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文化产业概念和范畴:昔年种柳,我的立言之路

城市文化产业概念和范畴:昔年种柳,我的立言之路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三个最根本的要素:1.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文化客体化、对象化的产物,即将文化置于市场化的社会生产循环之中。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幻,文化资源的内涵也是不断改变的,因此“文化资源”是一个极具生长性的概念。文化品牌代表着一种文化资源或文化产品影响的大众的数量,无疑,这个数量越大,文化生产就越成功。

城市文化产业概念和范畴:昔年种柳,我的立言之路

(一)城市文化产业的概念。城市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和积淀到一定阶段后衍生出来的新生事物,它具有显著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因此对城市文化产业概念的确定和认识要从城市、文化、产业,以及这三者的复合体进行全面理解。

第一要确定城市的内涵。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自从城市出现以后,人类文明一直与城市兴起相依相随的。它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第二要确定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历史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文化不仅是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而且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体现,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第三要明确产业的内涵。产业是一个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起来的动态的概念,是按某种标志对国民经济进行划分的一个部分或层次。产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规模化生产;二是市场化营销。

明确这三者的关系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文化产业的内涵。文化产业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它将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和手段运用于文化的传播和生产中,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创意、生产、传播、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贯穿其中。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而城市文化产业则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与城市经济相匹配的文化产业,历史上看,是一个由小到大的一种过程。它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属于经济与文化交叉领域的产业形态,直接面向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或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

(二)城市文化产业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三个最根本的要素:

1.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生产资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资源”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文化(文化内涵、文化载体、文化现象)客体化、对象化的产物,即将文化置于市场化的社会生产循环之中。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幻,文化资源的内涵也是不断改变的,因此“文化资源”是一个极具生长性的概念。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地域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座高峰,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文化资源的内涵正处在扩展和深化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正作为“文化资源”复苏。

2.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文化“资源化”的成果,文化产品也是联结大众与文化的中介;文化产品是文化生产的结束,是文化消费的对象,也是文化再生产的开始。将文化资源整合创造为普通大众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文化产品,再通过高效的、自由的市场将文化产品送到普通大众的手中,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娱乐、审美、求知)构成了文化的再生产,文化再生产本质上是“人的生产”,其结果是人的满足和提高,而人的满足和提高才是社会、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动力。至此,一个文化生产流程才算完成。另外还需注意,文化产品的形态是多样化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3.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衡量一个文化生产流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文化品牌本身也是重要的市场资源,是文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文化品牌代表着一种文化资源或文化产品影响的大众的数量,无疑,这个数量越大,文化生产就越成功。文化品牌对具体文化企业、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缺少文化品牌或打造文化品牌的失败也常常成为文化企业、地区和整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城市文化产业的类型。城市文化产业主要包括:软件开发业、信息咨询业、创意设计业、教育培训业、体育竞技业、报刊出版业、影视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

1.软件开发业。第一阶段为1979年以前的科研开发阶段。这时得到的是成果而不是产品,软件还完全依附于硬件,软件没有价格,也没有从事软件生产的企业。第二阶段为80年代的萌芽阶段。这时国外的软件产品经加工后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出现了中国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但较多的还是科研成果,而且软件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尊重,没有形成软件市场,软件企业很难生存。第三阶段为1990年至今,进入软件产业的创建阶段。此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用户需要大量的、先进的、适用的软件产品,以提高已有计算机的利用率,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时我国已具备建立软件产业的应用基础,软件的经济价值也逐步被人们接受,特别是实施2002年《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来,软件市场开始发育成长,软件企业不断增加,软件销售大幅增长。我国软件业开始具有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意识。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全球软件市场中,我国软件业所占份额不到6%。与硬件制造业相比,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难以实现与硬件制造业匹配的互动支撑发展。

2.信息咨询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客观上为咨询业开拓了发展空间,政府各部委下属一些机构和一些事业性质的咨询服务机构应运而生。中国咨询业从此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1980年底,中国科协正式成立科技咨询服务部,1981年2月下发了“关于学会、地方科协建立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的通知”,各省、地(市)科协和协会相继成立了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981年,中国国际信托公司组建的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诞生,随之对外贸易部也成立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咨询公司以适应来华投资的外商的需求。1981年,中国科协拟定了中国科协科技咨询章程,1983年成立了中国科技咨询服务40家省(市)级工程咨询公司,中央各专业部也相继成立了一批咨询机构。1984年8月,经国家经委批准,中国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成立,后改名为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咨询服务中心。1985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了科技运行机制,一大批民营咨询机构迅速兴起。我国的咨询服务业进入了起步发展阶段。由于咨询机构增加迅速,咨询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加上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咨询机构名不副实,咨询质量低劣、信誉不高。因此,国家先后两次对咨询服务业进行整顿,1986年颁布了《技术市场管理暂行办法》,1987年全国人大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咨询服务业开始逐步走向法制轨道。1986年3月,中国科协、财政部发布(1986)089号文件,规定了科技咨询服务收费原则。1986年,北京的几个全国性咨询公司曾自发地组织举行同业联席会议,互相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并探讨进行协作和建立咨询同业组织的途径。向政府提出明确咨询业的法律地位、建立全国咨询行业组织等建议。1987年,国家经委转发了企业管理咨询顾问资格认定工作,加强了对咨询人员的规范化管理。1989年,原国家科委安排的“中国科技咨询业的十年发展和现状剖析”软科学课题,较系统地调查、研究了我国咨询业的现状与问题,并召开数次会议研究对策,为推动咨询业发展做了一些基础工作。1991年8月,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咨询工作研讨会。通过总结交流经验,认真分析研究我国咨询业的发展状况,预测发展前景,指出目前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建议。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巡”讲话,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对包括咨询在内的各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市场呼唤咨询业兴起。1992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后,明确服务行业为第三产业,咨询业是优先发展的行业之一,同时规定要简化注册手续。协议价格、鼓励发展,为咨询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此时迎来了第二次咨询机构注册高峰,咨询业迅速发展起来。1994年4月,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发《工程咨询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工程咨询业登记、审核、管理等问题做了规定,并成立了中国工程咨询协会。1995年,国家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对咨询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规定。同时,在当地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各地对咨询业程序规范都进行了研究和规定。我国咨询业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199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研究制定了《关于推动我国科技咨询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对进一步推动科技咨询业发展和再上新台阶,推进科技咨询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1996年3月,由亚洲开发银行提供技术援助的项目“中国咨询行业调研”完成,该项目由财政部与原国家科委共同委托,由美国DAI咨询公司、盖-德金融与技术咨询公司及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三家组织研究。该项目为咨询行业新型框架的制定方式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议;同时它还强调了中国咨询部门的一些最为迫切、非政策性的重点问题。2001年,朱镕基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发展主要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实现中介机构脱钩改制,确保其独立、客观、公正地行事,规范发展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咨询和数据库服务业。这一报告在推动咨询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12月,国家计委颁布“关于‘十五’ 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2003年4月,已酝酿数年的中国科技咨询业协会成立,标志着咨询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和发展。(www.daowen.com)

3.创意设计业。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受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影响,直至在“十五”计划中才正式提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创意是对文化产品的价值进行转化和增值的过程,它有利于文化产业的产业化,是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源泉。一个城市一般都具备多样化的文化基础,而多样化的文化需要,要求市场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创意。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好的文化创意项目可以给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带来巨大的活力。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可以经过创意改造,创造出许多新的文化产业价值,这一点已经在一些城市得以实施,并带来了可观的文化、经济效益。同时,自然社会资源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依托地理自然资源,可以很好地发展旅游和文化项目,如北京的北郊景区、山西的绵山景区、西安的秦岭景区、深圳的沿海风光,针对这些自然资源合理地开展文化创意活动,可以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影响。此外,对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进行模仿复制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意设计模式,通过对原型文化资源的复制、扩容,从主要内容和形式上对原文化进行开发,是当今各个城市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如北京的世界公园、深圳的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西安的大唐芙蓉园等。又如北京朝阳区的798文化艺术区、东城区的南锣鼓巷特色街区和石景山区首钢遗址博物馆等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品牌。

总之,通过多样化创意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已经在政策、法规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但在利用多样化创意发展文化产业时应该注意对创意的选取,确保正确合理的创意方向,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成果。

4.教育培训。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培训市场正向更加细分的趋势迈进,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正在寻找合适的沟通渠道。据统计,至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教育培训支出已达1012.85元,以7.4%的比例高居家庭消费支出的第一位。截至2004年底,除去国家高等教育,单论各种相关培训市场,产值已达百亿的规模,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到了2006年,这个市场已经发展到上千亿元规模。北京、上海、深圳的教育培训业发展迅猛,全国范围内涌现一批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华尔街英语北大青鸟、昂立教育集团、红黄蓝教育集团等。

据统计,目前上海地区提供教育培训的机构已达3600多家,形成若干较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市场和基地。包括外资、合资、民办、高校办等各种性质。学员接受培训的种类和内容包括学历文凭、高教自考、技术职称家政服务、外语、电脑、管理和艺术等。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外语类(CET、PETS、口语、雅思、GRE、口译商务英语等)、电脑类(等级考试、图形设计、网络技术、编程技术等)和管理类(企业团体培训、MBA等)。北京市每年新增教育培训机构300多家,同期自然“死亡”的也有300家左右。教育培训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5.报刊出版。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建立了出版、印制、发行功能完备,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出版体系。以出版物品种为例,出版物市场发生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变化。2008年,全国出版图书27.57万种,与1949年相比,种数增长33.5倍;全国出版期刊9549种,与1949年相比,种数增长37倍;全国出版报纸1943种,与1949年相比,种数增长6倍。全国出版录音制品11 721种,出版数量2.54亿盒(张),发行数量2.49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1.21亿元;全国出版录像制品11 772种,出版数量1.79亿盒(张),发行数量1.61亿盒(张),发行总金额7.23亿元;全国出版电子出版物9668种、15 770.64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了11.74%,数量增长了16.1%。近年来,我国报刊出版业通过体制改革后快速地发展,已经走到了向纵深发展的阶段。特别是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冲击,我国出版业呈现出逆势增长的势头,今年年初的图书生产总量比2008年增长了48%,上半年图书总销售收入相对去年增长了20%,面对改革深入,出版界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市场方向和效率方向。

6.体育竞技。竞技产业是我国有着巨大市场潜力和前景的一项新兴体育产业。由于历史的、经济的、体制的等原因,我国体育竞技业是落后的。中国体育竞技业市场的产业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产业才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形态和较为完善的体育行业的制度,中国的体育广告业、体育建筑业、体育博彩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用品业等具体行业也是在这个时期得以充分发展。199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指出中国体育产业要用15年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李宁牌系列运动产品以及邱钟惠体育有限公司等开始出现和发展。虽然目前中国体育行业的资产存量、人力资源状况和资本增值效率在快速增长,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各个环节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体育产业经营方面的经验和模式,是中国体育产业快速成长的捷径。

7.影视娱乐业。中国影视娱乐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明显。长期以来,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较难与发达国家抗衡。差距反映了落后的程度,说明了中国影视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然,我们仍需加大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在控制外国影视产品进口的同时,应多引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资本,尽快提升中国影视产业的竞争力。加快影视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培养大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近几年,中国的影视娱乐业发展迅速,每年均以20-30%的速度增长。

8.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新中国旅游业初创于20世纪50年代,从这时起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旅游作为我国外交事业的一条重要渠道,主要开展民间对外交往工作。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成立,以此为标志,新中国旅游事业正式诞生。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旅游业发展迅猛并正在逐渐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2007年河南省文化景区游客普遍增多,平均增幅在30%以上。其中郑州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巩义康百万庄园等沿黄文化景区更是游人如潮,游客同比分别增长35%、81.8%和80%。文化旅游已成为河南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行业;2008年湖北省大力整合省内旅游资源,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并出台了“2009-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四川在地震后为复苏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作为其发展方向;在安徽,2009年以来文化旅游项目广泛受到投资者青睐。围绕“徽州文化”、“徽商文化”不断推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再如,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的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山西的另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发展的完整画卷。这些宝贵的文化积淀正逐渐被挖掘、被加工为文化产品,以旅游业为其发展的最重要载体,从而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是一项充满憧憬、创意的文化活动,必须以观念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要按照全面创新的战略要求,用新的思维认识、开发和管理文化旅游产品。21世纪中国旅游的方向直指向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2008年底国家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1000亿元分配给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而这1000亿元的专项资金大部分会用于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景区的创意规划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