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说数学”教学模型是针对所有学生所设计的,其实施过程要求所有学生参与。这种参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全程参与
课堂要高效,首先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学生“说”的能力,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课堂中。一般而言,学生在一节课上的注意力分布是有规律的。有学者对学生注意力这种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了学生和教师课堂注意力曲线(如图6-1)。[1]
图6-1 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注意力曲线
该研究将学生的注意力分为“起始—兴奋—调整—回归—终极”五个时区,由此,教师要尊重这种规律,在五个时区进行针对性教学:起始时区5分钟,教师应将学生集中在内容上;兴奋时区15分钟为黄金时期,教师应重点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调整时区5分钟,为学生心理疲惫时区,教师应作调适和引导过渡,使学生注意力进入二次高峰;回归时区10分钟为第二次黄金时期,学生经过调适后心理、生理出现二次波峰,教师应因势利导,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终极时区5分钟,为总结回应时区,学生趋于疲劳,教师应注重总结强化调动情绪,使学生产生回味。即所谓一节课环节设计中的“凤头”“猪肚”和“豹尾”。“说数学”教学模型环节中的引入是基于学生课前预习中的问题所做的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是对教材例题基于学生学情的加工和改造,因此能够抓住学生注意力,此为“凤头”;课中采用辨析的方式,通过各种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完成任务,此为“猪肚”;课程结束时,让学生梳理总结、概括,形成知识和积极的学习体验,此为“豹尾”。这种有效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全程参与课堂学习。(www.daowen.com)
2.全体参与
全体参与是指“说数学”模型面向全体学生,既包括学优生、中等生,也包括学困生,并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把学生的这种差异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利用,从而使课堂对话呈现出层次性,知识学习呈现出递进性和逻辑性。
“说数学”教学可以概括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说’数学”。第一个“尽可能多”指的就是学生的参与面要广。一节课中,教师要关注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创设各种“说”的时机,让学困生、中等生和学优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表现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机会“说”。即便一节课不可能让所有学生“说”,下一节课,教师也应有所补救,让没有发言的学生“说”,此为第一个“尽可能多”。第二个“尽可能多”指的是学生参与的程度要深。学生的参与不是出席,不是一种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式的言说,而是聚焦数学学习内容后的一种深思熟虑、有思考价值的言说。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层次参与,对于层次较浅,内容偏离数学的言说,要敢于“出口”进行有效干预,从而保证学生“说”的“数学味”,此为第二个“尽可能多”。由此,实现全体参与与全程参与相连接,使课堂上人人有话“说”、人人有机会和时间“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