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英是五代末、北宋初的书法名家。这位出生在湖南衡阳,成长在南岳衡山之下、湘江之滨的北宋奇僧,曾活动于长安一带,以篆书名世。他在二十岁左右时离开了他出家的这块神秀之地,北上中原,来到汴梁、洛阳、长安,并以其绝妙篆文和玄妙诗句博得后周太祖郭威的恩宠,得以有“帘前赐紫”的荣耀。而梦英也借助这块金字招牌结交名士,周旋于上流社会,开始为他复兴书法艺术的宏伟抱负而践行。可以说,奇僧梦英的一生就是为复兴书法艺术而奋斗不息的一生。梦英用他最擅长的篆体写就的这篇《篆书千字文》,正体现了他“振古风,明籀篆,引上学者取法于兹”的宏大愿望。
《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命周兴嗣从王羲之的字体中,选出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撰而成的一篇文章,内容为叙述自然、历史、伦理及教育等方面的四言韵文,起初主要是为了教授宫中子弟,后流入民间,成为一部影响深远的儿童启蒙读物。由于集的是王羲之的字,所以《千字文》受到历代书法爱好者的追捧。
《篆书千字文碑》,又称《宋梦英篆书千字文》,宋乾德三年(965)刻立。此碑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通高327厘米,宽103厘米。碑文25行,行40字,梦英篆书,袁正己楷书释文。原碑螭首方趺,圭首额内刻三尊佛龛,龛边缘处有云纹和宝相花浮雕,螭首下部并刻七个佛龛,碑身周缘刻蔓草纹。此碑雕刻手法娴熟、纹饰精致,是宋代石刻艺术中的佳作。
关于梦英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不多,其间如何具体实施其宏图已不可详知。我们今天只能借助赞誉梦英其人其书的同时代人留下的诗作等,知之大概。这其中最权威的当属宋人朱长文《墨池编》中的记载:“释梦英,衡州人,效十八体书,尤工玉箸。尝至大梁,太宗召之帘前,易紫服。去游中南山,当世名士如郭恕先、陈希夷、宋翰林白、贾大参黄中之俦,皆以诗称述之。”这寥寥数语,便将梦英走出潇湘,辗转他乡,踏入中原,复兴书法的雄心壮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把毕生研究篆书的心得刻在长安故都文宣王庙的石碑上,为碑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篆书千字文碑(www.daowen.com)
篆书千字文碑拓片(局部)
梦英少年出家,勤奋刻苦,大量抄写佛经,再加上天资聪颖、悟性出众,为其日后在书法艺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梦英书法继承了李阳冰篆书的传统,多以瘦、硬著称。《十八体篆书碑》和《赠梦英诗碑》中收录的五十六首赠诗,几乎都在赞美梦英的篆书。
这方《篆书千字文碑》,字体瘦长,流畅婉转,结体多间架结构,给人一种屈曲缭绕之感。梦英传世篆书书迹还有《十八体篆书碑》和《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楷书书迹有《重书夫子庙堂记》和《宋抄高僧传序》等。明王世贞云:“英篆笔亦自整劲。”赵崡《石墨镌华》谓:“英公书似当以正书第一,篆次之,分隶又次之。”
篆书千字文碑拓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