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力是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而理解力不只是听对方说话,更是要读懂对方。工作中要读懂领导、下属、跨部门同事、供应商、客户;生活中要读懂家人、朋友。
读懂对方确实很难。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不理解更容易发生。
李娟是公司的财务,张兵是销售,张兵找李娟报账,李娟看了张兵提交的材料后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张兵回去重新整理。
李:你这个报不了。
张:为什么?每次都是这样!总是这样麻烦,这次又怎么了?
李:你自己看,这两个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支出,贴在同一张报销单上了,这一张食品票超支,这一张没有明细相对应,没有办法报,还有这一张,面额和明细对不上。
张:听我给你解释,这次的情况很特殊。
李:每次都特殊,你不用解释了,我都给你们销售部说过多少次了,国家的财税政策越来越规范,公司下发了相关制度文件,我们严格按制度执行。我再给你说说,你回去传达给销售的同事。
张:不用给我说教,你们制定的制度就是为了卡我们,你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容易吗?大夏天的伺候客户跟孙子一样在外面跑,上一个活动我们部门个人垫了四千多元,到现在两个月了流程还没走完。你们这制度合理吗?你们这样让我们的人怎么做销售?
李:这不能怪我们呀,如果不是你们每次票据有问题,会拖这么久吗?
张:我们是做销售的!不是做财务的!如果我们都懂还要你们干什么?如果不是我们在外面辛苦地跑业务,创造利润,你们哪有工资发!你们没事找事,公司养你们真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
李:你!(李娟气得说不出话来,张兵转身摔门走了)。
这只是职场沟通的一个场景,人们不被理解的概率比想象得高得多,因为读懂他人受两个认知因素和一个情绪因素的影响。
如图3-5所示,你能看到哪些图形?
图3-5 里面都有哪些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者圆形?也许一个都没有!因为没有一个图形是完整的。
为什么你第一眼就能看到三角形?因为你脑补了三条连线,这个现象叫作格式塔效应。人的大脑是这样工作的:当我们没有办法得到完整的信息时,大脑会自动添加线索让信息变得完整。由于这些脑补活动是自动发生的,大脑甚至认为这些补充的信息本来就存在。
脑补会误导你。
如图3-6所示,别人告诉你看到一个半人半鱼的怪物,他头脑里是这样的(如图3-6(1)所示),而你的头脑里却可能是这样的(如图3-6(2)所示)。
图3-6 脑补出的各种半人半鱼的怪物
人类的大脑是所有动物中能耗最高(相对于身体的其他部分)的,所以大脑自带“节能减排”机制。
如图3-7所示,理解对方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脑力的过程。
对方说话时,当我们的大脑觉得“我已经知道了,你讲的话对我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我不可能听得懂”。大脑发现继续耗能却没有价值,就会自动把频道关闭,这就是信息开关效应。
过早判断
当信息开关效应跟格式塔效应合在一起,真正的麻烦就来了:
对方刚一开口,你就想“这事我知道”。
大脑开始补充,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补充了。
然后就对自己说:“既然我已经知道了,就不用继续听了嘛。”你就把信息频道关闭了。
结果对方讲的后半段话你都没有听进去。事实上,你想象的很可能和他要表达的并不一致(如图3-8所示)。
图3-7 大脑的“节能减排”
图3-8 过早判断
刚才前面提到的跨部门沟通案例,财务与销售是否也受到了格式塔效应和信息开关效应的影响,造成过早判断?
销售张兵说“听我给你解释,这次的情况很特殊”,财务李娟关闭频道,听不进销售伙伴的解释,自动脑补后认为销售就是喜欢搞特殊,下发文件不学习,明知故犯,公然对抗公司财务报销制度。而不能分析销售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如何协同解决,有效支持业务。
财务李娟说“我再给你说说,你回去传达给销售的同事”。销售张兵关闭频道,不听李娟的制度说明,认为财务就是拿着制度针对销售,且脑补认为财务就是天天吹着空调“没事找事”,而不愿思考为什么财务会有这些规定,如何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做好沟通,怎么可以既不违反规定又提高报销效率。
下判断越早,得到的客观信息就越少,要加入的主观判断就越多,犯错误的概率也就越高,误解就此产生。
这提醒我们,要减少对他人的误解就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尽量去收集完整的信息。
不同意见
对亲身经历的事,形成了一个判断,居然听到不同意见。人们通常的反应就是:“既然我是对的,他不同意我,那一定他错了!”这个逻辑有问题吗?如图3-9所示,你觉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图3-9 是少女还是老太太
有人看到了少女,有人看到了老太太,其实二者都存在,无论是看到少女还是老太太,都没错。有时候别人的意见跟我们不同,并不表示他错了,只是他得到的信息跟我们不一样罢了(如图3-10所示)。
图3-10 皆有可能
甚至当大家得到的信息相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一样。再看一张图(如图3-11所示)。
这是马。把书顺时针转九十度看看,是不是看到了青蛙?为什么同一件事情别人的看法和我们不一样?因为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图3-11 是马还是青蛙
听到不同意见,并不意味着别人错了,而是别人看到了我们没看到的,或者别人看问题的角度跟我们不一样。
每个人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亲历这个世界,所能掌握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要想看清整个世界,就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和耳朵。不同的意见,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掌握完整的信息。
沟通困境1
经常过早判断甚至误解别人,该怎么办?
破解之道:把“ !”号变成“ ?”(www.daowen.com)
为了避免过早判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不同的习惯:把感叹号( !)变成问号( ?)。
感叹号( !)——听到不同意见,第一反应就是“你错了”。当我们对别人说“你错了”的时候,其实是在对自己说:“我是对的,他是错的,所以他的话我不要听,他的话对我没有价值。”频道关闭。
问号( ?)——“你为什么这么想?”
“ !”变成“ ?”,是在暗示自己的大脑“有一些信息我没有掌握,我很好奇”。对别人说“为什么”,其实是对自己说“我需要去接收更完整的信息”。这一刻频道重新打开。
改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会不一样。一个人在婴儿期就开始训练控制自己的肢体,在幼儿期就开始训练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的训练,直到成年以后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情绪因素
你在高速公路或者高架上开车,开错一个道口是不是走好多冤枉路啊,情绪也是一样的。一旦你对某人产生了情绪层面的误解,接下来会有非常大的一段冤枉路要发生。情绪会把信息扭曲以后再交给大脑,这会使人们产生错误的判断。
同样的话、同样的语气,不同的人感受不同,是因为对他的情感不同(如图3-12所示)。
图3-12 情绪因素
同样的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你对说话人的情感不同,听到的也不一样。
因此,你听到的常常是你的主观情绪感受,而不是对方所要表达的客观事实(如图3-13所示)。
图3-13 主观情绪感受
早些年的言情剧里面,那些男女“主角”总能用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去误解对方,怎么容易发生误解怎么来(如图3-14、3-15所示)。
图3-14 匪夷所思的方式
图3-15 误解加深
然后一堆狗血的故事就发生了。
如果你的倾听过程经常受情绪干扰,狗血的情节还真会发生在你自己的故事里。
前面提到的财务李娟与销售张兵的沟通,因为对彼此过往或当下报销作为的不认同,进入情绪道口,产生误解,站在李娟的角度,认为销售总是为了自己的便利而破坏制度;站在张兵的角度,认为财务就是官僚,总是针对自己。本来只是在票据报销层面的分歧,后来演变为财务认为自己是公司制度的遵守者,对比销售部就是制度的破坏者;销售认为自己是公司的“衣食父母”,财务就好似“没事找事”。最后不欢而散。
所以,看看身边,每次都能认真听你把话说完的人有几个?这其中能够不带个人情绪的还剩几个?真正懂你的人还真不多。如果有,请一定珍惜,不只因为他懂你,你还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沟通的好习惯。
当你身边的朋友遭受误解和委屈的时候,最让人动心的莫过于那句“我懂你”。可是,你真的能读懂的他吗?
打通沟通任督二脉
金庸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里写到,一个练武之人,只有打通了任督二脉,才能够成为武林高手。那什么是沟通中的任督二脉?为什么不打通任督二脉就没有办法成为沟通高手?
打通沟通的任督二脉,首先要学会区分同情和理解,同情是一种情绪感受,理解是一种能力。一个普通人,很容易理解他能够同情的对象,因为同情让人更容易换位思考。但是普通人很难理解他不能同情的对象,讨厌一个人,就不愿意换位思考,也就丧失了理解他的能力。影响性沟通是以理解对方为前提和基础的,既然没有办法理解对方,就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就没有办法找到我方和对方沟通的最优解,结果只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去沟通,这样我们有大概率做冲动性沟通。所以普通人只能与喜欢的少数人做影响性沟通,这大大地妨碍人际交往的能力。而真正的高手,不管他遇到的对象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都能够换位思考,能够做影响性沟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这种能力是沟通的任督二脉。
如何打通任督二脉,理解对方呢?
第一,先隔离情绪,就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建设和暗示,把自己想象成无关的第三方,假如这件事情不是发生在我身上,而是发生在另外两个人身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剥离出来,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这两人之间发生什么。当我们试着去看清楚对方表达的本意以后,真正理解了他的想法,而理解又会带来包容,包容让我们理解对方变得更加容易。
第二,变“ !”为“ ?”。每当我们总是在想,“都是他的错!”就会越想越生气,换个问题,“我该怎么办?”就更容易变得释然,所以每当我们看到一个非常不合理的现象,认为都是他的错!这就是一个“ !”,看到一个不合理的现象,我们要相信,不合理现象背后,都有一个我们尚未了解的真相,这时候换位思考就可以介入了,“如果是我,为什么会做出看起来这么不合理的事情呢?”“会有什么样的原因,让我做这件事情?”探寻的结果,会让我们找到那个“ !”背后的原因,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索,我们了解到对方真实的原因以后,我们对对方也有了理解。把“都是他的错!”转换为“我该怎么办?”再一次帮助我们有机会从冲动性沟通里跳出来,做影响性沟通。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会有意识地探寻真相,找到真相,我们就有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打通任督二脉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一个人如果经常容易觉得都是他人的错,那他的理解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情绪的干扰和影响。而当你发现自己问“我该怎么办?”的概率远远超过“都是他的错!”的时候,你的理解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前面提到的财务李娟与销售张兵的沟通冲突,其实这样的冲突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这次的冲突有员工反馈到HR赵经理处,赵经理认为冲突有时候也许还是有效沟通的好契机,正好借机帮他们打通沟通的任督二脉。
赵经理:张兵、李娟,听说你们因为报销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想来这也不是二位所愿意看到的,希望通过今天的沟通,我们可以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李娟:赵经理,张兵说“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吃的”确实很伤人。
张兵:每次碰到报销总是被退回来好几次,碰到谁身上,谁不恼火。
赵经理:好了,二位先不要生气,今天把你们叫过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我来主持一下咱们今天的沟通,一起试着解决,好吗?
张兵、李娟:好。
赵经理:你们首先回顾一下当时的沟通场景。想象自己像“小飞侠”一样悬在空中,审视当时的冲突状态,有什么样的感觉,同时思考彼此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张兵: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这么审视,比自己在现场沟通,情绪要平和多了。我当时沟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可以快点完成报销,好拿到自己贴进去的钱。
李娟:我当时表达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按公司制度走报销流程,不能犯制度性错误。
赵经理:好,两位已经能隔离情绪看这个事情。接下来,你们彼此试着换个角色,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为了方便你们进入角色,可以带着好奇心,也就是对不理解的事情先不惊讶、不回避,思考下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比如李娟思考下张兵不符合制度的发票,他是为了违反公司的制度吗?
李娟:哦,我想想,当然不是,销售伙伴提交不合格的发票,也有不得已的情况,更多是为了早点完成报销,好有时间精力去完成更多销售业绩。
张兵:真好,谢谢李娟的支持理解。
赵经理:张兵,你也可以站在财务的角度思考下,财务这么严格的报销制度,是为销售部门设定的吗?
张兵:那倒也不是,财务这么做,培训的时候都讲过,是国家财税政策规定的。
赵经理:二位这么快就进入状态。好,基于刚才的认同,是不是对上次沟通时对方的状态和行为就多了一些理解?
李娟:是的,这么看,我们前期情绪冲突完全没有必要,都是因为工作嘛。我们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而已,现在用同理心去看,都是可以理解的。
赵经理:那我们再试着想想后期应该怎么做?
张兵:我经常在外面打拼,说话冲了一些,李娟,你多担待。后期公司制度还是要遵守的,同时应该多向财务伙伴学习。
李娟: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为销售伙伴提供更多支持。下周我去你们那里一趟,详细了解销售流程,看如何做好报销与销售流程的对接,尽量减少你们花费在报销上的时间和精力。
赵经理:二位能这么想真好,以后我们少一些情绪层面的冲突,多做基于理解、包容的沟通,很多问题都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理解一个人以后,你会发现原来他这么想、这么做都是有原因的,你就变得宽容了,宽容又让你更容易倾听对方,以加深对他的理解。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如图3-16所示)。
图3-16 良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