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墓碣》刻立于蒙古海迷失后元年(1249)。此碑呈竖碑形,碑额呈圭形,通高194厘米,碑身宽64厘米,厚24厘米。底座为长方形,长81厘米,宽49厘米,高36厘米。碑额题“故京兆刘处士墓碣铭”,隶书。碑文亦为隶书,此碑由杨英撰、张徽书、高贵立石。碑阴刻元代记事两段,上段为元至元十三年(1276)刻“府学公据”,下段为至元十四年(1277)刻“重立文庙诸碑记”。此碑为碑林旧藏,但一直以来关注者甚少。细读碣文,金元时期一位恃才傲物的古玩鉴赏奇才便跃然而出。
刘章祖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因后世有贬官于成纪(今甘肃天水)的,遂为秦人。他生于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卒于蒙古孛儿只斤窝阔台(后追封为元太宗)十一年(1239),享年六十岁。按其生年,他前五十三年生活在金朝,金被蒙古所灭后,他“投所蓄古印章鼎彝于河”,遂归隐,后病卒。他在蒙古统治下仅生活了七年,故可算作是金人。
刘章天资聪颖,年少时也曾一心功名,师从河间赵翰林,刻苦攻读,常指摘古之名人的过失。后来他到长安参加科考,因难以容忍金朝官场的龌龊风气,遂放弃入仕,转而研究古文。其文“含奇茹异”,颇不同于流俗,因而这一时期陕西地区的金石碑版多出自他的手笔。他不仅研究书画,也是当时著名的古玩鉴赏家。在长安这个遍地古物,人人以玩赏古董为雅事的地方,他能够一望而知其真伪实属难得。撰者杨英评其“书札似汉隶,其诗律似眉山,其为人似张乖崖,亦似范家老子”。将他与苏轼、张乖崖、范仲淹等人作比,可见对他的评价之高。
刘章墓碣拓片
刘章墓碣拓片(局部)(www.daowen.com)
刘章个性桀骜,遇到脾性相合的朋友,他心仪的古玩亦毫不吝惜地随手送出;不合之人,即使一文不值的东西,对方出千百金他也不给。碣文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刘章售书于集市,一官员仗势拿走他的书而未付钱,刘章径直闯入官厅道:我刘某是来取书钱的!那官员被逼无奈,只得付了书钱,而刘章却把书夹在臂下,连招呼都不打,转身就走了。这样一个看似难以交往的人,遇到孤儿寡妇受欺凌,却倾囊相助。虽不好佛,却往来开元寺、百塔寺三十年,经常捐助寺院。与他相结交的人中不乏当世名流,如宰相李适之、漕使庞才卿、内翰王清卿等。
撰者杨英,又名杨焕,即《重修府学教养碑》的书者。他的性情、为人与刘章颇为相似。他的才学、文笔皆为当世少有,著作有《还山集》《近鉴》《砚纂》等,但传世之作仅见明人整理的《还山遗稿》及部分诗文。碣文用词凝练、生动,可谓刘章生平之传记,足见杨英作为其友人对其用心之深。
书者张徽,蒙元时期官至陕西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书法家,以篆、隶见长。此碑书法不同于严谨规整、装饰浓厚的唐隶,而是显得率性自然、流畅简洁,更注重书写性。个别字糅合了篆书的写法,起笔、收笔干净利落,显得轻快平实。结体较为方正,平和中正却不刻板,因势就形,灵活多变。通篇气韵灵动,不染流俗,与刘章桀骜狂放的性情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