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将学术研究活动分为四个步骤:收集资料,要求“全”;审查资料,要求“真”;了解资料,要求“透”;运用资料,要求“活”。这都指向了如何整理文献,进而运用文献的问题。
整理文献的方式,我们首推研读,尤其是“笔读”,也就是做读书笔记式的研读,把自己阅读时的思考记在笔记本或卡片上。这种阅读方式可以使思想系统化和深刻化,促使我们摆脱那种“学而不思”的状态。其次是整理资料。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和侧重点将文献进行分类,使纷纭的材料条理化,也可以进行摘录、提炼摘要、制作索引等工作。整理的过程就是对资料进行辨析的过程,即辨析资料的适用性、全面性、真实性、新颖性。
如“问题清单”中的第10个问题:很多评论把茨威格称为“灵魂的猎手”“心灵捕手”。《人类群星闪耀时》里,茨威格也关注了传主的心理。茨威格这种写作观是如何形成的?根据问题,我们可以确定检索词为“茨威格+心理”的,在中国知网中以“篇名”为检索条件搜索资料。检索结果中与传记相关的论文题目有《斯蒂芬·茨威格传记文学的心理密码》《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传记中的应用——以茨威格传记作品为例探讨》《心理探索的大师:茨威格》《蕴丰富于瞬间:茨威格心理描写方法一瞥》等。
当我们仍以检索词为“茨威格+心理”的,以“主题”为检索条件检索时,又能检索到这些文献:《被忽略的茨威格传记文学》《茨威格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茨威格文学传记于精神分析学说》《论茨威格的精神分析传记》《追寻战争对人心灵的影响:兼论斯·茨威格的战争观》《斯蒂芬·茨威格的叙述视角》《茨威格与弗洛伊德》等。
下面,我将《斯蒂芬·茨威格传记文学的心理密码》的内容摘要摘录如下:
《斯蒂芬·茨威格传记文学的心理密码》内容摘要(www.daowen.com)
在整理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对人物心理的关注与弗洛伊德的学说有关联,就可以查阅《出版茨威格书目索引》,进一步搜集整理茨威格自传《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张玉书的《茨威格评传》以及《茨威格散文》中收录的茨威格与弗洛伊德通信等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三对关系:
第一,一次文献与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文献,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在研究中,我们可能要追本溯源,找到一次文献,因为一次文献没有经过别人改动,更可靠。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一次文献,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为二次文献。有人根据裴松之的注断定刘备在三顾茅庐前就认识诸葛亮。但是,根据一次文献我们可以得出诸葛亮的《出师表》,证明裴松之的注不可信。因为诸葛亮明确指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采用“转引”的方式。
第二,专著阅读与论文阅读。专著是指作者根据某一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成果撰写成的理论著作,该著作应对学科的发展或建设有重大贡献和推动作用,并得到国内外公认。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专著可以就某一研究对象和内容做全面丰富、系统周详的分析研究,从而形成一个面面俱到的著述体例。论文则只能关注一个对象的某一个方面,不能指望一篇论文解决所有问题,能从一个角度切入,打开读者思路,有所发现和认知即可。二者相比,专著更有系统性,而论文则篇幅短小,问题集中。因此在搜集资料时,要兼顾专著阅读与论文阅读。
第三,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网络阅读指借助数据库,对检索资料进行阅读,而纸质阅读则指对纸质书籍进行阅读。网络阅读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但是也会因关键词的选择而“排除”掉很多有用信息。在图书馆等场所进行纸质阅读,读者会在翻阅中产生新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