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范围是无法界定的,但阅读的过程却大致相同。教师很大的一部分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认真阅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阅读教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创设情境
语文阅读教学要创设情境,就必须紧扣教材,使学生“入境”“入神”“入化”,把学生带进课文,感知教材,熟悉课文的字、词、句、篇,获得真切的、深刻的印象,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所谓“入境”是指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运用联想和想象,神游于文章的人事之中,体验、感悟、理解课文;“入神”是指深入课文,领会文章构思巧妙、表现方法恰当、遣词造句精彩;“入化”是指从课文中提炼出要点,促进学生吸收、消化,逐步转化为能力,得到学习的窍门。创设窍门可采用以下方法。
1.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
2.借助图画,再现情景
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真切,并且从图画的色彩明暗中,学生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3.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抚慰人的心灵,对渲染情境、营造气氛,有着独到的作用。对音乐的选择,要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联系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视觉听觉的联动,在这种通感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可以指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指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或指导学生表演,强化对教材内容的体会。
(二)设计任务
教师要根据学情就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指导方案,做到读、思、议、练有机结合,重点突出,并随时把握目标,调控阅读进程。很难想象没有教师的任务引导,而一味地强调所谓自主研究的语文课会是什么效果。(www.daowen.com)
问题是任务的主要形式,因此,提问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堂中,学生智慧技能的学习与发展,与问题情境相伴而生,随着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优化,并以教师的提问水平为基准条件。教师必须讲究提问的质量。提问要有策略性,不能满篇问,而要针对学生不易领会的地方发问;要有序列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要有时机性:起始时如何提问,过程中如何提问,要因时制宜。
质疑是一种特殊的提问。说它特殊,因为它与师问生答的方向正好相反,它是学生就个体所发现、所感觉、所关注的疑难,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在学生质疑活动中是不是被动者呢?不是的。教师应该主动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和精神,并通过“抛砖”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诱导学生对从文本、教师诸方面获得的信息进行深入的个性化的思索,提出自己的不解之惑或不同意见。教师要注意甄别学生质疑的价值,并采取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有的由教者直接讲解,有的交给学生探究,有的重锤敲打,有的一带而过。
(三)组织讨论
讨论是以同桌或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根据一定的议题进行议论的一种教学对话行为。语文的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广泛联系,使语文课堂讨论获得了比其他人文学科更多的话题材料和谈论衍生物;语文的能力训练与学生言语智慧的直接关系,规定了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以“言语”为中心,“通过对言语的操作达到对世界的把握和改造”,而“言语”的主要习得方式非“发言”莫属。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讨论的“可操作性”和“必操作性”。
1.组织设计议题
教师除了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已有水平编制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组织来自学生的教学资源,从中筛选出议题。议题可能引发的话题和谈资,可能引发的多向度思考和辩论,都是组织设计论题的重要备课点。
2.指导、调控讨论
教师在讨论的展开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巡视,督促学生倾听和发言;关注话题的中心和展开,通过对一两个学习单元的暂留观察,掌握讨论的进度和质量,发现新的讨论素材及教学生长元素;适时介入,引导和矫正讨论过程,或补充信息以助讨论深入或转折。
3.做好评价
评价的重点有三:对学生讨论结果的评价,着眼点是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和创新度;对学生策略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发言中的言语策略和讨论结果中反映的认知策略;对学生讨论行为的评价,侧重于对讨论中参入的频度、态度、习惯、方式的评价以及相关能力成长的评价。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追求“心领神会”而又“心驰神往”的境界,仅仅停留于对阅读对象的客观把握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将阅读对象主观化也是不够的。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高度融会、高度和谐,才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