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在资源配置和宏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在资源配置和宏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程度的综合指标。上述问题与水资源宏观管理有关,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水资源宏观管理是基础,改革水管理体制是关键。

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在资源配置和宏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新《水法》对水资源配置、宏观调配以及宏观管理做出了新的规定,对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利用工程与非工程各种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措施,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分配。因此,水资源可利用量及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程度的综合指标。

(1)要合理控制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程度,要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国民经济用水和最基本的河道内用水,应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估算地表水可利用量。合理控制河道外用水总量。

(2)科学论证跨流域调水量,由于跨流域调水将对调出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形势带来影响,必须全面论证、科学选比,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www.daowen.com)

(3)科学开采地下水,对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应严禁开采,尽快采取措施予以恢复;对于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为防止土壤盐渍化,减少潜水蒸发损失,可适度加大地下水开发利用量。

(4)优先利用当地水资源,在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地区和丰沛季节,应优先利用地表水,同时,应根据水资源的时间变化,增加调蓄水量,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在水资源短缺地区,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超出其水资源承载能力,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本区域水资源匮乏,受外流域调水和政策限制,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水资源系统问题;二是区域人口发展、经济规模与结构不相匹配,造成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不当等经济社会系统问题。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河流断流、地下水超采,破坏水生态环境就是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的恶果。上述问题与水资源宏观管理有关,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水资源宏观管理是基础,改革水管理体制是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