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指可以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由于信息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系统需求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调整,由此也要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此外,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需要对程序进行相应的升级。
MIS寿命一般是3~8年时间,因此程序的维护工作量相当大。一个不易维护的程序,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不能满足应用需要而被淘汰,因此,可维护性是对程序设计的一项重要要求。
2.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
(1)正常情况下能正确工作;
(2)意外情况下应方便处理,不致产生因意外操作而造成严重损失。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程序不仅要求逻辑正确、计算机能够执行,而且应层次清楚、便于阅读。(www.daowen.com)
4.效率
程序的效率是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1)程序效率的地位已不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了,因为硬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其性能却不断完善和提高。
(2)程序设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地位日益重要。程序设计人员工作效率高不仅能降低软件开发成本,而且可明显降低程序的出错率,进而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为了提高程序设计效率,应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如MIS生成器等。
5.程序效率与可维护性、可理解性的关系通常是矛盾的
实际编程过程中,人们往往宁可牺牲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也要尽量提高系统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片面地追求程序的运行效率反而不利于程序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因为,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软件愈来愈复杂,同时硬件价格不断下降,软件费用在整个应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从而使人们对程序设计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1)在过去的小程序设计中,主要强调程序的正确和效率。
(2)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