掘考证,遗址面积达5000平方米,寺院建于唐宋时期,属佛教寺院建筑,其布局依山体走向,沿阶地进行设计建造,工艺精细。同时,发掘出大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陶器、瓷器钱币和以及刻有少林字样的石臼石磨等生活用具及其它文物;并在寺院周围发现4条当年对外交通古道和10多座古桥。经国家级考古专家考证,该遗址即为历史上传说的闽中南少林寺。1994年,经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批准,福清市在原少林寺遗址旁重建南少林寺。寺院总面积66900平方米,寺院建筑及附属建筑面积为16300平方米。至今,主体建筑已竣工。福清市嵩山风景区将以其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山川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植被景观,吸引海内外朋友莅融观光旅游。

瑞云塔瑞云塔位于福清市融城镇瑞云街龙首桥(又称利桥)北岸,俗称“利桥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冬,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秋竣工。由司空丞叶成学(叶向高之子)与知县凌冲翀募缘,名匠李邦达设计施工。塔用花岗石砌建。塔高34.6米,七层八角,仿木构楼阁式。须弥座高1.75米,边宽3米,各面上枭浮雕仰莲绽放,下枭浮雕云浪翻腾,束腰石浮雕麒麟玉兔、芝鹿、天马行空、狮子戏珠、梅雀迎春等图饰。第一层开一门朝正北,一对石雕武士把守左右。塔门额竖匾阴刻“凌霄玉柱”。第二、四、六层均东西对称开门,第三、五、七层均南北对称开门,长七层朝南留有扁圆形天窗。各层塔门左右均立有两尊精雕细凿的武士,现仅存12尊。塔内设石阶通上层,层层相连至顶。梯转折平台均设佛龛,分别祀三大士、释迦牟尼佛。各层外向转角倚柱成海棠状,柱头施斗拱。叠涩出层檐,檐面浮雕瓦垅,顶为葫芦塔刹。二至七层六面塔壁均设佛龛,龛高1米;佛龛左右浮雕力士、比丘、罗汉等,形态逼真,龛额上枋浮雕“五方佛”、“三世佛”。檐前刻勾头、滴水,角檐头高高翘起,上各坐一尊神态各异的“镇塔将军”,计48尊。层檐之上施平坐、护栏,供登远眺。全塔共有各种大小浮雕和镂雕的菩萨、力士和佛像388尊,最大的高1.5米,最小的只有0.2米,千姿百态。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福清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瑞云塔,并建围墙,内种花植草,置石凳,供游人休憩。

“海坛岛”是平潭县的主岛,所以也称平潭岛,是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东西宽约19公里,南北长约29公里,面积278.61平方公里。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包括:坛南湾海滨沙滩、凤凰山沙坡和沙堤、南寨山石林、王爷山东海仙境、石牌洋海蚀地貌和塘屿海坛天神等6个主景区,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

平潭岛岸线长408公里。其中海坛湾、坛南湾等都是优质的海滨沙滩,坛南湾位于海坛岛东南部,北与海坛湾为邻,东濒台湾海峡,略呈新月形。12公里长的岸线上共有沙滩13片,总长度9.23公里,面积2.19平方公里。沙滩坡度适当,沙粒均匀、洁白纯净,海水清澈湛蓝。前有岩礁,后有林带,是天然的海滨浴场。

凤凰山,在岛西南部的敖东乡桥仔头村。山南麓的沙坡长70米,宽30米,坡度20~24度,背倚山体,下临山岐澳海滨沙滩。沙坡以细沙为主,晶莹纯净,呈淡黄色,可滑沙。附近海坛海峡中的沙堤有4690米长,呈长条状斜伸海面。

南寨山石林,在岛南部的山利村前,由5个相连小峰组成,距县城约10公里,在方圆0.6平方公里的低丘陵中,遍布着球状风化花岗岩体,体硕大,形态各异,其中奇特与象形的山石景观有30多处。如绵羊峰的“鸳鸯理翅”、“新旧悟空”、“石上榕树”、“绵羊卧岗”,鳄鱼峰的“花豹巡山”、“八戒亮相”、“熊豚对峙”、“苍鹰雄视”,仙女峰的“唐僧问路”、“西域头陀”、“一孔窥天”,神雕峰的“乌龟到山”、“情人相见”、“八戒养神”,青蛙峰的“澳洲袋鼠”、“马饮鸡啄”、“金猴回首”和“企鹅观狗”等。石景周围,遗存的堡垒、壕沟纵横交错。

东海仙境,在王爷山南麓,由仙人井、仙人台、仙人阶、仙人谷、仙人峰、金观音等海岸侵蚀组成。仙人井是巨型海蚀竖井,井口呈椭圆形,直径约50米,深41.7米,四壁十分陡峭。东壁底部有3洞通海,小舟可以出入。海流拍洞,激浪翻腾,井壁回声,潮涨如仙井吼涛,潮落似龙宫奏乐。北壁中部有洞与仙人谷相通,低潮时人可进出。金观音是夏季清晨5时至7时,朝阳映射海岸峭壁呈现的一种象形景观。王爷山上还有大型军事遗址。

石牌洋,在岛西北部,距县城约17公里的看澳村以西约14公里的海中,又称双帆石、泮洋石帆。两个相距12.1米的巨型灰白色花岗岩海蚀柱并肩耸立在礁盘上,东侧一个高33米,胸径宽9米,厚8米;西侧一个高15米,宽15米,厚8米。落潮时礁盘露出水面面积有4亩多,涨潮时仅余1亩多。据载,宋朝末代皇帝端宗赵昰逃亡中曾在此小憩。看澳村附近还有许多海蚀造成的象形山石,如高12米的无首佛坐像,百米见方的海蚀平台上60多座层层开剥的球状花岗岩包裹体等。

海坛天神,又称石人坛,是一巨型的男性裸体象形石,在岛南面塘屿的南端。石人头东脚西仰卧,头枕沙滩,足伸东海,身长330米,体宽150米,胸高36米,体巨大,比例匀称。下身残存一柱状化岩体,斜斜上翘,长4米多,酷似阳具,为渔妇祈子的膜拜物。石人周围还有风动石、锣鼓石、香炉石、八仙围棋石等。

三十六脚湖位于海坛岛中部,县城西南4公里处,系由海湾演化为封闭性泻湖后湖水自然淡化而成的福建最大天然淡水湖。湖周16.5公里,水面2.1平方公里,最深处处1.3米,湖岸蜿蜒曲折,湾汊四伸,似有三十六脚,故名。湖周是海蚀地貌,海蚀石、海蚀洞、海蚀崖、蘑菇石、风动石各具形态,奇岩错落,千姿百态,如北岸的“镇山双狮”,东北岸的“石犬浴”、“老翁探宝”、“雏鸽展翅”,西南岸的“老鹰守湖”、“媳妇背婆婆”等。湖水清碧澄澈,湖中有大小龟山、龙王屿、钓鱼台、鲤鱼礁等名胜。清人俞廷萱《龙屿吟》诗赞道:“波光如碧画如油,月落风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烟水阔,不知领得几多秋。”

龙王头海滨度假村于1985年修建的,系福州市旅游度假胜地。位于平潭县海坛西南隅,东濒台湾海峡,略呈弧形,朝向正东,距城关1.5公里。海滩宽500米,平均坡高1~2度,砂粒细小均匀,晶莹洁白,砂径45~80目的含量占11%,80~100目的含量占66.5%,小于100目的含量占18.5%,二氧化硅含量90%。水清浪柔,前有星罗棋布的岛礁,后有茂密的森林,滩上可以行车走马,海中可以畅游娱乐。

平潭岛距福州128公里,福清小山东径海坛海峡至平潭娘宫港的距离是1.7海里,靠渡轮过渡,福州每日有班车到平潭,县城至各乡镇区有公共汽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