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点斗碑》是一通“看图猜字”的趣味石碑。碑身形制为长方形,圆首方趺,通高187厘米,碑身宽60厘米。碑阳刻着一幅魁星图,其魁星形象用“克己复礼,正心修身”八个行书字组成,另配以右侧行书“斗”字、下方行书“鳌”字,表现出魁星以执笔托砚的舞蹈姿态独立于“鳌”首之上,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可谓形象生动、拼字巧妙。这是象征着圈点题名金榜的士子姓名,以寓应试获中,榜上有名。
中国古代将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总称为奎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东汉时的谶纬之书《孝经援神契》记载其主宰文章兴衰,遂被后世附会为一位神灵,并在各地修建奎星阁用以祭祀,后来改称为“魁星”,以祈求参加科举考试能够荣登金榜、名列魁首。魁星信仰兴盛于宋代,被纳入道教神的体系,从此经久不衰。据南宋遗老周密所撰写的笔记《癸辛杂识》中记载,朝廷会赐给考取状元的人一副镀金魁星杯盘。明代《俨山外集》中也记载了当时读书的学生们在座位旁边张贴魁星图,在考场外出售魁星像的逸事。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记载说:“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于何年。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从这篇文字可知,“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形象最迟在明清之际就已成熟,并广泛流传于坊间,在传世的文物中亦有很多铜、瓷或牙骨等材质雕刻而成的魁星摆件。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其神怪小说《聊斋志异》中,描写了一个关于“魁星”的故事。说山东郓城人张济宇某晚卧床睡觉,被耀眼的亮光惊醒,看见一个鬼拿着一支笔站在他面前,貌似魁星的样子,他急忙起身下拜,以为这是要考上第一名的征兆,因此而骄傲自负,结果却落拓无成、家业凋零,亲人们也相继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苟活着。由此,引出了蒲松龄的质疑:为什么魁星没有赐福反而降祸于人呢?
《魁星点斗碑》的作者为“西蜀马德昭”,大概创作于清同治年间。马德昭是四川阆中人,生于道光四年(1824),卒于光绪十五年(1889)。据《阆中县志》载,马德昭曾于咸丰年间总兵陕西陕安镇,后率军捍卫西安,同治年间又驻守潼关数年,至军事平而告归,后终于乡里。潼关之民思其保境之功,为之立祠奉祀。《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马公祠,在北关,光绪二十四年城关士绅王典章、刘照藜等以前甘肃提督马公德昭保障危城,功德在民,呈准大府建祠,岁时致祭,以顺舆情……公讳德昭,四川人。喜为擘窠大字,碑林石刻‘虎’字,其遗墨也。”西安碑林现藏有马德昭书法作品共计八种,共刻立四石,藏于第四、第五展室内。(www.daowen.com)
马德昭所绘的这幅魁星图的匠心独运之处,在于其用行书跃动的线条表现魁星形象的同时,又暗藏儒家经典之语于其中。“克己复礼”出自于《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曰仁”;“正心修身”则出自于《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魁星点斗碑拓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