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来到耐火材料厂,矫捷地走下汽车,和等候在厂门口的广大群众见面。他微笑着四面顾盼,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射在每个人身上。大家尽情地鼓掌,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总理一边和群众热情地打招呼,一边前进,身前身后都挤满了人。工作人员看到这情况,让欢迎的群众不要往总理身边挤。总理对工作人员说:“不要把我和群众隔开。”这时,陪同总理视察的赖际发同志把这个厂的厂长宋忠恕同志介绍给总理。老宋原在晋冀鲁豫边区故县铁厂工作,这个厂曾制造出高效手榴弹,为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老宋边走边向总理汇报说:“我们耐火材料厂,是1952年筹建的。由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设计的,设备都是国产的,48%是首次试制的。苏、美和西欧一些国家的碱性炼钢炉所用的耐火材料都是铬镁砖,我们缺铬,但有丰富的高铝矾士矿,从实际出发,我们耐火材料厂和鞍钢合作,试制成功了铝镁砖,在平炉上试用后,效果很好。”总理听了,高兴地用左手拍着老宋的右肩说:走自己的路,是应该有这个志气。
接着,总理视察生产情况,比较详细地视察了二车间。每看到一台重要设备,总理都要仔细询问它的规格、性能、功率、结构。他老人家,十分关心工人同志的健康,问老宋同志:你们的防尘设备如何?工人的矽肺病情况怎么样?老宋回答:“防尘设备不够理想,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总理十分严肃地说:这是个重要问题,绝对不能忽视。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非关心不可。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听了总理这些亲切的话语,在场的人无不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
总理快离开车间时,又一次拍着老宋的肩膀,鼓励说:“你们这个厂是我们国家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设备,自己培养技术人员的第一个机械化耐火材料厂:你要保持战争年代的精神,像建设故县铁厂那样,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把这个厂管理好。”
“要一边发展生产,一边改善生活。”
周总理不辞劳苦,连续视察完几个主要生产单位以后,依然兴致勃勃,驱车来到职工宿舍。
按原来安排的视察路线,总理要去当时太钢条件最好的二十二宿舍。可是,谁也没想到,当小车行至条件最次的十七宿舍时,总理要小车就地停下。这里是一排排简易工人宿舍。总理下车后,就近走进57号房间,这是炼铁部青年工人高生智同志的家。当周总理突然来到这个普通工人家里时,因为事先根本没打任何招呼,一时间真把高生智给愣住了。他一见是总理来了,激动得要叫出声来。又一想,总理日夜操劳国内外大事,工作那么忙,怎么会突然从北京来到太原一个普通工人家里呢?可是,看看墙上的画像,对照已经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和蔼可亲的人,正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啊!看着看着,高生智只觉得热泪盈眶,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敬爱的周总理亲切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岁了?什么时候成的家?”“我叫高生智,今年26岁,1952年成的家。”总理又问;“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现在做什么工作?”
“1952年参加的工作,现在在炼铁厂开柴油车。”
总理一面听,一面抬头看了看房子,问:“能住下吗?漏不漏雨?”
“不漏雨,就是太小。”高生智坦率地回答着。(www.daowen.com)
总理微笑着,连连点头说:“是呀,现在我们正在搞建设,国家不富裕,要一边发展生产,一边改善生活。今后多建职工宿舍,住房会大些。”我们的总理,从国家大事到每个人的柴、米、油、盐;从经济建设到文化教育,总之,对一切方面的工作,无不倾注过他的心血,无不亲自做过布置、检查。就连一个普通工人提出的住房小的问题,总理也耐心作了解释。
总理还问高生智:“生活怎么样?困难不困难?”高生智告诉总理:“三口人,生活不困难。”总理关切地说:“要注意身体,多吃点蔬菜,尤其要多吃点菠菜,菠菜营养丰富。”
总理告辞走了,高生智和他爱人,看着已经远去的小轿车,望呀,望呀,望了很久很久……
“老八路的作风丢没丢?”
总理离开十七宿舍后,又访问了老红军陈海清的家世。从总理访问到如今,23年过去了,陈海清同志也已去世,可老陈的爱人——公司档案处干部、共产党员李宝珍同志,对这次不寻常的会见还记忆犹新。她常常激动地回忆说:那天是个星期日,陈海清同志一大早就到公司去了,中午也没顾上回家吃饭。下午,孩子们都出去耍了,我在厨房里洗衣服。忽然听到外面有人高兴地喊:“宝珍,你家来贵客啦!”我慌忙站起身,一簇人已经涌进门来。啊!可真是贵客,这不是敬爱的周总理吗?还没等我辨认清楚,老陈早就相识的老首长赖际发同志,便向总理介绍说:“这是咱们老红军陈海清同志的爱人李宝珍。”总理笑容满面地伸过手来,咳呀,我看着满手的肥皂沫,着急地在衣襟上擦了两下,一把握住总理的手。总理高兴地说:“没想到今天能见到老陈的家属。”接着问到:“几个孩子啦?”我说:“两个。”总理高兴地笑了,我紧张的心也松了下来。总理又问:“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困难?你和老陈这么多年都做什么工作?”我都一一作了回答。由于激动,加上我地方口音重,赖际发同志怕总理听不懂,一边给总理“翻译”,一边笑着说;“这是咱们太行老根据地来的,是武乡人。”总理听了说:“好啊,老八路作风丢没丢?”望着总理亲切的目光,我不知说什么好。我知道,这是敬爱的总理对我、对老陈、对我们这些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每一个同志的关怀。
周总理走了,陈海清同志从公司回到家里,原来他是为总理视察太钢做了一天保卫工作。老陈刚进屋,李宝珍同志就兴奋地把总理来家的情景告诉了他。他们久久地谈论着总理给他们提出的一个严肃问题;“老八路的作风丢没丢?”从此以后,老陈工作起来更带劲了。那阵子,他在公司分管后勤工作,他拖着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负过伤的双腿,走遍十里钢城。下雨了,他一家一家地查看职工宿舍漏不漏;冬天,他一户一户地探问职工冷不冷,拉了煤没有,房子透不透风?1970年陈海清同志逝世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用发抖的声音告诉宝珍同志和孩子们:“要永远记住周总理的热切期望,老八路的作风不能丢。”
在时间的长河里,周总理和我们住一起只待了一刹那。可是,他已经把宝贵生命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了十里钢城。太钢的每一个干部、群众、老老少少,都把总理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教诲,深深地刻在了心坎上。
如今,当我们跟着中国共产党迈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的伟大征途的时候,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决心生产更多更好的钢铁,来纪念和告慰我们无限怀念的周总理。
《周总理在山西》1979年12月第一版 山西人民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