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学证明:语言与思维紧密相关

心理学证明:语言与思维紧密相关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果茨基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维果茨基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社会文化理论中语言的中介作用之上的。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提出了其著名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维果茨基强调语言与思维的重要关联,提出了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两个重要概念,其中,内部语言指的是一种自问自答,不出声的心理思维语言,外部语言指的是外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1.语言与思维关系简介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不同流派的学者均对这一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社会文化理论不是关于人类生存的社会层面或文化层面的理论,而是关于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4]此理论把社会和文化背景看作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语言符号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思维中的重要作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格林派瑞。

(1)维果茨基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

维果茨基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社会文化理论中语言的中介作用之上的。维果茨基基于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研究,提出把社会和文化背景看作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语言符号在人类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由此,我们在分析“语言与人”的发展、“语言与学习”的关系时应聚焦于微观“语言与思维”。

在人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维果茨基强调语言作为心理工具在人的发展上的重要中介作用。区别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维果茨基认为发展是一个过程,没有最终目的地。维果茨基强调发展的过程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死亡,过程复杂,不可能通过阶段的划分来定义它。维果茨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互动行为以及分享的经验的文化背景。他认为,人与动物学习的最大差别在于是否能够运用心理工具。心理工具是指语言、符号等代表着一定的文化意义的人为制造品,是特定的社会文化所给予的,因此心理工具不可能通过自发学习来得到,而要通过有经验的人引导。在一般的情况下,心理工具是通过有系统、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来获得的。一个人只有在掌握了社会文化赋予的心理工具之后,才能够以掌握了的心理工具作为中介而自发学习。

在人如何学习的问题上,维果茨基强调学习的社会文化特征。维果茨基认为,学习过程从一开始就有着社会文化特征。社会或课堂可看作是以语言为中介,由规则、共同体和劳动分工等要素构成,由多个集体共享性的活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网络。学习正是一种以语言和数字等其他符号系统作为中介的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由学生—教师—任务进行社会互动和对话共享的社会实践过程,并在参与转换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和意义建构。

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提出了其著名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维果茨基强调语言与思维的重要关联,提出了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两个重要概念,其中,内部语言指的是一种自问自答,不出声的心理思维语言,外部语言指的是外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语言紧密联系,一方面内部语言要通过外部语言来体现;另一方面没有内部语言的参与,人们就不能更好地进行外部语言的表达。思维与语言这种关联性为透视思维提供了可视的语言工具,从而为教学中“重视语言能力的价值”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

(2)格林派瑞的“语言思维”观

图1-1 格林派瑞的心智活动循环模型(www.daowen.com)

格林派瑞在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将“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学习理解为“发生在社会互动中的一种意义建构的活动”,将学习活动的具体形式分为物质的、心智的、口头的和倾向性四个层面,由此提出了心智活动的循环模型(见图1-1)。[6]这种模型拓展了维果茨基的“内化”思想,提出心智系统形成观;延伸了维果茨基的“社会性言语”概念,提出“口头言语”概念,并用心智模型来解释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交际互动产生心智的过程。

物质层面的活动指具体有形和物理性的数学活动,如观察、演示、模仿、拼搭等,伴有形象思维和操作性思维;心智层面的活动指大脑内伴有想象、连结和概念链等概念性思维的数学活动,如形成概念、产生假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知监控等;口头层面的活动是连接物质活动和心智活动两者的过渡性活动,如口头表达、口头认可、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等交流与互动性活动,伴有交流性思维;倾向性指实施活动的具体要求,如活动条件、活动步骤和预期结果等。

格林派瑞认为,每个数学心智活动均是物质层面、口头层面、心智层面和倾向性四者之间循环往复的结果,前一个循环的结束又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依此类推螺旋上升发展。任何一种数学知识,其本质都是掌握不同类型的活动,即学生在历经不同层面的活动及其循环过程中实现内化。这样,学生历经的活动实践就成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流性思维起着关键作用。

显然,格林派瑞发展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把思维进一步分成了操作性思维、口头思维和概念思维三类,而语言代表的口头思维则把物质层面和心智层面连接起来,由此,语言成为数学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中介。

2.语言与思维关系对“说数学”的支撑

从上述心理学社会文化理论关于“语言与思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进一步来说,语言是连接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的这种关系可以用图1-2 表示。

图1-2 语言与思维关系

在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的内在思维是很难被观察到的,而教师通过安排一定的语言交流活动,内在思维便能够显现出来,变为可观察的、具体的语言。教师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就能够间接地对学生的内在思维进行观察。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暴露出的思维问题,以便加以正确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进而帮助其建构正确的思维过程。通过以上思维的引导和建构,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就为“为什么选择学生语言作为切入口进行数学教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