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来,迄至初唐,书法以真、行、草为大宗,篆书逐渐减少,而唐代李阳冰一出,使几乎已成为绝响的篆书又迸发出勃勃生机。历来对李阳冰的赞誉不胜枚举,如唐代吕总《续书评》称:“阳冰篆书,若古钗倚物,力有万钧。李斯之后,一人而已。”唐代窦臮《述书赋》有云:“识者谓之仓颉后身。”北宋《宣和书谱》称:“有唐三百年以篆称者,惟阳冰独步。”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评:“篆书自秦汉而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诸如此类的誉词把李阳冰推到了一个前可与小篆之祖李斯并驾,后再无来者的至高地位上。斗转星移一千余年后,尚有两方李阳冰的篆书碑石《三坟记碑》和《拪先茔记碑》珍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可供世人摩挲品读,实为一件幸事。
《三坟记碑》《拪先茔记碑》均刻于唐大历二年(767),均为李季卿撰文,李阳冰书写。原石立于唐长安城凤栖原。
《三坟记碑》螭首龟趺,螭首已残。碑身残高160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碑身中部横断,左上角残损。碑文刻于两面,碑阳13行,碑阴11行,满行20字,篆书。无碑题,首行为“先侍郎之子曰”,是撰者李季卿自谓。碑文记述了他三位兄长的仕途经历、所遗文集及改迁三坟之事。
《拪先茔记碑》螭首方座,螭首亦残。碑身残高173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碑身中部斜向断裂,左上角残损。碑题“拪先茔记”。碑文14行,满行26字,篆书。碑文主要记叙了李季卿的父亲和三位兄长的生平,以及由霸陵迁葬凤栖原的原委。李季卿之父李适之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去世,本安葬于霸陵,不料此后十来年间三位兄长相继离世。方士邵权以为,灞河岸不适宜安葬,于是在凤栖原另选茔址,迁先茔于此。
书者李阳冰,字少温,约生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卒于贞元初年。历任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将作少监、秘书少监,世称“李监”。李阳冰的一生没有辉煌的宦迹和显赫的大功名,倒是他作为大诗人李白的族叔,曾济困李白的一段往事,令人津津乐道。唐上元二年(761),晚年的李白穷困潦倒,从金陵来到当涂,投奔这位小自己十来岁的族叔。李阳冰则气度轩朗,竭力相助,使李白晚年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和归宿之地。宝应元年(762),李白一病不起,在病榻中将自己的诗文草稿交给李阳冰,请他编辑作序。后来李阳冰将其诗文辑成《草堂集》十卷,并为之作序。
从书法艺术上看,《三坟记碑》和《拪先茔记碑》历来被误认为是宋代重刻之石,使其价值大打折扣。近年来有学者从《拪先茔记碑》碑侧唐人题字、二碑形制、碑侧纹饰等方面详加考释,证明了此二石当为“唐刻原石”。(www.daowen.com)
三坟记碑
《三坟记碑》的篆书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均衡,用笔苍劲旷达、骨力弥坚。清刘熙载《书概》从动笔技巧评之:“李阳冰篆活泼飞动,全由力能举其身。一切书皆以身轻为尚,然除却长力,别无轻身法也。”此即所谓“举重若轻”之意。李阳冰篆书线条细劲,却有千钧之力,飞动若神。而李白在论及族叔的书法和文学成就时,曾赋诗《夜登采石献从叔当涂宰阳冰》曰:“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其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世人观李阳冰篆书和词章的感受,体现了李阳冰在书法和文学上极高的造诣。
拪先茔记碑(碑阳)拓片
三坟记碑(碑阴)拓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