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试与测试的关系
1.调试与测试的关系
测试与调试是互相联系但又性质不同的两类活动,它们的差别对比如表7—2所示。
表7—2 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测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一套可行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程序,并且对测试时的各种文档规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这些都是因为测试的对象比较固定,可以忽视对象的细节。而调试也叫排错,必须了解对象的具体细节,由于系统内部构件的复杂性导致调试对象的多种可能性,加上各种部件自由组合也能导致出现不兼容、冲突、不规范等问题,所以尚未建立成熟的理论基础,调试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程序员的经验和直觉,而且很难对调试做详细的进度安排。
2.动态白盒子测试与调试
白盒子测试和调试技术在表面上很相似,因为它们都包括处理软件缺陷和查看代码的过程,但是它们的目标不同,如图7—7所示。
图7—7 动态白盒子测试与调试有不同目标
动态白盒子测试的目标是寻找软件缺陷,调试的目标是修复它们。然而,它们在由软件错误产生根源相同的隔离区域确实存在交叉现象。测试员应该把问题缩减为能够演示软件错误的最简化测试案例。在白盒子测试中,甚至还要包括那些值得怀疑的代码行信息。进行调试的程序员从这里继续,判断到底是什么导致软件缺陷,并设法修复。如果进行底层测试,就要使用与程序员相同的工具。如果程序已经编译过,就要使用同样的编译器,但是采用不同的设置,以加强错误检测功能。对于要求合法性检查的独立代码模块,还应该编写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二)调试方法
1.简单调试法
有经验的系统设计人员借助人工转储、打印并人工检查,确定错误的性质和位置,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修改和调试。简单调试法是调试方法的一种,由于其大部分依赖于人的直觉和经验,所以有效性较差,效率不高。
2.归纳调试法
归纳调试法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地归纳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其过程可归结为:通过实例运行结果,寻找线索,从线索(一个或多个测试实例的执行结果所反映的错误征兆)和线索之间的联系出发进行归纳分析,从而确定错误。其步骤具体归纳如下:
(1)寻找适当数据。通过实例运行,查找与错误征兆有关的信息,并集中为线索。主要内容是列出系统已经正确做了什么的全部信息。
(2)组织数据。设定一个表格,列出错误征兆数据结构或配置结构,其中包括如下信息:错误征兆、观察到征兆的位置、发生征兆的时间、征兆范围和数量。
(3)研究线索,给出猜想。利用线索及线索间的关系,给出一个或多个引起错误的猜想。(www.daowen.com)
(4)证明猜想。将猜想线索做分析对比,使全部的错误征兆和线索都得到解释,否则猜想失效。
3.演绎调试法
从一般推测出发,使用逐步求精方法去获得错误的性质和位置。其步骤可归纳为:
(1)列出全部想到的原因/推测,它们可能是不完全的、猜测性的。通过猜测收集和构造有用的解决方案。
(2)通过对已有情况的分析,寻找矛盾,消除全部可能的原因,如全消除,则需考虑新的原因、设计和运行新的测试,如果尚有未消除的原因,则选择可能性最大的原因。
(3)定义和完善还未消除的原因,对系统做有针对性的调试。
4.反向搜索调试法
就是从系统产生不正确的结果处,沿逻辑路径反向搜索,直到发现系统错误为止。
5.测试调试法
从测试实例发现的错误征兆出发,对实例做某些修改,再做测试,通过两次测试结果比较,常可找到有用的调试信息。
(三)调试的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错误。为了发现这些错误,调试过程可以分解为与系统开发过程方向相反的三个阶段,即分调、联调和总调。
1.分调
对模块分别进行的调试。系统的应用软件是按照处理功能分成模块的,一个处理功能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程序构成。对模块进行全面调试时应着重检查如下几个方面:(1)模块运行是否正常、无死机;(2)模块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3)模块的技术性能如何;(4)界面是否友好。
2.联调
对与本子系统有关的各模块实行联调,以考查各模块外部功能、接口以及各模块之间调用关系的正确性,即检查各子系统内部的接口是否匹配,数据传递是否正确,联合操作的正确性及运行的效率。
3.总调
在实际环境或模拟环境中调试系统是否正常。总调主要检查各子系统之间接口的正确性、系统运行功能是否达到目标要求、系统的再恢复性等。其目的就是保证调试的系统能够适应运行环境。系统总调是实施阶段的最后一道检验工序,通过后即可进入程序的试运行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