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鲁中地区颜文姜信仰活动场所

鲁中地区颜文姜信仰活动场所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颜文姜祠内存有宋、元、明、清时期碑刻81统,内容除了颂扬和表彰颜文姜孝感动天、有求必应之外,还记述了颜文姜祠12次重修的过程。1664年,孙廷铨回到故乡颜神镇,致力于故乡的文化与公共事业,成为一方士绅。族人蒋可瞻于京师意外获得上好石青千余斤。

鲁中地区颜文姜信仰活动场所

颜文姜信仰在整个博山区的范围内有三个核心圈:第一处是城郊凤凰山颜文姜祠,它不仅是颜文姜信仰的中心,还连同凤凰山上的碧霞元君行宫、玉皇宫、红门庙、吕祖庙、药王庙等形成凤凰山庙宇群,并与东边峨嵋山的文昌阁、魁星楼以及东南边城隍庙一起构筑成一个三角区域;第二处是位于城区以南15公里处的石马镇,传说为颜文姜取水之地,有五阳山颜文姜取水处和石马顺德圣君祠两处信仰空间;第三处即位于八陡镇,传说为颜文姜娘家村,有阁子前顺德馨祠、青石关南庙颜文姜祠、杏花崖黑山颜文姜祠三座庙宇。除了这三个核心外,在池上镇东池村、北博山镇盆泉村、源泉镇泉河东村各有顺德夫人行祠一座,它们与石马顺德圣君祠并称颜文姜四大行宫。

(一)凤凰山颜文姜祠

颜文姜祠又名顺德夫人祠,旧时曾有灵泉庙、颜神庙等称呼,位于博山城南郊山头镇西神头村凤凰山南麓,距离博山区中心两公里。有史料曾记载,“齐孝妇颜文姜祠后周建,唐天宝年间更建”,但目前尚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颜文姜祠始建于后周,不过在2011年,颜文姜祠主殿被确定为唐代木质结构建筑,证实了颜文姜祠历史的悠久。该祠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几次增建和维修,逐步形成了今天四进院落的格局。颜文姜祠由山门、香亭、正殿、寝殿、土地祠、火神祠、三公祠、王爷殿、公婆殿、爷娘殿、郭公祠、百子殿、东西配庑、左右配院等八十三间房屋组成,为淄博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颜文姜祠内存有宋、元、明、清时期碑刻81统,内容除了颂扬和表彰颜文姜孝感动天、有求必应之外,还记述了颜文姜祠12次重修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及以前的历次重修扩建基本都由地方官主持,在性质上属于官方行为。入清以来则由地方士绅组织民间力量进行祠庙的修复工作,这与明清时期博山地区宗族组织的发展有很大关联。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博山出现了赵、孙、蒋等几个世家大族,他们依靠在当地积累下来的声望和自身雄厚的财力先后主持了数次颜文姜祠修缮工程。

笼水赵氏是博山历史最悠久的望族之一。据《笼水赵氏世谱》记载,始祖赵原居蒙阴薄板台,因避乱于明洪武初年迁居颜神镇,经百年繁衍生息,至第六世赵敦开始步入仕途,后世从未间断。明清两代赵氏一族出了9名进士、8位举人,还有副贡、拔贡、恩贡、岁贡若干,出了赵振业、赵进美、赵执信等名人,赵氏家族深耕博山六百余年,参与了修城墙、建庙等诸多公共事务。早在万历年间,赵家就曾向颜文姜祠捐助神龛、香炉等设施:

明府□县孝□仕□戊午仲,奉□钦命任直隶淮安□知县文林郎赵敬□、男赵尔衍、赵尔□、尔□子喜,拾互大铜香炉一□、大铜花瓶一对□、四十彩花一枝、神龛一座,愿祝世代荣显、人口平安、合镇清宁、国家长治大明万历十五年十一月吉旦[30]

根据文中所提示信息,这次捐助应是笼水赵氏八世祖,戊午科举人、敕授文林郎、宿迁县知县赵敬宾率子孙所做的善事。入清以后,赵氏家族经过赵振业、赵进美两代的荣光之后盛极而衰,第十二世、清初名人赵执信算是由盛转衰的标志人物。而此时颜山孙氏恰如日中天,颜山孙氏原籍直隶真定府枣强县,明洪武年间,始祖孙克让举家迁至青州府城,后又移居益都县颜神镇。据孙廷铨《颜山杂记》记载,孙氏曾属匠籍,专事琉璃灯帘贡品的制作、监造等工作,其身份要低于民籍。至顺治二年,匠籍的身份制度才被朝廷取消,颜山孙氏自第七世开始发迹,至第九世孙廷铨达到极盛。孙廷铨,明崇祯进士,曾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康熙元年(1662),孙廷铨官拜内秘书院大学士,被尊称为“帝师”。1664年,孙廷铨回到故乡颜神镇,致力于故乡的文化公共事业,成为一方士绅。早在顺治十四年(1657),孙廷铨就曾联合赵氏第十二世赵班玺一起倡议重修颜文姜祠。这次修缮工程浩大,历时六年。他在《修灵泉庙碑记》中说明了工程的大致情况和修缮颜文姜祠的原因:

前宫后寝,台观门屏,悉从改作。更凿山石,规拓其垣宇,而壮又过之。四方之至者,一拜其庭,登其堂,周瞻彷徨,寥泬清敞,若山川益增其胜,而神人之意倍畅于昔者,未尝不犹犹然崇起孝思于无已也。[31]

对于赵班玺的参与,材料中也有记载:

乡侍御赵君班玺愿命匠以考其成。[32]

时任钦差山东按察司分巡青州海防道佥事周亮工,在《重修颜文姜灵泉庙碑记》中也记录了赵班玺的功劳:

而侍御赵公庀材鸠工,实总其成,经营历年而筑始毕。规模崇敞,蔚为云构。[33]

现在颜文姜庙仍保存孙廷铨、赵班玺、耿淳的“三公祠”碑记和旧址,其中耿淳时任山东巡抚,因出资一千两白银而被当地人所怀念。康熙十一年(1672),已经赋闲在家的孙廷铨发现颜文姜祠收入非常有限,管理人员也无处栖身。于是,孙廷铨又捐赠了房产和田产各一处来解决以上问题,并特意写了《新置灵泉庙香火房田记》为后世说明情况,以免管理人员霸占地产

原夫庙貌之鼎新也,萌于甲午,起于丙申,成于己亥。其营辑未完者,迨予归休以来,至戊申而大备,载诸丽牲昭昭然矣。维庙斯新,而晨昏香火之资无所出,启关洒扫之人无所栖,事神之道或有阙欤。适庙之右邻予有房舍一区,又神头社刘家峪予有石田二十亩,皆施入庙中,俾庙户邵得福等世世轮掌其事。田地所出,即供香火牲醴之费,房舍即令庙户居其中。凡此房田,永属庙中,而非属庙户也,只许其居上耕种,不许其盗卖质当,凡我若子若孙得世世稽察之。为予身后千年事神之用。庙户倘据为己有,或私蓄盗卖等谋者,我子孙即斥逐使去,不令居此矣。勒此数语,以方来守之勿替云。康熙壬子三月朔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内秘书院大学士里人孙廷铨谨记。[34]

乾隆年间,颜文姜祠历经百年的风剥雨蚀,再一次面临整修。此时站出来总领修缮之事的是博山蒋氏族人蒋今长。青州蒋氏始祖乃明永乐年间通政使蒋思文,原籍长沙县人,因事被贬青州府。明天顺年间,青州蒋氏族人蒋明因躲避战乱举家迁至益都县颜神镇,成为博山蒋氏的先祖。博山蒋氏自四世开始烧制陶瓷,至明末清初,其陶瓷制品已经远销京师。族人蒋可瞻于京师意外获得上好石青千余斤。康熙至乾隆年间,石青价格突然猛涨,蒋氏一族遂成博山城首富。九世祖蒋今长,活跃于乾隆、嘉庆年间,官至内阁侍讲学士,一生乐善好施,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建颜文姜祠山门,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修颜文姜大殿。颜文姜祠今日所呈现出来的风貌基本源于此时。

根据已知史料,博山赵、孙、蒋、钱四大家族中,至少有三大家族主持过颜文姜祠的修缮、捐施活动。三大家族频繁致力于公共事务的时间也正是各自的鼎盛时期。名门望族、士绅阶层参与修庙、建庙等带有民间信仰色彩的公共事务,其目的不仅仅源自对家族世代绵延的期望,更重要的是通过捐施于在民间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信仰空间的营造与信仰活动,能够迅速积累人气,获得民众好感和支持,塑造自己和家族的社会威信,提升社会地位。因此,士绅阶层通过此类活动,尽管付出了大量的货币和劳动资本,却收获了更大的隐形的社会资本。对于一个正处于全盛时期的世家大族来说,修庙建庙所付出的货币和劳动资本犹如九牛之一毛,而获取的社会资本则是他们原本所欠缺并急需的。至于士绅们多选择颜文姜祠作为修缮对象的原因,恐怕除了颜文姜以孝为神的形象容易让他们找到更加合适的理由——如宣扬正统思想、教化民众等之外,还与颜文姜信仰在当地的社会和群众基础有关:一方面颜文姜的信众基数多,修缮颜文姜祠所获得的社会资本要远远超过其他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士绅阶层作为拥有浓厚文化教养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继承者与实践者,更容易被以孝成神的颜文姜所打动或折服。这一点从县志、艺文志中有关颜文姜的诗词作品几乎占据所有地方文人作品的一半也可以看得出来。(www.daowen.com)

(二)石马颜文姜取水处

在石马镇,传说为颜文姜取水处的地方至少有两个:一个为不出名的泉眼,位于五阳山山顶;一个名为汲水泉,位于石马镇桥东村商业街中段东侧文姜公园内。五阳山颜文姜取水处前文已有介绍,不多赘言,仅在此介绍汲水泉与石马顺德圣君祠。

汲水泉又名石马泉、石马池,当地百姓传言,泉有四股,泉水清澈甘甜,从古至今无论旱灾多重都未曾干涸,因此凡大旱之年,远近乡村皆来此处打水,始终用之不竭。在当地的颜文姜传说中,汲水泉即颜文姜取水的地方,也正因如此,结合传说中笼水(孝妇河)的形成,当地有“先有石马泉,后有孝妇河”的说法。目前在石马文姜公园的营造过程中,石马镇政府特意用十几层巨型青条石围绕泉水砌成八角形水池一座,以保护泉眼。因泉水清澈,冬季池水结冰之后,冰层晶莹剔透非常好看,所以有“八卦琉璃池”的美称。

当地传说,石马泉原本只是一股清泉,周围曾荒凉无人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颜文姜,才在泉边建一小庙,称为“草庙”。按照石马人的理解,颜奶奶助唐王东征的故事中,颜文姜对唐王所说的“草庙为神五百年”中的“草庙”指的就是此处。后来草庙被扩建为颜文姜祠,正式称呼为“顺德圣君祠”,但民间多称之为“颜奶奶行宫”或“顺德夫人行宫”。顺德圣君祠内现存有光绪年间《重修颜文姜庙序》石碑一座,碑文如下:

吾邑古多颜祠,殆以是欤,特是惟此之庙兴在孝河之源者,规模较为宏敞,其灵爽最著,云苐未知创始何年。历考古碑,自唐以迄国朝,代有重修,近惟隆庆间增修最盛,迄于今百有余岁矣。风剥雨蚀,而栋宇亦渐凋敝焉。今岁季春,诸父老议捐修治,董事诸君又皆敏才乐善,接武前人,爰自寝殿、正殿以及两庑、前厅、西隅之药王庙,概谋乎风雨之蔽,自栋以上胥易之。余处亦皆施以采绘,精其黝垩,数月之间焕然一新矣。[35]

根据碑文,我们可探知该祠虽不知具体的建造年代,但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存在了,且清朝光绪年间已经颇具规模。文中所提寝殿、正殿等设置与今日之祠无异。而石马顺德圣君祠也正是作为明清古建筑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今日的顺德圣君祠坐北面南,整个建筑呈四方形,东西对称,大门三间,为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东西长约40米,南北约10米,有四梁十柱、青瓦房面的过庭,过庭东侧是三清宫,西侧是药王庙。第二进院落正面为大殿,东西为两庑。大殿后面是第三进院落,正北是寝殿,东面是配殿。大殿为祠中最大建筑,东西长10米有余,南北宽约7米。大殿正面塑有颜文姜神像,后墙和东西墙上均有壁画,内容为颜文姜的生平故事,经专家认定为明末或清初作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祠外空地上还有一座坐南朝北的石戏台,据传古人建造这一戏台时,巧妙地运用了声学原理,整个顶棚成了扩音设施,有人在台上唱戏,一公里之内的听众都能听清。戏台正对颜文姜祠,目的就是让颜奶奶能够与民众一起听戏、看戏。

几年前,当地民众自发出钱出力,重修山门、大殿、后殿、过庭、三清宫、药王庙等建筑;后来石马镇政府出于旅游开发的目的,承担了顺德圣君祠的进一步修复工作,除此之外,还在祠庙西面修建了一个广场,作为庙会的场地;随后将顺德圣君祠、文姜广场以及石戏台联合起来,再加上一些其他设置形成了文姜公园。文姜公园成为石马镇的标志性建筑空间。

(三)八陡庄的奶奶庙

八陡庄作为传说中颜文姜的娘家,总共有三座庙宇,不过最古老的只有一座,即位于今阁子前村的顺德馨祠。顺德馨祠又称“顺德夫人神棚”。根据棚内碑刻,此棚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最初只为一间草棚,现今它经重修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庙宇,不过当地民众习惯以“奶奶棚”称之。庙内东、西墙各镶嵌清代石碑一块,其中东墙石碑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立,碑中有文:“吾乡有顺德夫人棚,其来已久,请送之时善信等皆欢欣鼓舞,乐为捐输……”由此可见,最迟在清光绪年间,当地就有请送颜奶奶的习俗,而且安放颜奶奶牌位的地点就是顺德夫人棚。

现今的顺德夫人棚于2004年重修,原本的棚被改为前后相连、中间贯通的两间大殿。殿内并没有颜文姜的塑像,只在正中端放着接送颜奶奶的轿子,轿子中有颜奶奶牌位和画像一幅。

在八陡青石关村有一座观音庙,当地人称之为“南庙”。庙前有一棵直径约1米的老槐树,它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唐代古槐,与当地民间传说中古槐的年代(唐朝初年)基本一致。当地人根据古槐的历史推定南庙约形成于南北朝时期,不过这一说法尚无其他证据,经不起推敲。

南庙本来仅有一座观音殿。1996年,青石关村民自发组织重修南庙,在恢复观音殿的同时,还在观音殿对面增修颜文姜祠一座。颜文姜祠占一间房屋,起初仅仅是为了安放颜奶奶的牌位,后来逐渐添加塑像、壁画,形成了正式的大殿。2009年以来,南庙在青石关村老人会的组织下又增修了文昌阁,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青石关与阁子前抢夺颜奶奶正娘家村时,为了与凤凰山颜文姜祠形成隔空互动,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青石关老人会仿照颜文姜祠,于门后新置门神塑像两座,两门神一为薛仁贵,一为尉迟敬德,与颜文姜祠完全一致。同时,祠内还新塑颜文姜神像一座,并特意将颜文姜塑成刘海前垂的未出阁少女的形象。

属于杏花崖村的黑山顶上有以玉皇大帝、黑山爷爷为主的庙群,其中也设有颜文姜祠。实际上,黑山的颜文姜祠是2008年以后杏花崖村开发黑山旅游区时新修的庙宇,历史上的黑山庙群中并没有颜文姜祠的存在。据杏花崖村居委会负责人讲,修建颜文姜祠是为了放置接送颜奶奶用的枣木轿子,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宣传孝文化。不过,据当地普通百姓讲,颜文姜祠的修建,一方面是出于景区招揽游客的需要,毕竟颜文姜在当地有着最广泛的信仰基础;另一方面实际上是为了响应区政府与镇政府打造孝乡文化的号召,算是对两级政府文化工作的主动配合。

黑山的颜文姜祠占房屋一间,门前连廊两端分别画有薛仁贵与尉迟敬德黑白画像。殿内正中塑有颜文姜像,颜文姜为慈眉善目的夫人形象,左右各有一名小童,手捧茶水点心侍奉在侧,像前摆着写有“顺德圣母之位”的牌位。不过,这并不是颜文姜独享的大殿,殿内颜文姜像左右还分别有路姑、麻姑两位女神的塑像,而且颜文姜像后方的墙壁上画的也是“路姑赐安”与“麻姑献寿”的壁画,名为“颜文姜传奇故事”的连环壁画则位于两面侧墙上。此处几位神仙共居一室的设置与黑山其他神庙的摆设一致,大抵是房间相对神灵来说比较紧张的缘故。

这三处庙宇与凤凰山颜文姜祠以及石马顺德圣君祠在性质上有所不同。后两者是原本就存在的庙宇,现实中的民众被动地接受了庙宇的存在,然后主动地依托庙宇来实践自己的信仰,而八陡的三座庙宇,包括全部重修的奶奶棚在内,实际上是现实中的民众主动去创造的结果,他们先于庙宇的存在而实践自身的信仰,然后再主动去修建庙宇,因此庙宇的创建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信仰的实践行为。相较于习惯本着“修旧如旧”原则的庙宇重修,创建庙宇拥有更大的自由度,民众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象与理解,或者说按照自己的需求将庙宇建成自认为正确的形式,这也就导致了阁子前、青石关、杏花崖三村颜文姜祠(棚)的巨大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