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唐至民国:西安碑林的珍藏版

中唐至民国:西安碑林的珍藏版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碑碑阳为画有道教符箓的《五岳真形图》,碑阴刻《游天冠山诗》,其撰书者为元代书法名家、被誉为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游天冠山诗碑拓片游天冠山诗碑拓片(局部)《游天冠山诗》中有很多类似“我有泉石癖,甚爱山中居”这样的诗句。邓霖在跋文中称“赵文敏公书法秀拔俊逸,迥绝千古”,自己每临《游天冠山诗》帖,“顿觉神思清发,尘念俱捐”。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六展室中,有一方高158厘米、宽69厘米的圆首方趺的碑石,在周围高大肃穆的青石碑阵里反而更显突出。此碑碑阳为画有道教符箓的《五岳真形图》,碑阴刻《游天冠山诗》,其撰书者为元代书法名家、被誉为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此碑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刻。

初见此碑者,往往第一眼就被其行云流水般的书法所吸引。细观其字,用笔精到,笔画圆转、熟美,却骨力俊逸,点画呼应错落,布局跌宕起伏。纵观全篇,气势贯通,正与其内容相合。这方碑石实为赵孟頫书法法帖,帖的内容为赞咏天冠山美景的二十四首诗,但比赵孟頫《松雪斋集》中所录的《天冠山题咏二十八首》少四首。从其后文徵明跋文可知,此帖最早为赵孟頫送给天冠山寺“主院者”用来净心的,后藏于“玉阳史吏部”即史际处,又由“华从龙户部”即华云处重金购得,两人都曾请文徵明为帖子补图,但他未敢下笔。

根据摹勒上石者邓霖的跋文,赵氏的书帖后来辗转流传入自己家中,因为西安府孔庙中所收藏的汉唐宋元时期碑刻累累,而独缺赵孟頫的书法,他故将家中旧藏书帖摹刻上石,以“使天下赏识者共得观兹希有也”。这方刻石便成为碑林目前所藏唯一一方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游天冠山诗碑拓片

游天冠山诗碑拓片(局部)(www.daowen.com)

《游天冠山诗》中有很多类似“我有泉石癖,甚爱山中居”这样的诗句。这种自然流露的隐逸情怀,与诗人的个人际遇密不可分。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赵孟頫在宋亡后却出仕元朝,历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一直恩宠有加。但宋宗室子弟的身份一直令他受到非议。他自知身份敏感,也曾称病归隐,试图远离权力争夺,然而无法改变的身份,使得他无论归隐或出仕都难以得到真正的平静。在强调“君君臣臣”的中国封建社会,这成为他永远无法拭去的阴影。历来人们对他书法的评价褒贬不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处于历史旋涡中进退两难的赵孟頫,实际上是艺术造诣极高的大家。他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其书画兼收南北,师古与创新并重,扭转了宋元之际书画界颓败的气象,开元代书法之新风。其书法“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文徵明盛赞其“诗既雅丽,得开元天宝体,而字复圆劲,出入羲献,诚为二绝,而天冠之名,由是可与兰亭、赤壁并著矣”。邓霖在跋文中称“赵文敏公书法秀拔俊逸,迥绝千古”,自己每临《游天冠山诗》帖,“顿觉神思清发,尘念俱捐”。

关于此碑真伪,学界一直存有争议。仅就碑林中这件《游天冠山诗》刻石而论,其所据之墨本,既有诗作者兼书写者赵孟頫的款识署名,又有明代书法大家文徵明加写跋文,证明此本曾由史际、华云先后收藏,正如邓霖所言“源流固有自”。毕沅《关中金石记》、李光暎《观妙斋金石文考略》等金石著作对其均有著录,民国《陕西金石志》则录其全文及文徵明、邓霖二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