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茶肆:黄金遗失,老板高风亮节

宋代茶肆:黄金遗失,老板高风亮节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浒传》里王婆说有和合茶、姜茶、泡茶、宽煎叶儿茶,说明宋代以作料入茶的情况十分普遍。这类茶肆由娼家开设,在茶楼上安置有妓女,以茶为名引入坊。李生随身携带的数十两黄金忘在了茶肆。茶肆的老板拾金不昧,高风亮节。北宋茶肆也挂画,估计没有南宋普及程度高。除了原有固定地点的经营模式,又新生了一种不得称为“茶司”的流动茶担、茶摊。

宋代茶肆:黄金遗失,老板高风亮节

宋代,是茶的兴盛时期,茶肆四处林立,茶客络绎不绝,茶汤飘香,文人雅士、贩夫走卒谈笑其间。茶肆,似乎成了一个江湖,功能从唐代的解渴升华到了休闲与娱乐。

东京城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茶坊鳞次栉比。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在皇宫附近的朱雀门外街巷南面的道路东西两旁,“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如潘楼街东巷的茶坊,每天早晨五点就点灯做生意了。人们一边饮茶,一边进行交易。旧曹门街的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有些小茶馆在经营上比较有特色,如《摭青杂记》所载:“京师樊楼畔有一小茶肆,甚潇洒清洁,皆一品器皿,椅桌皆济楚,故卖茶极盛。”宋代饮茶与唐有异。陆羽《茶经》要求茶中加盐,宋虽仍有此风,但已稍差。宋人饮茶风俗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先饮茶后饮汤,汤中加有药材,取其温、凉。《水浒传》里王婆说有和合茶、姜茶、泡茶、宽煎叶儿茶,说明宋代以作料入茶的情况十分普遍。

在茶肆喝的不是茶,而是事务。在大茶坊,“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茶楼多有富人子弟在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有的在茶坊只为听说书。茶坊为了招徕生意,就把在勾栏瓦肆表演的说书艺人请到了茶肆,据《夷坚志》载,在南宋孝宗时,杭州茶坊中就有人说书:“四人同出嘉会门外茶肆中坐,见幅纸用绯贴,尾云:‘今晚讲说《汉书》。’”《梦粱录》载,“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一窟鬼”即《西山一窟鬼》,宋话本的名字,一窟鬼茶坊大约就是因说《西山一窟鬼》而得名。还有的茶肆就不仅仅卖茶了,还卖笑,成了以卖茶水为名的妓院,《梦粱录》载:“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这类茶肆由娼家开设,在茶楼上安置有妓女,以茶为名引入坊。“凡初登门,则有提瓶献茗者,虽杯茶亦犒数千,谓之‘点花茶’。登楼甫饮一杯,则先与数贯,谓之‘支酒’,然后呼唤提卖,随意置宴。赶趁、祗应、扑卖者,亦皆纷至,浮费颇多。”妓女们在此“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后生辈甘于费钱,谓之干茶钱。也有在茶肆聚众赌博的,洪皓《松漠记闻》载:“燕京茶肆设双陆局,或五或六,多至五十博者蹴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具也。”《东京梦华录》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弈……”

宋茶表演茶百戏

当然,茶肆的主要功能还是以茶为媒提供了一个聚会的场所,“更有张卖面店隔壁黄尖嘴蹴毬茶坊,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皆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参见《梦粱录》)

宋代东京人是十分讲道理的。宋人金盈之在《新编醉翁谈录》卷四记载:“开封府风俗,以稻并李置彩囊中带之,谓之道理袋。”就像今天的开封的汽车司机宣布不从车窗扔垃圾,不在倒车镜上悬挂一橙色丝带一样。“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动使,献遗茶汤,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参见《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王明清在《摭青杂记》一书中《茶肆高风》叙述了宋神宗时期发生在樊楼附近一个茶肆的感人故事:从邵武来到京城的李生,在茶馆门前巧遇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二人便走进茶馆品茗。李生随身携带的数十两黄金忘在了茶肆。几年之后,李生又来到京城。一天,有朋友相约,又到这家茶馆中相聚。入座后,李生记起当年之事,就对朋友说前几年他曾经来过,不慎丢失了一包金子。正巧被茶馆主人听见。主人一番盘问后,说:“这就对了!官人所遗失的物品,当时我就发现了,并且立刻追出到店外,要送还给你的。只是当时你们走得很快,街上的人又很多很挤,已经看不到你们的踪影了。于是,我就把官人的失物妥善保管,心想你第二天一定会回来认领。谁知官人你竟没有再来。时至今日,官人所遗失之物,我一直不曾打开看过,只觉得拎起时很沉重,想来是些黄白之物。今天,既然官人到此,如果你能说出包中物品的块数、分量,与实际相符,我立即把那包物品原物奉还!”(www.daowen.com)

“茶肆上有一小棚楼,主人棒小梯登楼,李随至楼上,见其中收得人所遗失之物如伞、屐、衣服、器皿之族甚多,各有标题。曰:‘某年某月某日某色人所遗下者’;僧、道、妇人则曰:‘僧、道、妇人’。其杂色人则曰:‘某人似商贾’‘似官员’‘似秀才’‘似公吏’;不知者则曰:‘不知其人’。就楼角寻得一小袱,封记如故,上标曰:‘某年月日,一官人所遗下。’遂相引下楼,集中再问李块数秤两。李计若干块、若干两。主人开之,与李所言相符,即举以付李。李分一半与之。主人曰:‘官人想亦读书,何不知人如此!义利之分,古人所重,小人若重利轻义,则匿而不告,官人将如何?又不可以官法相加,所以然者常恐有愧于心故也。’李既知其不受,但惭怍不言,加礼逊谢,请上樊楼饮酒,亦坚辞不往。”

茶肆的老板拾金不昧,高风亮节。他所收容客人遗忘的物品也暴露出来往茶肆的客人身份,商贾、官员、秀才、公吏等五花八门,真乃一江湖也。

宋代茶具

在南宋时期,饮茶极盛,临安城内茶肆众多,著名者有八仙、清乐、珠子等二十余家。宋代茶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茶解渴的场所,它增加了给人们提供精神愉悦的功能。《梦粱录》说杭州的大茶坊富丽堂皇,“插四时花,挂名人书画,装点门面”。北宋茶肆也挂画,估计没有南宋普及程度高。陈师道《后山丛谈》卷五载:“太祖阅蜀宫图画,问其所用,曰:‘以奉人主耳。’太祖曰:‘独览孰若使众观邪!’于是以赐东华门外茶肆。”杭州“今茶坊皆然”。

南宋时的都城临安,茶坊的规模更大。除了原有固定地点的经营模式,又新生了一种不得称为“茶司”的流动茶担、茶摊。他们挑着两只锡炉、杯筷、调羹、瓢托、茶盅、茶托和茶碗,游走在大街小巷,为普通劳动大众提供了物美价廉的茶水。茶司的出现弥补了茶馆流动性差的缺点,使得饮茶更为便利,深受大众欢迎。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十人,专门往门面商铺送茶水,强制索要费用,这种人被人所不齿,称其为“龊茶”,这强卖茶的差人,做法真是有些龌龊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