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了解了茨威格的基本情况,一些同学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时一定要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也有一些同学不会提问,这一方面取决于阅读习惯,一方面取决于是否清楚地了解研究的范围和提问的方向。
下面,我们以一个同学的问题清单为例,来看看提问的方向。
1.在《不朽的逃亡者》《拜占庭的陷落》这两篇文章里,茨威格对巴尔博亚和马霍梅特的态度是怎样的?是赞美还是批判?茨威格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什么?
2.如果不读《玛里恩巴德哀歌》,我就不会知道歌德晚年还有这样一段故事,也不会知道它与创作《浮士德》之间的关联。茨威格怎么会对歌德有这么深的了解呢?
3.茨威格写过关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长篇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关于这两位作家的篇章和其长篇传记有什么关系?
4.《人类群星闪耀时》里有很多细节描写,并不在现场的茨威格为什么能了解得如此详细?
5.茨威格的《亨德尔的复活》和罗曼·罗兰的《亨德尔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6.读《人类群星闪耀时》的感觉和一般的人物传记不同,这本书更引人入胜。茨威格是如何做到的?(www.daowen.com)
7.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人和事,茨威格为何单单挑选了这14个故事?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8.两次世界大战对茨威格的人生和创作分别有何影响?
9.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前言》中说:“对书中描述的事件与人物心理的真实性,绝无一处企图借笔者的臆想予以冲淡或加强。”茨威格是如何保证这种真实性的?他真的做到完全真实了吗?
10.很多评论把茨威格称为“灵魂的猎手”“心灵捕手”。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茨威格也关注了传主的心理。茨威格这种写作观是如何形成的?
……
我们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向内”,指向《人类群星闪耀时》的文本,涉及文本内容和文本写法;一类“向外”,涉及作家经历本书创作的社会背景。这种分类就是捷克裔美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创始人勒内·韦勒克和美国文学批评家奥斯汀·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分类法,即文学的内部研究与文学的外部研究。[2]文学的内部研究聚焦作品本身,考察作品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文学的外部研究则要考察文学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这种分类法后来又被艾布拉姆斯细化,即将文学的外部研究再分类,将文学研究的方向具体阐释为“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来对应作品的本体研究、作家心理和创作过程研究、读者接受研究、社会文化研究。这样一来,中外纷繁复杂、流派纷呈的理论就找到了一种分类方法,同时也为我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