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吃货:烧饼与胡饼的起源与演变

宋代吃货:烧饼与胡饼的起源与演变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烧饼与胡饼是有相似之处的,两者均是传自西域胡人的食品。明确说烧饼、胡饼都是胡食。到了两宋时期,烧饼与胡饼的名字还没有统一。孟元老列举了东京城里所卖的各色饼,却未提及“烧饼”。烧饼依然存在,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烧饼”的重要资料。王长兴能做出四十八种花样的烧饼,还会做“酿馅烧饼”。

宋代吃货:烧饼与胡饼的起源与演变

前段,陈晓卿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播出了开封吊炉烧饼的镜头,观众一片喜悦,暗自为开封的烧饼喝彩。其实,开封烧饼能够在全国诸多有烧饼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是有历史渊源的。

烧饼的历史十分悠久,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已有关于烧饼的记载,其云:“做烧饼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髓饼法: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广六七寸,便著胡饼炉中。令熟,勿令反覆。”详细记载了烧饼和髓饼的制作方法,烧饼用发面制作,而且要放在制作胡饼的炉子里。那么,胡饼和烧饼有什么区别呢?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贩卖胡饼者流落北海。《饼饵闲谈》说饼:“搜糍麦面所为,或合为之。入炉熬者名熬饼,亦曰烧饼。入笼蒸者,名蒸饼。入汤烹之,名汤饼。”烤炙而成的烧饼最初是没有芝麻的,芝麻是汉代从西域传入内地的,起初叫胡麻,因烧饼上着胡麻,故称胡饼。烧饼名称的出现始于晋代十六国之后赵皇帝石季龙。因其讳胡,故将胡麻改称芝麻。崔鸿《前赵录》曰:“石季龙讳胡,改胡饼曰麻饼。”

烧饼与胡饼是有相似之处的,两者均是传自西域胡人的食品。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十七记载:“胡食者,即、烧饼、胡饼、搭纳等是。”明确说烧饼、胡饼都是胡食。两者的制作方式相同的是烘烤的,不同的是烧饼用发面,有馅;胡饼用死面,无馅。这一点,《齐民要术》已经明确指出。烧饼需要羊肉,至今,我在街头买烧饼还常常夹羊肉或者牛肉,颇有古人之风。不过,古代烧饼也有无馅的,根据个人喜好可以任意增减。

到了两宋时期,烧饼与胡饼的名字还没有统一。《东京梦华录》卷四《饼店》记载:“凡饼店有油饼店、有胡饼店。若油饼店即卖蒸饼、糖饼、装合、引盘之类。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碢、髓饼、新样满麻。”孟元老列举了东京城里所卖的各色饼,却未提及“烧饼”。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却多次提到了烧饼,如《天晓诸人出市》条记载:“有卖烧饼、蒸饼、糍糕、雪糕点心者。”《诸色杂货》则说:“日午卖糖粥、烧饼、炙焦馒头、炊饼、辣菜饼、春饼、点心之属。”《荤素从食店》也说:“沿街巷陌盘卖点心:馒头、炊饼,及糖蜜酥皮烧饼、夹子……”

北宋之前有烧饼、北宋之后有烧饼,那么问题来了,北宋烧饼跑哪儿了?我们不能因为文字中看到北宋多记载“胡饼”就否定了“烧饼”的存在。烧饼依然存在,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烧饼”的重要资料。在画的中部偏左的地方,作者十分细腻地描绘了一爿“烧饼店”的场面。这个烧饼店,店门敞开,店内共有三人,两个烤炉。其中一人在店堂内的案上俯身低头用力揉面,一人正弯腰面对炉膛,右手拿火钳,准备把烤熟的饼从炉中取出。另一人则光着臂膀,在另一烤炉旁作业。店门外放着一张铺有台布的桌子,上面放着两只圆形的匾,左边的匾内放了三个饼,右边的匾内放有九个饼。如果是胡饼店也可以制作售卖烧饼,从图中可辨,卖的应该是烧饼。或许在当时的东京甚至北宋其他区域,都把烧饼和胡饼一律称为胡饼。

回到现实生活,开封打烧饼的大多是杞县人,不是因为杞县人口多,而是因为杞县在民国时期曾经出来一个打烧饼的名师——王长兴。十一岁的时候,王长兴被人介绍到杞县县衙门口的烧饼摊当学徒,经过多年学习,出师后又在杞县城内其他地方当伙计。1911年到1920年,王长兴在开封专职打烧饼,并盘下了大坑沿街的店铺经营烧饼。王长兴能做出四十八种花样的烧饼,还会做“酿馅烧饼”。烧饼有了馅,人们就仿佛是在古代吃烧饼。(www.daowen.com)

【注释】

[1]小米:粟,民间称之为小米。

[2]拿大顶:技巧运动的一种,双手撑在地上或物体上,头朝下,两足向上竖起。

[3]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种干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