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八陡庄演变为八陡镇:深刻印象与人民公社时代

八陡庄演变为八陡镇:深刻印象与人民公社时代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彼时八陡庄尚分属八陡、黑山二社,两社同属正南路。民国二十一年,政府将社改换为乡镇,其中八陡社与黑山社分别改为八陡镇与黑山镇。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人民公社存在的二十多年中,高度集中和集体的日常生产生活给习惯于结社的当地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那些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年人还是习惯将八陡镇政府称为八陡公社,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称为公社领导。

八陡庄演变为八陡镇:深刻印象与人民公社时代

立县以后,颜神镇改称博山县,由原先的二乡扩展为正东、正南、西北、东北四路,领37社、202村。彼时八陡庄尚分属八陡、黑山二社,两社同属正南路。博山设县之后,当地的民众不再受到差役的盘剥与蹂躏,按时按量缴纳田赋,负担大大减轻,人们开始专心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发展手工业,并“凿山煮石以通商贾”[22]。历经数年发展,博山县“虽僻处岩阿而四方辐辏,俨然一都会也”[23]。博山立县后的飞速发展与当地丰富的物质资源不无关系,而八陡、黑山二社依托黑山这座盛产煤、铁、铝土的富矿也迅速崛起,成为一方强镇。

清末,随着西方宪政思想的传播,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在全国上下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并得到了一大批政治精英的肯定与推广。维新变法之后,地方自治成为舆论的热点,在舆论的导向作用下,清政府开始尝试推行地方自治制度。清宣统二年(1910),博山县正式实行自治制,全县被划分为7个区,八陡、黑山隶属第三区敦化乡。民国初期的行政区划大多承袭清制,仅仅废除了府制,保留了博山县七区的设置,同时将博山县改隶济南道。民国十七年(1928),国民政府废除道制,博山县归山东省政府管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政府将社改换为乡镇,其中八陡社与黑山社分别改为八陡镇与黑山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博山县缩减乡镇数量,将原有的136个乡镇撤销或合并为22镇、22乡。在如此大规模缩减数量的情况下,八陡镇与黑山镇依然独立存在,且第三区的政府驻地就设在了黑山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至解放战争时期,博山县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迫于形势发展和革命工作需要,其建制和区划始终处在不断变动之中。根据《博山区地名志》,早在1944年以前原博山县第三区就已经改名为“黑山区”,不过黑山区当时已经是敌占区,军队的流动性很强,所以第三区的政府并没有固定的驻地。日本侵略者之所以首先占领了处在城区以外的黑山区,除了城区难以攻克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黑山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日本在该地区的早期开发打下的基础。1948年,博山城第五次解放,鉴于博山在地理位置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国家特批准将博山城区、黑山区、西河区、原山区四区合并,成立淄博特区,由鲁中南区直接管辖。1949年,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博山地区的工矿企业,淄博特区与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工矿部合并,成立淄博工矿特区。此后不久,博山县重新洗牌,黑山区等四个直辖区被撤销,重新归入博山县,博山县将所辖乡镇重新规划为一、二、三、四区,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淄博市,市政府驻博山城。此时,八陡和黑山隶属淄博市三区所,区政府驻八陡,这是八陡第一次代替黑山成为政府驻地。1955年,新淄博市成立,原淄博市改为博山区,同时以黑山村为核心组建新黑山区,直接受淄博市管辖,这是黑山与八陡唯一一次隶属不同区县管辖,不过仅仅一年之后黑山区就被撤销,以黑山办事处的建制并入博山区。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博山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博山区以办事处和大乡为基础成立了11个人民公社,八陡与黑山同属黑山公社,驻八陡村。1962年,黑山公社分解为福山、岳庄、八陡三个公社,其中八陡公社含黑山和八陡二村。1964年,黑山从八陡公社中分离出来成为黑山街道办事处。1969年,黑山街道办事处被撤销,黑山重新并入八陡公社。后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81年,八陡人民公社与福山人民公社作为博山区的试点率先进行调整,分别建置为八陡镇与福山镇。到1984年博山区所有公社全部改制成乡镇,人民公社正式退出了博山的历史舞台。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人民公社存在的二十多年中,高度集中和集体的日常生产生活给习惯于结社的当地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那些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年人还是习惯将八陡镇政府称为八陡公社,将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称为公社领导。八陡设镇以后,八陡庄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自然村被切割成六个行政村,划分的依据基本遵循了当初生产大队的建制,村名也基本沿用了生产队的称呼,自东向西分别为青石关、东顶、北河口、杏花崖、阁子前、虎头崖六村。

从博山区行政区划的历史发展来看,博山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个偏远山区的落后小镇而存在,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内都没有足以引起世人注意的大事件。但明末清初以后,博山迈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期,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当朝政府不得不予以重视,并在行政管理方法上不断作出调整,这大概与当时博山手工业生产的出现与兴盛有关。黑山和八陡二村作为手工业生产开展较早的地区,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在博山区后期的行政区划调整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并最终合二为一。所以说,八陡庄手工业和工业的历史发展对当地的政治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对八陡庄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以及文化传统的梳理可以发现,八陡庄的历史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工业化前、工业化中及工业化后。工业化前,受制于多山少田的地理环境,八陡的生产力水平低下,长期处于王朝政治的边缘,明清时期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博山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雇佣关系和社会分层,但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和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流,社会性质未在根本上发生转变。从德国强占山东半岛开始,博山地区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给博山整个地域社会带来了活力,对八陡庄的影响当然也是全方位、多方面的。

第一,工业化催生了新的社会群体。工业化的出现打破了八陡原有的生产关系,大批农民进入工厂,拥有了新的身份。新中国成立后,博山的工厂纷纷改制为国营或集体企业,当地民众经过自己的选择,一部分人成为国家工人,然而户口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彻底告别:首先,工人们虽然在工厂上班,但实际上并未离开传统的村落,生活上依然遵循的是传统的村落秩序;其次,大部分工人在进入工厂以前曾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再次,由于“一个家庭、两种身份”的普遍存在,工人们即使进入了工厂,也未完全脱离传统的劳作模式,他们仍然需要从事农业生产。另外,有些人虽然保留了农民身份,但也大多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过工厂,因此在这批人身上普遍存在着“亦工亦农”的身份属性。

第二,工业化还改变了民众的生活空间以及文化传统。工业化的发展让八陡的外来流动人口陡然增多,工业对交通条件的改善也有着极为迫切的要求,因此,工业化出现后,八陡的生活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着重表现在交通条件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行业的兴起以及居住条件的改善。另外,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条件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让当地人的生活理念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文化传统,集中表现在岁时节日和人生仪礼中更加注重“排场”,所谓“耗财买脸”“过节烧包”成为人们过年过节时的口头语。

第三,博山区的工业化历史对一个传统农耕村落的直接影响还在于形塑了村里现有老人——上述亦工亦农的老人群体——对他们曾经经历的这段历史的短时段历史记忆。短时段历史记忆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历史记忆的主体同时也是创造和亲历这段历史的主体,短时段历史记忆虽不能直接指导传统村落社会的日常生活,却深刻地影响了记忆主体的日常生活和行为选择。

【注释】

[1]《金史》记载:“淄川镇三:金岭、张店、颜神店。”

[2]《今县释名》记载:“博山旧为益都县之颜神镇,清置县。有博山,在县东南五十里。隋大业九年,‘贼帅’左才相据长白山,自号博山公,盖指此山为名,抑或当时长白山有博山之名。”参见吕式斌:《今县释名》卷三《山东省》,恒和商行民国二十年(1931)版,第7页。

[3]数据来源:博山政务网—走进博山—博山概况—博山基本情况简介。发布时间:2016年1月22日。网址:http://www.boshan.gov.cn/bs/zjbs/bsgk/n7.html.

[4]数据来源:山东省政府官网—省情—行政区划—山东省行政区划简介。网址:http://www.shandong.gov.cn/col/col165/index.html.

[5]数据来源: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主网—走进淄博—淄博概况—淄博概述。网址:http://www.zibo.gov.cn/col/col23/index.html.

[6]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二《方舆志》。

[7]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二《方舆志》。(www.daowen.com)

[8]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七《实业志》。

[9]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63页。

[10]东晋郭缘生《续述征记》记载:“梁邹城西有笼水,云齐孝妇诚感神明,涌泉发于室内,潜以绩笼覆之,由是无瓮汲之劳。家人疑之,时其出而搜其室,试发此笼,而泉遂涌,流漂居宇,故名曰笼水。”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记载:“陇水,即古袁水也。”又载:“陇,又作泷。”

[11]宋熙宁六年立《增修孝妇庙记》碑记载:“距淄之南五十里,有水发源于山足……其地曰‘颜神’,水曰‘孝水’。”——州学教授商亿撰文,张洙书丹,现嵌于颜文姜祠东庑东墙之上。

[12]乾隆《博山县志·方舆志·河流》记载:“陇水,古袁水也,见《水经注》。因孝妇感灵泉之异,一名‘孝水’,又名‘孝妇河’……今俗名‘孝妇河’。”

[13]乾隆《博山县志》卷一《疆域·形势附》。

[14]访谈对象:魏青祥、陈会志等。访谈时间:2014年11月19日下午,访谈地点:八陡镇青石关村村委会,访谈人:张帅、张兴宇。

[15]被访谈人:魏青祥(男,1933年出生,三菱钢窗厂退休工人)。访谈时间:2014年9月21日,访谈地点:八陡镇青石关村魏家大院魏青祥家,访谈人:张帅。

[16]访谈对象:魏青祥、陈会志等,访谈时间:2014年11月19日下午,访谈地点:八陡镇青石关村村委会,访谈人:张帅、张兴宇。

[17]路延捷:《小清河》,气象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页。

[18]被访谈人:魏军祥(男,1947年出生,退休教师)。访谈人:张帅。访谈时间:2014年11月14日上午。访谈地点:八陡庄魏军祥家。

[19]〔清〕孙廷铨著,李新庆校注:《〈颜山杂记〉校注》,齐鲁书社2012年版,第35页。

[20]被访谈人:魏青祥(男,1933年出生,三菱钢窗厂退休工人)。访谈人:张帅。访谈时间:2015年2月7日。访谈地点:八陡庄魏青祥家。

[21]乾隆《博山县志》卷十《杂志》。

[22]乾隆《博山县志》卷三《乡社》。

[23]乾隆《博山县志》卷三《乡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