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特征全解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特征全解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使传授的知识准确无误,要做到释义准确,正确地划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解说现象的原因和机理,通过恰当的举例,深化教学内容。它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声语言的有效补充。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特征全解

(一)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

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语言应该准确、规范,具有科学性,能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传授知识的概念、原理和基本规律。与学生展开对话,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获得发展。可以说,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语文教学语言最本质的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言之有物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使传授的知识准确无误,要做到释义准确,正确地划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解说现象的原因和机理,通过恰当的举例,深化教学内容。教师讲课不应夸夸其谈、信口开河、含糊不清、空发议论、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知识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

2.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厘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进行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能透彻理解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

3.科学准确

用语要贴切,句法正确,语意准确,绝不能用想象和猜测代替严密的推理和科学的论证,不能用语言的夸张和跳跃,代替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严密阐述。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在语言表达上尤其强调科学、准确。在语言使用上,语文教师应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字斟句酌,做到发音准确、清晰,语句通顺、无误,符合语法规范。避免学生错误地接受和理解教学信息。如果身为语文教师,上课却说着一口方言,“f”“h”不分,“n”“l”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只会让学生觉得好笑,进一步影响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教学语言美。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必须熟悉教材内容。

(二)语文教学语言的针对性(www.daowen.com)

语文教学语言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两方面。

语文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主要由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大板块组成,而每一个大的板块里面又可以分为很多小的部分。语文教师在用教学语言传授教学内容时,要灵活多样、具有针对性,展现不同教学内容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诗歌教学,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感情、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议论文教学,教师的语言要准确、严密、简洁;说明文教学,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平实……面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有针对性地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在教学时才能采用更准确的语言去传达和表述。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在运用语言技能技巧时,应因地、因时、因事而异,绝不能千篇一律,单调重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使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强且知识水平较低,那么,教师语言要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亲切自然;高年级的同学比较独立,有主见、善于思考,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的语言要更具有思辨性和逻辑性。总的来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在和学生对话和交流时,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三)语文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特殊活动,教育性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职业性或角色性要求。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语言的教育性可以直接通过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语言来实现,也可以在传授知识信息的整个过程中,将“育人”的因素渗透教学语言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十分诚恳地要求教师“在讲述太阳系的时候,要使自己的语言充满对那些反对因循守旧、反对愚昧无知、反对精神上奴役人民的思想家的深深尊敬。要使那些为真理而斗争的思想家的形象留下鲜明的印象,要使青少年心目中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凡是真理都是革命的”,同时,“在物理、化学、语文、数学课的课堂上讲授教材时,不要只是毫无感情地说明真理,而是要使青少年沿着科学艰险道路作一次富有探索精神的、充满为真理而斗争的崇高动机的旅行”。

(四)语文教学语言的动态性

态势语言是一种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的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具有直观性、暗示性和感召性。它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声语言的有效补充。有时候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取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可见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优美的手势、富有深意的眼神、饱含情感的面部表情、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教师表达的意图。态势语言运用要自然得体,否则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