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昔年种柳:探讨社会主义企业活力的十大关系

昔年种柳:探讨社会主义企业活力的十大关系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这几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我们提出十个问题,或者称为社会主义企业活力的十大关系。六是社会主义竞争与企业活力的关系。以上关于企业活力的十大关系问题,是对搞活企业的粗略描述,是对改革中提出的大量新问题进行的初步探索,是对各种改革试点单位提供的大量经验做出的理论说明,是对改革中已经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企业活力的理论观点的归纳和概括。

昔年种柳:探讨社会主义企业活力的十大关系

增强企业活力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根据这几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我们提出十个问题,或者称为社会主义企业活力的十大关系。

一是两权分离与企业活力的关系。两权分离是增强企业活力的突破口。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目的在于使企业真正得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权利,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并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从而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二是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与企业活力的关系。作为劳动者的广大职工,是国家和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是企业活力的唯一源泉.物质利益原则和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是搞活企业的动力,能保证企业活力长盛不衰。

三是企业素质与企业活力的关系。企业素质是增强企业活力的物质基础。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就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增强企业活力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素质,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的内在机制。

四是企业整体功能与企业活力的关系。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及其协调作用组成企业动态系统,动态系统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增强企业活力的保证。谋求企业动态系统各要素结构的完善、协调,就能保证企业活力稳定发展,否则企业就不能活力持久,甚至可能发展停滞,破产倒闭。

五是市场与企业活力的关系,市场是企业活力发展的空间。企业活力的强弱只有在市场中才能够表现出来;企业的决策能力、生存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都要得到市场的检验。有了市场,企业活力就有了赖以生长的肥沃土壤,企业就有了用武之地,企业凭借一定的物质条件,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结合,能动地创造市场新的需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这是企业活力增强的主要表现。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空间的立身之本;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是企业在市场空间的发展之本;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是企业在市场空间的应变之本。

六是社会主义竞争与企业活力的关系。社会主义竞争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推动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现象,竞争作为价值规律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比计划 更能激发和强化企业活力。企业只有充满了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www.daowen.com)

七是价格与企业活力的关系。价格是企业活力的调节器,为企业在市场竞争提供经济信号,对搞活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价格作为企业竞争的手段必须以降低成本为前提,因此,努力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就成为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价格体系的合理化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条件,只有价格体系的合理化,企业竞争才具有平等的外部环境,衡量企业活力的大小才更加具有客观标准,因此,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对增强企业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是金融信贷,财政税收与企业活力的关系。金融信贷和财政税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经济杠杆,可以对企业的经济运行进行间接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和财政税收的调节控制作用,使企业经济活动摆脱过多的行政干预,是使微观经济宏观经济更紧密地、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使企业活力增强的重要条件。

九是城市政府职能与企业活力的关系。社会服务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的外部条件。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真正做到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建立稳固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政府由以直接控制为主,向以间接控制为主转变,并为搞活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营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企业才能逐步完善微观机制,永远充满活力。

十是宏观控制与企业活力。微观搞活和宏观控制协调发展是企业活力稳定增强的有力保证。商品经济的竞争性要求企业增强活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性要求加强宏观控制,这种内在矛盾统一的关系决定着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必须协调发展。

理论来源于实践。以上关于企业活力的十大关系问题,是对搞活企业的粗略描述,是对改革中提出的大量新问题进行的初步探索,是对各种改革试点单位提供的大量经验做出的理论说明,是对改革中已经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企业活力的理论观点的归纳和概括。在这里,我们既对企业自身从内部增强活力进行了分析,也对外部环境促进企业活力进行了论述,把增强企业活力应当遵循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企业活力自身发展的一些必然性结合了起来,我们试图使读者对增强企业活力问题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试图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企业活力理论做引玉之砖,为进一步推动搞活企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搞活企业的十大关系》(总论)1987年12月第一版  经济管理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