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凰山上北周始建的颜文姜祠来看,颜文姜由地方传说人物向地方神灵的转化最迟在北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距今已一千五百年以上。在这一千五百多年间,颜文姜的神职依据不同的社会背景发生了数次变化。
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民间口述,颜文姜传说中本身就有着与水有关的超自然力量,正如前文所述,水的反复出现与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民众生活有着很大的关联,涌泉而出和孝妇河的形成代表了民众对水的渴望与期许。颜文姜在传说中虽没有超能力,却曾操控水源,并间接创造了一泉一河,因此,颜文姜的神化也是从拥有了操控水的能力开始的。需要指出的是,颜文姜并没有因此而成为类似于河神的专事掌管河流的神灵。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百姓所需的实际上是水而不是河,而降水对农田的泽被显然比有着固定流域的河流要更加广泛,所以,颜文姜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能兴云布雨的职能。
颜文姜在宋代以前被赋予的职能都是围绕着水展开的,最主要的是降雨治旱。唐五代时就有一些地方官到颜文姜祠祈祷,主要为求雨,如唐代淄川县尉李阳冰曾到祠内祭拜,并立碑以记。颜文姜祠内现存宋碑《增修孝妇庙记》记载:“……梁乾化中刺史高霸以岁旱祈祷,即日获雨。”又载:“阅明年,农事既兴,眷肃宾僚,躬谒祠下,因以雨泽为请。觞奠既毕,嘉霖继沛……又明年盛夏之月,天久不雨,民胥告劳。公夙驾再往,旋及中途,雨大作,浃日之间,阖境告足。凡州居之民,无有远近,歌咏欢呼。”[15]值得注意的是,碑文中所记载的第二次祈雨的过程,正是民众与地方官礼俗合谋的结果。宋熙宁八年(1075),宋神宗敕封颜文姜为“顺德夫人”,在《敕封文告》中陈列敕封原因:“凡山林川谷之神,能出云雨、殖财用……将遍加礼命,以褒显之如此,非特以为报也,盖帝王制祀之阙也。”[16]这可谓是官方对颜文姜祈雨神职的正式认可了。唐至北宋社会相对安定,百姓专心稼穑,别无牵挂,唯独担心旱涝灾害,因而水就成为当地民众最关心的问题,颜文姜自然由人到神担当起了水神的职责。当时地方文人的诗词也体现了颜文姜的神职:
谒顺德祠
王 樵
山村勤远汲,供馈苦迟回。
孝感天心动,泉翻地脉来。
遗墟空草树,久旱起风雷。
寂寞千秋事,残碑锁绿苔。[17]
元朝时期战乱频仍,颜文姜又成为地方保护神:“贞祐年间,兵革遽兴,连年大扰,加之以饥馑,群盗蜂起,恣意劫掠,(笼)水忽自变黄,流四十里,人见之无不惊异。因相谓曰:‘此水从来清且久矣,今日如是,莫非神明之示异,救我民乎?’因相与避之。顷之,有外寇至,得免其害,水明日复初。”[18]与此同时,颜文姜仍旧担负着水神的“责任”,元代般阳路总管潘继祖曾先后两次到颜文姜祠祈雨,每次都有应验,于是特意作诗颂扬其功德:
荒年能作稔,旱月解为霖。
懿范丰碑载,神功奕世钦。[19]
明清时期,一方面,博山地域社会传统的农耕文明依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新兴的工场手工业开始发展。社会再生产与社会分工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促生了新的社会阶层,从而使得社会分层更加复杂化,不同阶层的民众利益需求也各有不同。颜文姜则逐渐演变为全能之神,既能降水,又能祛病免灾,还能驱鬼、劝励风俗,保人口平安、阖镇清宁。明邵山撰文《祈福碣》载:“祝:世代荣显,人口平安,阖镇清宁,国家长久。”明杨文卿撰文《修灵泉庙记》碑载:“重念国家以孝治天下,而孝妇有庙若此,何以劝励风俗?……岁用登兮时雨时旸,人用康兮厉鬼潜藏,惠孔嘉兮佑善以祥,昭厥鉴兮有恶斯殃,俗用熙熙兮俪美陶唐。”[20]明代博山赵氏家族八世祖赵敬简,曾任卢龙县令、巩昌府通判,他写的《咏孝泉》也提及了颜文姜的降雨、治病等神职:
闺门昭顺德,纯孝格天心。(www.daowen.com)
地轴翻龙窟,源泉涌石根。
疗病起沉疴,祈雨沛甘霖。
予疾梦饮泉,五内饫香醇。
心爽体随健,形和气亦。
仍诲痊吾母,公药活里人。
锡类永无极,神功万代新。
勒石依庙貌,灵气煦殷殷。[21]
同时,社会分工的出现使得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社会现象更加严重,不少走投无路之人开始啸聚山林,为害乡里,再加上明末清初连年的战乱,致使当时的社会极不稳定。根据民国《续修博山县志》记载,自明初至清末,博山地区大规模的匪患达13次之多,每次匪患都毁坏甚巨,民众苦不堪言。颜文姜也继续发挥了地方保护神的职能,力保一方土地的平安。明万历年间通判范一儒的《重修顺德祠记》重点陈述了颜文姜在这方面的职能与贡献:
唐天宝征辽,兵经笼水,神以七箸饷军。今城南营栏尚其故处。后复助阴兵成功,天子特命汾阳郭公创建祠庙……
每遇盗警,预涌黄流,示民趋避,其恤灾捍患,保障一方,尤烜赫哉![22]
具有多重神格的颜文姜在今天的社会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依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当信众遇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还是习惯于向颜奶奶求助,而且在当地民众看来,颜文姜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性神灵,似乎比在全国范围内闻名但非本地的神灵更加有效用。[23]所以在一些建筑群落中,颜文姜的庙、“遗迹”、“遗址”往往最为热闹。[24]
通过对颜文姜信仰的历史追溯以及颜文姜祠历次修建情况的整理,我们发现明清以来士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引导民众信奉颜文姜,主持颜文姜祠的修缮工作。他们积极参与与信仰相关的公共事务,付出了时间和金钱,收获了教化的权力,使自己成为社区性的权威。正如费正清所说的那样,“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官员的正规官僚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25]。不过,他虽然注意到了士绅阶层作为“政府统治的活动”的一面,却未曾注意到士绅作为民间的代表与政府进行周旋的一面。
通过士绅的相关理论来看今天的老人会,竟有异曲同工之理。老人会与传统中国的士绅一样,具有操持基层社会部分公共事务的职能。老人会虽然诞生于民间、服务于村落,但并未远离基层政府,而是紧跟步伐,有意识地配合政府工作。更重要的是,老人会所有的活动无论大小、是否必要,他们都会提前去代表着官方的居委会报备,体现了在与官方打交道中的谨慎态度。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老人会在组织仪式的过程中,面对博山区政府对仪式参与人数的严格把控,巧妙地安抚众人情绪,把人数控制在政府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就如同过去作为经纪人的士绅阶层来往于民众和官府之间的角色一样。而颜文姜的文化则在其中充当了可以利用的象征性文化资本或者道具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