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五个对策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五个对策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确立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各个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文化意识的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约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唤起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意识,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制假等各种违法行为,保证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五个对策

目前,确立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各个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革命性冲击。本文就加快现代化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意识。缺乏文化意识的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约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城市是文化的物化结晶,文化渗透在城市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构成城市的内涵、特色及品位,是城市文明繁荣的重要因素。不夸张地说,文化是现代化城市的依托,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文化意识的觉醒是十分必要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应包括: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及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意义阐述,城市的性质、特色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主要目标和战略部署;相应的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市场行为、企业行为、法律行为等。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必须放在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结合城市化进程一起来思考。有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可以动员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通过政策调控和市场引导,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重视配置生产力和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唤起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意识,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二)组建企业集团,增强发展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调整文化经营机制和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逐步把行政局与企事业功能分开,局是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经营;用行政调控,以资产为纽带,双管齐下,尽快建立文化产业集团;扩大文化产业的外延,要使文化产业发展资源在全市范围进行调控,要通过政府行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资源共享。加快建立文化产业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环境

要扩大各行业尤其是重点行业的发展规模和提高其质量水平,加快文化企业集团化发展。在非公益性文化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增资渠道,增强一批文化企业集团的竞争实力,组建电子传媒、娱乐、演出、广告、印刷集团,进而组建大型跨行业、跨地区多媒体的集团;加快整合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组建统一高效、立体化的发行网络,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大市场,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全局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目前,国内外文化生产要素一方面不断向优势产业(企业)流动,出现了兼并收购、组建集团、规模扩张的趋势,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众多的中小文化企业,以其科学决策、善于经营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优势,也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三)进一步培育和拓展文化市场。积极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产业市场,先易后难,建设一批影视音像、图书报刊、演出娱乐等文化市场,形成辐射全省、全国,并与国际对接的文化市场体系。定期举办演出交易会,培育职业化的文化经纪,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和网络。积极培育文化要素配置功能,加强政府对文化市场的引导管理和调控,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培养文化经营管理精英,形成多层次、多风格的文化消费群体。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制假等各种违法行为,保证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

要发展大量的文化中介机构、仲裁机构、服务机构和版权代理机构、债务代理公司、经纪人公司,使文化交易走向信息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网络化。推动咨询产业的发展,形成政府决策咨询机构为龙头,民营与外资咨询公司共同发展的中介组织网络,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和咨询活动,发展一批决策咨询机构,逐步建设成果交易市场,促进成果的转化应用。发展各种文化服务中介。鼓励剧本等文字作品代理公司、演出经纪公司、电影发行公司、艺术人才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建立、发展。通过经纪公司或经纪人接受委托、主动推荐等方式,进行各类文化资源的开发、包装及营销策划,在文化产品、资源要素、产业和市场之间建立强有力的纽带关系。

(四)制定政策措施,确保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1.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发挥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主导作用。要从长远发展目标来评估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入产出的效益,从而给予比经济活动更多的支持和干预,在规划期内政府财政用于文化事业的投资和拨款的增长速度应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进一步改革政府管理文化的体制和模式。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强化面向社会实行行业管理的职能,实现政府从“办”文化为主到“管”文化为主的职能转变。政府文化部门以政策指导、法规调整、信息服务、检查监督为主要管理内容。政府要通过投资方式和政策、法规体现分类指导,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企业进行分类,保障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则放开搞活,使之加快向企业化迈进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对文化产业进行分类,以不同政策调整鼓励发展、允许发展、竞争发展、做大做强。

2.改革文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加快文化系统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文化经营单位应实行完全的经济核算,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文化经营单位真正成为产权明晰、机制合理、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国家政策许可的前提下,扩大文化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和个人对文化企业投资,允许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等资产运作。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基本消除分割、封锁市场和垄断市场的行政性壁垒。现有文化中介机构应逐步与政府脱钩。要基本建立有利于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文化市场体系。要建立全社会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和发布文化信息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实施调控和引导,使城市的文化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发展协调。

加快文化系统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把国有资产集中到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支柱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公益性事业中来。要对文化系统国有资产存量进行调整。通过存量资本的转移、增量资本的投入,使国有资产在不同性质的文化领域保持质量上或数量上的优势。

3.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有效投入的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主要靠政府投入。资金不足一直制约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反之.国外发达的国家,它们的文化产业已形成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投资机制,除政府投资以外,企业投资、私人投资、彩票集资、基金投资都十分活跃。因此.我们应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领域,同时开放文化市场,除一些特殊领域外,凡是国家没有规定的都要向社会资金开放,使文化产业成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和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www.daowen.com)

改革资金投入方向和投入方式。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国家要继续给予经费保证,加大投入力度。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国家逐步停止投入。政府投入逐步从对文化事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一般投入,转变为以文化产业项目投入为主。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国家有特殊要求和重点支持的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建设、科研课题实行招投标制度和中介评估制度。完善融资手段,开辟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实现文化投资的多元化。鼓励社会各界兴办各类文化基金,进一步提高现有基金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大社会对文化的支持力度。同时,还要扩大规模,调整布局,探讨以基金会形式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强“银企联合”、“银文联合”,通过资本运作来加大文化产业资源重组的力度;在文化生产上更大程度引进外资;吸引外资合作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保持并适当增加各项专项资金。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

4.加快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要营造有利于文化人才积聚、成长的土壤和环境,造就一批文化名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人才的培养开发提供制度保障。不拘一格用人才,大胆选拔一批中青年人才;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选竞争上岗的择优用人机制;建立文化艺术人才合理流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大各类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培养的力度;建立文化艺术人才培育、培训体系;改革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为优秀文化艺术人才文化产业精英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作与生活环境。

5.逐步完善文化政策、文化法规。规范文化产业单位的组织形式,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制度。以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方向,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调整文化产业资产存量结构,保证文化产业结构沿合理化方向发展。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金投放文化产业。对于新兴和创新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安排一定的政策性款项用于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在不减少现有财政总量的情况下,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增加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专项投入。通过差别税率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调控城市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和水平。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促进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允许一些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占有企业股份并参与利润分配

制订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政策。鼓励社会各方加入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行列。打破对文化资源的不合理垄断。鼓励文化产业单位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放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出口限制,对有条件的单位要争取给予对外出口权。

(五)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与发展文化事业结合起来。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关系,不应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的发展中,两者的良性互动需要功能互补作为重要支撑。因为文化产品的竞争不仅仅直接体现在文化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更间接地反映到文化内涵的强弱状况。这就需要在发展文化产业同时,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这不仅有助于守护文化传统,并且还激发了艺术家和学术工作者的创造性,反过来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南美的加勒比地区,创立了著名的CCA7——加勒比当代艺术中心。它原是一项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了促进艺术教育、艺术交流、艺术研究的空间,结果,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加勒比当代艺术者,作者、艺术教育工作者,他们云集于此。开展出版、展览等活动,把艺术作为一种企业投资,发展艺术产业。因此,经营性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文化事业进一步的开拓与扶持。只有这样,文化资源的价值才能提升,城市文化的竞争力才能增强。

总之,城市文化产业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基础。城市综合实力的构成,既包括具有物质形态的硬实力,也包括精神形态的软实力,它是城市的两块基石。城市强大的辐射和牵引作用来源于城市的这两块基石。目前我国城市的综合实力还比较弱,而国际上大城市综合实力主要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经济实力,经济实力又影响城市的文化实力。而文化实力和经济实力又影响城市的国际政治地位。比如,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往往安排在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性大都市,这些城市每年都要举办国际会议90个以上,成为国际性会议的重要举行地,它对大都市国际政治中心的形成同样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积极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是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文化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的崛起是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的。美国众议员李·汉密尔顿说:“艺术活动不仅是文化,而且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对艺术的投资能产生乘数效应,因而能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状况。艺术是旅游业的宝贵财富,它还能吸引工商业,提高房地产价格。”文化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日本娱乐业经营收入已超过汽车工业的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约占GDP的1/5,其音像制品出口超过航天工业。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大城市的文化产业都很发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还将日益增大,文化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会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必须跟上世界经济和文化的步伐,大力发展我国的城市文化产业,并带动农村文化和整合文化产业及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城市经济六十年》2009年12月  中国城市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