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对策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对策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要有阅读的兴趣,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但每个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地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总结,要时时激励学生。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阅读,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潜能。做到这些,学生课内阅读的习惯就慢慢培养起来了。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对策

(一)改变观念,明确重要性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同时将其运用于实际中。建议教师积极参加业务进修和理论学习,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使学生充分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能使学生从被动的被迫阅读,转变为积极的主动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愿望,使阅读成为自觉的行为。老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通过阅读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同时阅读还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前提。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阅读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要有阅读的兴趣,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但每个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地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课内阅读方面,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时,要时刻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作为重点,做到正确把握阅读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根据具体阅读材料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在教《春》等文章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的、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积极性就提高了。课外阅读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读物。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总结,要时时激励学生。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阅读,激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潜能。

初中生处在阅读的朦胧期,对阅读没有足够的认识,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因此怎样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其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作为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保持一定的课外阅读总量,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大量阅读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著名作家周国平在他的博文《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中写道:“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初中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那么,答案就有了。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所谓多,就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比如说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好书。我也许会开一个推荐书目,但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兴趣尽可五花八门,趣味一定要正,在这方面我会作一些引导。我还会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形式不拘,可以是读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录书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因此作为教师想让学生走向成功之门,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并且学会大量的阅读。

阅读又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分,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使学生无论在课内和还是在课外都有阅读的收获

(1)注重课内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利用好宝贵的课上45分钟时间,达到阅读的教学目标。细心观察我们周围的语文教师,就会发现有些教师仍然在课上只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和讲解,而忘了阅读。老师在上面精彩地“表演”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表演”结束了课也就结束了。等回过头来看才发现原来一篇文章的学习结束了,学生竟然一遍课文都没有读过。我们老师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对自己的教学非常满意,感觉课上得很热闹,也很精彩,但是学生却根本没有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阅读,学生没有熟悉文本的内容,内容都不熟悉又怎能谈理解和掌握呢?例如有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这是著名科学竺可桢所写的事理说明文。这位年轻的教师很用心地去准备了课件。他导入之后开始讲解课文,课件上显示了各种各样的沙漠现象图片,学生开始一幅一幅地欣赏;接着播放对沙漠现象介绍的音频资料,各种的沙漠现象都介绍并且解释了;等讲到“鸣沙”现象时,老师终于提到“我们课文里也介绍了,请大家找找看”,同学面面相觑,找不到。这时反应快的同学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上这节课,然后告诉周围的同学。这时下课的铃声也响了,45分钟就这样过去了。这样的一节课不能叫语文课,只能叫一节鉴赏课吧!从头到尾都没有读,老师没有读课文,学生也没有读课文,课结束了学生却不知道讲哪篇课文。没有读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因此,课内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要抓好课内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并提高其阅读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

①语文课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要吝惜时间。要以学生的读为本,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阅读者、思索者、探究者。

②鼓励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读得尽兴、读得忘我。

③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比如默读、精读、泛读、略读和浏览等,全班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④教师指导学生倾听文本本身发出的声音,尽可能走近作者创作时的心声,读出作者的情感,并教会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读法,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比如节奏、语速、停顿、轻重音、感情基调等。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创造性地读。做到这些,学生课内阅读的习惯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2)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有课内有限的阅读,那么学生的知识面是无法拓展的。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www.daowen.com)

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也有广泛的兴趣,从而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

①要使课内培养的阅读兴趣在课外得到拓展和延伸。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课文为例。比如:第1课《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的《童年》里的一个片段,那就鼓励学生去读高尔基的《童年》以及其自传体三部曲的其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第2课是阿累写的《一面》,介绍与鲁迅的一面之缘。那么鲁迅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通过读鲁迅的作品来走近他,推荐鲁迅的作品,让学生去读《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第3课是魏巍的《我的老师》,那就介绍他最著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去读。教师可适当地讲讲所推荐书目的精彩之处,吸引学生去读。这些课外阅读材料,都是从课内精读的教材出发而选的。由于学生已听过老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就比较容易产生兴趣,而且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②师生共同推荐新作。要使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单靠课内带动是不够的。课内读物内容有限,面也较窄,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50个同学就可以推荐50部作品。以比赛的形式看谁看过的书多,推荐的书好,每周安排两个同学推荐两部作品,推荐时要求说出为什么推荐此书,推荐的理由有几点,从而说服其他同学去阅读。老师可以适时推荐好的作品给同学,同学也可以推荐好的作品给全班同学,还可以推荐给老师。推荐阅读的范围可以很广泛:文学的、科学的、侦探冒险的、历史的,还有报纸、杂志、小说等都可以,但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有教育意义的、积极向上的、有阅读价值的作品,使全班同学和老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合作的良好氛围。

(3)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为了给学生提供大量阅读的机会和平台,学校可定期开展读书竞赛,诗词朗诵大赛,讲童话、神话故事比赛,成语接龙、名人名言比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写读书笔记。

(二)着力培养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但是教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抓住重点,抓住段中中心句;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不能立即查字典,要学着根据上下文,揣摩词义,因此,平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习惯;阅读技巧中的阅读方法有很多种,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不动笔墨不读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督促他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比如,可以让学生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实时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比如,可以让学生长期背诵古诗,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古诗是中国古文化的精髓,学生的记忆力普遍较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丰富语言积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老师还可在班上举行古诗文朗诵、背诵比赛,激发他们背诵的欲望。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其他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具体的做法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许多人都喜欢读书,书带给了我们人类许多乐趣,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高尔基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他人智慧的结晶,是激发灵感的大海,是汲取知识的宝库。书,能使人目视千里、通晓古今;能使前人的指挥棒传至后人,以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能使人晓事明理,化解因面临各种矛盾而产生的焦虑。一个人的读书习惯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形成了,所以,学生在学校就要养成很好的读书习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读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习惯和兴趣,只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才能尝到读书的趣味。

要想让学生有兴趣读书,就要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家长和教师要适当满足学生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不要随便否定学生的愿望。

(1)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些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在课堂教学时也可以利用适当的时机经常向学生介绍名著,或情节,或人物,或写景描物,或作者的情况等。时间一长,学生自然会关注名著,从而去阅读。

(2)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值得阅读的长篇名著有很多,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要挑选有意义的,尽量读原著,也可根据时间多少读名著概要、名著片段等。另外,阅读时需制订阅读计划,分步骤阅读,不可太过随意。

(3)开展系列读书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激发其阅读兴趣。例如,征文活动、读书演讲比赛、话剧表演比赛等。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学生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家长和教师最好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学生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如随时找机会让学生讲讲书中精彩的内容,或讲讲他们的感想,也可以让学生把他喜欢的读物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推荐给家长或教师读。有时,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参与学生之中共同讨论读后感,也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外读过的有关书籍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做既强化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也有利于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读书质量的了解。

生活中,父母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生活的习惯也要加以注意,如果学生看书,家长应该压缩看电视的时间或调低音量,最好是放电视的房间与书房隔绝,避免声音对学生读书的干扰;另外,可给学生创造一个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桌椅、实用的书柜,这样一个适宜放松的环境,会使学生觉得读书也是一种享受,全方位让其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四)创设健康阅读环境

学校老师应经常与家长联系,一起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现在家长为孩子选书的动机多是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增强应试能力,或以自己的意志同化孩子的阅读兴趣,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忽略了对孩子阅读兴趣的提高、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应多与家长沟通,不能让学生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电视和网络上,应引导他们多阅读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有益身心的读物,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有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扎实的阅读技能、有利的家庭氛围等都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