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拿吃来衡量,中国人可以说在世界上最会吃,最懂得生活。古人食材讲究,譬如说八珍,就是我国传统菜肴中八种珍贵食品,起源于周代,《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馐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用几个盘儿、上几个菜都是有讲究的,必须符合礼数。
每个朝代,所规定的八珍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时代特色。
周代八珍:淳熬(肉酱油浇饭)、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酒糖牛羊肉)、熬(烘制的肉脯)和肝膋(网油烤狗肝)八种食品(或者认为是八种烹调法)。
元代八珍,又称蒙古八珍,包括醍醐(精制奶酪)、麝沆(有人认为是马奶酒,也有人认为是獐)、野驼蹄、鹿唇、驼乳糜(驼奶粥)、天鹅炙(烤天鹅)、紫玉浆(可能是紫羊的奶汁)和玄玉浆(马奶子)。
明代八珍见于张九韶的《群书拾唾》,包括:龙肝(可能是娃娃鱼或穿山甲的肝,或是蛇的肝,也有人认为是白马肝)、凤髓(可能是锦鸡的脑髓)、兔胎、鲤尾(并非是鲤鱼尾,因鲤鱼尾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既非稀有珍贵,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很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因古时称穿山甲为“鲮鲤”)、鹗炙(烤猫头鹰)、猩唇、熊掌和酥酪(可能是高级酥酪)。(www.daowen.com)
清代八珍种类繁多、花样翻新,简单八种食物已经很难将其总体概括。于是,人们将其细分为山八珍、河八珍、禽八珍、草八珍、海八珍、兽八珍,体现了中国饮食多样化、地方化的发展趋势。
民国八珍与清代八珍差异不大,种类更多,地方特色也比较明显,有北京八珍、烟台八珍、成都八珍。地方八珍又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
历代八珍中周代八珍对豫菜影响较大,经过历代厨师的继承和发展,内容不断丰富,技巧精益求精。北宋国都东京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豫菜形成了色、香、味、形、器五性俱佳的完整体系,有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民间菜和寺庵菜等。北宋九帝一百六十八年间,东京一度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城内酒楼餐馆鳞次栉比,沿街既有酒楼正店,又有各色食店、包子铺。大街上有流动摊点沿街叫卖,夜里五更就有灌肠、粥饭和各色点心出售,破晓又有羊头、肚肺、腰子上市;早市有酥蜜食、澄砂团子涌至市井;夜市有水饭、爊肉、干脯、炙鸡供应;如逢节令,还有民俗食品应市。仅“七十二”正店经营的菜肴就有鸡、鱼、牛、羊、山珍、海味数百个款式,东京饮食界烹调技法有四十余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