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士大夫的奢靡饮食:逍遥自得的黄金时代

宋代士大夫的奢靡饮食:逍遥自得的黄金时代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代是中国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也是众多网友古代穿越之旅的主要选择。宋朝的士大夫生活豪放洒脱,丝毫不避讳“庖厨”。暂且不说苏东坡,先说说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奢靡饮食吧。士大夫阶层更是逍遥自得,除了吟诗作赋就是吃喝玩乐。士大夫们多“皓首穷经”,以便“学而优则仕”,为国尽忠,为民效力。宋朝以后,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宋代士大夫的奢靡饮食:逍遥自得的黄金时代

宋代是中国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也是众多网友古代穿越之旅的主要选择。宋朝的士大夫生活豪放洒脱,丝毫不避讳“庖厨”。唐代以前的文人讲究吃,但“君子远庖厨”,却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宋代文人不但“近庖厨”,还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并乐在其中,苏东坡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暂且不说苏东坡,先说说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奢靡饮食吧。

我们已经知道了宋朝并不是积贫积弱,而是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有钱就是任性,皇帝可以花钱买平安,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岁币”不“岁币”的。士大夫阶层更是逍遥自得,除了吟诗作赋就是吃喝玩乐。难怪司马光感叹社会风气尤为奢侈浪费,当差的多穿士人衣服,连农民也开始穿丝做的鞋子。在唐朝,鞋帽衣服都有严格规定,乱穿不但违背风俗,甚至还会受到法令惩罚。“宗戚贵臣之家,第宅园圃,服食器用,往往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惟意所欲,无复分限。以豪华相尚,以俭陋相訾。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按道理说儒家“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准则。士大夫们多“皓首穷经”,以便“学而优则仕”,为国尽忠,为民效力。他们关注的是国家大事和个人的德行操守;在个人生活领域和物欲层面过多关照,德行会受到舆论时议的批评。宋代之前的士大夫阶层,还是不大关注个人饮食生活,他们更倾心的仍是志向抱负和经济学问,而非饮食本身的美学审视。宋朝以后,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读书人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士无法跻身上流社会,加之国家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情绪开始笼罩在心头,他们不再关心国家大事,只关注内心世界。逃避之后就是纵情于饮食。

吕蒙正微贱时生活极端贫苦,等到显贵之后,喜欢喝鸡舌汤,每天早晨都要享用。一天晚上他在花园中漫步,远望墙角处有一座高高的土包,以为是山,向左右问道:“这是谁干的?”左右回答:“这是相爷所杀鸡子的毛啊!”吕惊讶地说:“我吃了几多鸡?竟有这样一座山?”左右说:“一只鸡只有一条舌头,相爷一碗汤要用几多舌头?喝鸡舌汤共有多长时间了?”吕默默地有所省悟,以后就再没有喝鸡舌汤。(www.daowen.com)

蔡京生活极其腐朽糜烂,一食之费,动辄万钱。有一次,蔡京留讲议司一些官员在家宴饮,命庖厨进蟹黄馒头。饭罢,吏略计其费,馒头一味为钱一千三百余缗。蔡京嗜吃一种“黄雀鲊”,《清波杂志》卷五载:蔡太师府整整三间房子,从地面到屋顶,堆满了盛满黄雀鲊的坛子。有一次,蔡京在家留客,酒酣,蔡京命取江西官员所送咸豉佐餐,库吏拿出十瓶,味道鲜美异常,“客人分食之,乃黄雀肫也”。问及家里还有多少,答曰:“尚存八十有奇。”蔡喜欢吃鹌鹑肉,家中专门蓄养了许多鹌鹑。每次吃鹑羹,杀鹑数百只,“下箸犹未足”。

王黼在位的时候,他的宅第与一座寺庙相邻近。寺庙中有一位和尚,每天从王宅的水沟里捞取顺水流出的饭粒——那饭粒白花花的,常常一流就是不少。和尚捞出这些饭粒,洗干净,然后放到太阳底下再晒干……这样,这位和尚与王宅为邻几年,晒干的米粒竟然积攒成了满满的一囤粮食……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的都城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北宋灭亡了。这时候,已被流放出去的王黼业已死去,他留在京城的那一家老小,也就没有粒米可下锅了。王宅近邻的那位和尚,于是就逐渐取出了他所囤积的那些大米,再用水淘净,上锅蒸熟,然后送进王宅去。王家老小就依靠这些从水沟中捞回来的米,度过了饥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